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铜氧化精炼的热力学分析

2013-12-18 07:25吴晓春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3年4期
关键词:热力学关系式阳极

吴晓春

(铜陵有色技术中心,安徽 铜陵 244000)

0 前 言

粗铜氧化精炼的原料为转炉吹炼所得的粗铜,一般铜的质量分数为98.500%~99.500%,杂质的质量分数为0.500%~1.500%.粗铜中一般含有Fe、Ni、S、O等杂质以及Se、Te、Ag等有价元素.因此,熔融粗铜是一个多组元溶液,溶剂是金属铜,溶质是粗铜中含有的杂质元素.

杂质S的危害是增加铜液中SO2的含量,在铜液凝固时造成气孔,多孔的铜阳极对电解精炼是非常不利的.杂质Fe的危害是化学溶解进入溶液,当溶液中含有Fe2+时,在阳极上将会发生氧化反应:Fe2+-e→Fe3+;Fe3+在阴极又被还原:Fe3++e→Fe2+.这样,Fe离子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来回“拉锯”,降低了电流效率,无意义地消耗了电能.按年产4.5万t电解铜计算(取铜电解回收率为99.930%),每年多进入溶液的Fe量为5 400 kg,将多消耗H2SO4约9 500 kg.因此,在粗铜氧化精炼的生产中,最被关心的问题是:粗铜中的杂质哪些能氧化,哪些不能氧化,可能氧化的杂质的氧化顺序及其被除去的程度.本文将通过热力学计算解决这些问题.

1 基本化学反应

表1为某厂2012年6月份粗铜的化学成分.

表1 粗铜成分Tab.1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rude copper

生产中,氧化段操作时,空气经空压机后的压力为0.20~0.25 MPa,压缩空气经插在铜液中的铁管鼓入熔体,用来氧化杂质.本计算中取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20 MPa,则与熔体相遇的O2的分压PO2=0.042 MPa[1].

熔铜中的杂质M′按下列公式氧化成M′O:

Cu2O+M′=2Cu+M′O

(a)

反应式(a)由以下反应综合而成:

4Cu+O2=2Cu2O

(b)

2M′+O2=2M′O

(c)

M′为Fe、Ni、S、Ag等,M′O可能进入炉渣或进入气相[2].为了对反应(a)进行热力学分析,本文基于1 mol O2分别计算反应(b)和(c)的自由焓ΔG.

在1 400~1 500 K的氧化精炼温度范围内,根据各氧化物生成反应的标准自由焓ΔG0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数据表和有关Cu-S-O系的试验数据,将有关各元素氧化反应的自由焓ΔG与T的关系式列在如下各ΔG的计算式中[3]:

4Cu+O2=2Cu2O

(1)

ΔG1= -361 740+156.25T+

2Fe+O2=2FeO

(2)

ΔG2= -529 210+129.54T+

2[Ni]+O2=2(NiO)

(3)

ΔG3= -529 210+129.54T+

4Ag+O2=2AgO

(4)

ΔG4= -361 740+156.25T+

S+O2=SO2

(5)

ΔG5= -361 740+156.25T+

式中,γ为活度系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γ与X的乘积为活度a.式(1)中aCu和aCuO及式(2)~(4)中的aM′和aM′O的标准状态是纯物质,式(5)中aS的标准状态是含S的质量分数为1%的溶液[4].

通过式(1)~(5)对Cu的氧化精炼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即可判断氧化反应发生的顺序和计算各种杂质氧化除去的程度.

2 反应的自由焓计算

以表1中粗铜成分为研究对象,进行标准自由焓ΔG0计算.

式(1)中,溶剂Cu在溶液中的含量很高,故可认为γCu=1.由于溶解在Cu中的Cu2O始终处于饱和状态,故可近似地取aCu2O=1[5].此外,在起始状态时,XCu=0.987 4,PO2=0.042 MPa.将数据代入式(1)得:

(1′)

根据Cu-Fe二元系状态图,求得γFe=17.取aFeO=1.初始状态,XFe=0.001 3,PO2=0.042 MPa.将数据代入式(2)得:

(2′)

式(3)中,Cu-Ni二元系可认为是理想溶液,故取γNi=1,aNiO=1.初始状态,XNi=0.001 3,PO2=0.042 MPa.将数据代入式(3)得:

(3′)

式(4)中,根据氧化物生成反应的ΔG0与T的关系数据表,查到ΔG0=-56 270+121.33T只适用于298~1 234 K的温度范围.本计算中已考虑了相变过程4Ag(l)=4Ag(s)的关系式ΔG0=-45 050+36.51T.从而,两者相加得到式(4)中所示的ΔG0-T关系式.此外,由于Ag与Cu形成正规溶液和Ag在Ag-Cu溶液中对拉乌尔定律出现正偏差,根据Ag在1 300 K时Ag-Cu溶液中a表及γ表,取γAg=5.0,aAg2O=1.起始状态时,XAg=0.000 6,PO2=0.042 MPa.将数据代入式(4)得:

(4′)

(5′)

3 热力学分析

根据式(1′)~(5′)作ΔG-ψ(T)图,如图1所示.

