三亚市月川社区农民工生存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3-12-19 05:05杨春兰
新东方 2013年4期
关键词:马路边三亚农民工

杨春兰

三亚的城市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农民工这一群体。三亚市现有常住人口约68.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5万人,外来人口约13.5万人。据了解,仅租住在三亚市月川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就达到了2万多人,这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每天早晨六七点钟开始就来到河东路月川小学至市委党校路段上等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人力资源马路市场”。他们扛着铁锨或三五成群蹲坐于路边的榕树下聊天、或星罗棋布于绿化带边缘,一些小型货车和农用车随意停放在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上。这些人在马路两边乱穿、随意踩踏绿化带、随地吐痰、吐槟榔水、随地小便等,不仅严重影响了该路段的行人和车辆通行,同时还对市容市貌及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这种现象与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形象极不相符。

2010年10月份开始,我们展开了对三亚市月川社区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社会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直接观察法,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53份,下面就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访谈和长期的观察结果分析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

一、生存现状

(一)基本特征

性别:在53份样本中,男性农民工45人,女性农民工8人,经过访谈得知其中的女性农民工均为随同爱人一起到三亚务工。

年龄:这个群体中大多为青壮年,年龄分布非常集中,88.7%集中在20~49岁之间,而这其中又以年龄在30~49岁的居多,占到总人数的67.9%,这一年龄段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最大的阶段;当然其中也不乏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数的11.3%。

受教育情况:这个群体的受教育情况以初中文化水平居多,占52.8%;文盲和小学文化水平占41.5%;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只占5.7%。

婚姻及家庭情况:已婚的占88.7%,在问及被访者家庭需要供养的人数时,3~5人的占77.4%;甚至回答为6人以上的也占15.1%;可见这个群体的生活压力是非常大的。其中52.8%的人是自己在三亚打工;有爱人陪同的占18.9%,爱人子女都来了的占28.3%,据访谈这部分人的爱人多和自己一样也是马路等工族,其中子女跟着一起过来的,有一部分是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是马路等工族,有一部分是处于学龄的儿童,那么这部分农民工又面临着一个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地域特征:在53份问卷中,来自海南本省的只有4位,占总人数的7.5%;92.5%均为来自外省,据访谈这部分外省人中又以河南人居多,大概占到90%左右,另外还有10%左右为来自四川、贵州、安徽、山东、广东等省份。在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来三亚打工时,回答“老乡介绍这里工作机会多”的占32.1%,回答“农村生活条件差,向往城市生活”的占35.8%,回答“在城市工作收入相对较高”的占34%,回答“不太清楚”的占1.9%。可见,根本目的还是要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被访的人群中有43.4%刚到三亚还不到一年,1~3年的有 34%,3~5年的有 7.6%,5年以上的有15%;经过访谈得知,这个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农闲时才到三亚来,一方面打工赚钱,一方面到三亚来避寒。我们做调查的时间是10月底,刚好是北方农村农忙刚结束的时间。等到次年6、7月份农忙时节,很多人都会赶回家乡赶农时,这和笔者长期以来的观察结果也是相吻合的,那就是在每年6、7月份时,在马路边等工的人数会少很多。

(二)工作情况

在回答“工作是否稳定”这一问题时,92.5%的人都回答“否”,可见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固定的工作的。在问及“一般通过什么方式联系工作”时,在马路边等工的占68%,通过熟人介绍的占15.1%,在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的只占1.9%;这个群体所从事的工作中,建筑工占26.4%,搬运工占28.3%,清洁工占13.2%,临时工占47.2%,钟点工占7.5%。他们的一天工作时间一般都比较长,8小时左右的占28.3%,10小时左右的占62.3%,超过12小时的占12.4%。经过访谈,大部分人认为在马路边等工最方便、最快捷,而且活干完就能拿到工钱,但同时,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总是有活干,这个群体最怕的就是没活干。因为到这里来找工的雇主一般雇佣的时间都不长,短到半天,长到几天不等,一个雇主的活干完以后,他们便又要回到马路边继续等工,这个群体的人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庞大的,所以竞争也激烈。

(三)收入支出情况

月平均工资在800元以下的占9.4%,据了解工资在800元以下的多是女性,因为这个群体主要还是从事体力劳动,女性相对来说力气小,所以工钱也低;在800-1400元之间的占49%;在1400-2000元之间的占22.6%;在2000以上的占19%。其中62.3%的人家庭只有自己一人打工作为收入来源,另外37.7%的人,其配偶和父母或子女也有一定的收入。在问及他们的收入往往用于哪些方面的支出时,43.4%的人选择“赡养父母”,41.5%的人选择“子女教育”,71.7%的人选择“家庭日常开支”,而无一人选择娱乐、服装消费。在个人每月消费金额方面,7.5%的人选择300元以下,30.2%的人选择300-500元之间,62.3%的人选择500元以上。在回答“每月您用于自己的消费都用来做什么?”时,73.4%的人选择“吃饭”,30.2%的人选择“买衣服”,37.7%的人选择“乘车”,仅有3.8%的人选择“娱乐”,73.4%的人选择“租房”。经访谈得知,他们对自己的收入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这是在一个月时间中至少20天有活干的基础上,如果运气不好,一个月中没干几天活,那么收入也就比较少。他们的收入中最大的一笔开支是房租,在月川村中租住一间房每月要500元以上,其次就是维持基本的生活(主要是吃饭)所需花费,其他用于穿衣、娱乐等方面开支是极少甚至没有的,所以这样下来每月也能小有盈余。