图1 铜氧化精炼中各有关反应的ΔG-T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线(3′)和线(4′)均位于线(1′)之上.这说明原始粗铜中的Ag和Ni在氧化精炼过程中都不会被氧化,而是完全留在精炼后铸成的阳极板中.因此,为了使Ag、Ni与Cu分离并加以回收,必须在氧化精炼之后对Cu进行电解精炼.同时,线(2′)和线(5′)均位于线(1′)之下,而且线(5′)的位置最低.因此,在Cu的氧化精炼过程中,这两种杂质将按S→Fe的递减顺序发生氧化.

随着氧化精炼的进行,熔体内的S首先被氧化,Fe的含量也逐渐减少.当Fe和S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到0.001%和0.100%时,粗铜中的Cu、Ni和Ag因未被氧化而保持表1中的含量比例.从而,得到新的粗铜成分,见表2.

表2 Fe和S的质量分数分别降到0.001%和0.100%时的粗铜成分Tab.2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rude copper when Fe and S were reduced to 0.001% and 0.100%

将表2中的粗铜成分及a、PO2和PSO2等数据分别代入式(1)~(5)中,得到新的关系式:

(1″)

(2″)

(3″)

(4″)

(5″)

根据式(1″)、(2″)和(5″)作ΔG-ψ(T)图,如图2所示.

图2 Fe和S的质量分数分别降到0.001%和0.100%时的ΔG-T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线(1″)和线(2″)相交于1 425 K.说明在Cu的氧化精炼温度范围内,按反应Fe+Cu2O=2Cu+FeO可使Fe的质量分数降至0.001%左右.这与生产中的结果几乎一致,验证了热力学计算的准确性.同时,线(5″)仍位于线(1″)之下,从而可以预见粗铜中的S还将继续氧化除去至比0.100%低得多的程度.

Ag、Ni在Cu的氧化精炼过程中不被氧化,因此,式(3″)和式(4″)的图形未包括在内.

下面通过计算分析氧化精炼粗铜中的S可除去的程度.当S的质量分数分别降到0.010%和0.005%时,作上述类似计算,得到相应的S氧化反应的ΔG-T关系式如下:

当YS=0.010%时:

ΔG‴5=-258 577+85.58T

(5‴a)

当YS=0.005%时:

ΔG‴5=-258 620+91.30T(J)

(5‴b)

在1 400~1 500 K,根据式(5‴a)和式(5‴b)作ΔG-ψ(T)图,如图3所示.

图3 铜氧化精炼中S氧化反应的ΔG-T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氧化精炼温度下,线(5‴b)仍在线(1″)之下,而线(5‴b)和线(1″)相交于1 424 K,最下方的为线(5‴a).下面将分析交点温度1 424 K的由来.将方程(5‴b)与方程(1″)相减,得到反应式:

[S]+2[Cu2O]=4[Cu]+SO2

该反应的ΔG-T关系式为:

ΔG=103 120-72.40T

当反应达到平衡,即ΔG=0时,T=1 424 K.可见,通过氧化精炼可使粗铜中S的质量分数降至0.005%左右.这与生产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下面讨论该成分的粗铜最佳氧化精炼温度.

S在氧化精炼过程中的氧化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其ΔG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得更负.这一点与杂质Fe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情况相反.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升高温度有利于S的除去,而降低温度则有利于Fe的氧化,结合图2和图3可知,适宜于精炼除Fe和S的温度为1 425 K左右.

经过上述热力学分析可知,粗铜经氧化精炼后产出的阳极铜的质量分数为:99.500%Cu、0.001%Fe、0.144%Ni、0.090%Ag和0.005%S.

在此以某生产厂家阳极板化学成分实例(表3)作对比[6].

从表3中可以看出,理论分析结果与精炼后产出的阳极铜实际化学成分基本一致.

表3 阳极板化学成分实例Tab.3 The examples of the anode plate chemical composition (质量分数/%)

4 结 论

通过上述热力学分析可知:

(1) 有价金属Ag、Ni在Cu的氧化精炼过程中不被氧化,完全留在阳极板中.因此,在氧化精炼之后必须进行Cu的电解精炼,以使Ag、Ni与Cu分离并回收.

(2) 除去有害杂质Fe、S的最佳精炼温度为1 425 K.同时,在生产中,只要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减少故障,可以将Fe、S等杂质去除至最低程度,减少杂质在电解过程中的危害.

(3) Cu的冶金工厂产出的阳极铜的合理化学成分可以通过热力学计算获得.

参考文献:

[1] 魏寿昆.冶金过程热力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2] 张鉴.冶金熔体和溶液的计算热力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3] 黄永峰.无氧化阳极铜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7(2):51-54.

[4] 北京有色设计研究总院.重有色金属冶炼设计手册(铜镍卷)[K].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5] 傅崇悦.有色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

[6] 梁英教.物理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热力学关系式阳极
降低回转式阳极炉天然气炉前单耗的生产实践
Al-Zn-In系牺牲阳极在间浸环境中的性能研究
了解固体和液体特性 掌握热力学定律内容
例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易混易错剖析
浸渍涂布法制备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铝合金阳极氧化废水处理及水回用技术的研究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明确关系式
BMW公司3缸直接喷射汽油机的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