(四)社会保障问题

在53份样本中,有66%的人参加过医保,73.6%的人没有参加过社会保险。在参加过医保的人群中,100%的都是在老家参加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加过社保的人群中,也是100%把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概念弄混了,他们曾参加过人身保险、健康保险等之类的商业保险,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参加过社会保险。而所谓社会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以政府强制实施为特点的一种保障制度。所以在被访者中应该说100%的人都没有参加过社会保险。

(五)维权意识

受访者中,9.4%的人“经常”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62.3%的人偶尔会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28.3%的人从没有遇到过拖欠工资的情况。如果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43.4%的人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有7.6%的人选择“通过不正当手段(如武力)解决”,49%的人选择“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来解决”。58.5%的人没有看过劳动法。79.2%的人选择不会主动要求和雇佣者签订劳动合同。可见,由于政府监管得力,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情况不是很多,但还是存在。

(六)生活心态

在回答“您现在居住的环境是否让您满意”这一问题时,26.4%的认为“条件好,卫生整洁”,64.2%认为“条件不太好,可以将就着住”,7.5%“就在工地上住”,7.5%“经常换地方得不到好的休息”,11.3%认为“不习惯,条件不好,卫生差”。外出打工期间最担心的事,77.4%是“孩子、老人在家无人照顾”,11.3%担心“责任田无人耕种”,24.5%担心“子女入学受影响”。如果遇到心情不好的情况,41.5%选择“找老乡聊天”,5.7%选择“打牌”,15.1%选择“喝酒”,50.9%选择“打电话给家里人”。他们休息时的消遣方式,15.1%选择“无所事事”,47.2%选择“找老乡聊天”,18.9%选择“打牌”,5.7%选择“打电话”,37.7%选择“喝酒”,5.7%选择“读书、看报”。他们对现在自己生活条件的看法,5.7%认为“很好”,73.6%认为“一般”,7.5%认为“差”,13.2%认为“很差”。

在访谈“外出打工期间,您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未来有什么设想?”这一问题时,大多数人的想法比较直接和现实,那就是希望工作机会多,赚钱多,最好能有固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衣食无忧,房租不要太高;设想将来生活条件改善,把孩子接到城里,让其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使老人得到很好的赡养。另外还有少数一部分人希望能够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法律知识讲座等,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工作联系、权益维护等方面来关注和帮助他们。

二、存在的问题

(1)大量农民工在马路边等工,难免会在马路两边乱穿、随意踩踏绿化带、随地吐痰、吐槟榔水、随地小便等,不仅严重影响了该路段的行人和车辆通行,同时还对市容市貌及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2)这一群体工作不稳定、收入不固定,这也是由他们马路边盲目等工所决定的。他们的生活水平基本保持在温饱层次,平时生活中他们尽量将就、节约;他们缺乏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始终奔波在城乡之间,致使他们更重视现实利益,而缺乏精神享受。

(3)这一群体缺乏安全感。在调查中,除了一部分人在老家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外,100%的人没有参加过其他如养老、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由于社会保障的缺失,尤其在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没有保障,使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

(4)这一群体缺乏维权意识。他们和雇佣者之间往往是口头协议,一般不会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在遇到拖欠工资等不公正的待遇时,也难以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会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或者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

三、对策

针对三亚市月川社区“马路人力资源市场”这一特有的现象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由政府出面在月川社区附近专门开辟一个场所供农民工等待、寻找工作;同时禁止农民工在马路边等工。这样,既可以杜绝“马路边等工”所带来的一系列不文明现象,又可以使农民工等工时有一个好的休息场所。

(2)由政府出面,联合人力资源、工会、居委会等多部门组成农民工工作小组,负责农民工的人员登记、工作联系、欠薪追讨、工伤医疗赔偿等。这样就避免了农民工马路边等工的盲目性,保证了他们的权益维护。

(3)定期不定期举行一些面向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法律讲座,从而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

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承揽了城市里没有人愿意干的最脏、最累的活,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城市居民的白眼。虽然,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在繁荣了城市经济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是这对城市的管理水平也是一种考验。要认识到: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城市管理者可以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的生存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为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马路边三亚农民工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习惯
被惯坏的三亚
把美留在心里
马路不是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