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一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两委”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农村“两委”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改革的贯彻者和实施者。因此,加强农村“两委”干部的能力建设,尤其是提升农村“两委”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对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了全面掌握新时期海南省万宁市农村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切实帮助农村“两委”班子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对症下药,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和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建立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根据市委的部署,调研组近日来先后深入12个镇、30个行政村、300多户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台帐、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考察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万宁是海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市,全市12个镇207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从整体上说,较好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能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带领村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完善村庄规划等,有力地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万宁市从2002年开始,启动创建文明生态村,之后又以这种形式为载体,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省、市级文明生态村1046个。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带动下,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207个行政村的路、水、气、电及广播电视、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日臻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市行政村、自然村建设规划也已编制完成。
万宁市牢牢抓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主题,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力度发展现代农业,使特色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一是瓜菜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菜篮子”工程渐见成效。经过几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该市由万城、礼纪、和乐、后安、龙滚等镇建成十多个标准化瓜菜生产示范基地,年种植面积达15万多亩,总产量达32万吨左右;二是水果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部分农村的支柱产业,该市现拥有水果种植面积11万多亩,年总产量在12万吨以上。其中,“龙滚菠萝”已成为叫响国内市场的名牌农产品;三是以槟榔、胡椒、橡胶为主产品的热作生产,在该市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村已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带,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槟榔种植面积已达50多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年总产25万吨,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中国槟榔之乡”和“国家槟榔示范基地”的光荣称号;四是畜牧业生产异军崛起,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本土特色的饲养村、饲养专业户。万城、大茂、和乐、山根、东澳、后安等镇农村,正在出现一村一品的规模饲养业,东澳鹅、后安海鸭、北大山鸡、三更罗山寮鸡以及专业的养猪基地,都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五是水产养殖业效益显著,成为该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传统的海鲜名牌产品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一批新的海鲜产品也正在形成生产规模,港北对虾、和乐螃蟹、后安鲻鱼以及石斑鱼类的海水养殖产品,直销国内外。
万宁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十分重视发展民生事业,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承诺为民办十件实事兑现,其中涉及到农民利益这一块就有: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农村低保标准的提高、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二是农村养老保障实现全覆盖,高龄老人补贴范围扩大至90岁,每人每月增加200元;三是农合医保补助标准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75%和70%,农村“一站式”医疗救助体系建成,仅去年一年全市就发放医疗救助金1000多万元。
万宁市农村人口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学文化和技能水平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增收渠道面窄。
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目前,万宁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存在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为数不少的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的作用难于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二是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党务、政务、财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村的财务公开内容不清楚,无明细账,当地群众很有意见;三是农村法制建设滞后,由于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在调整和化解农村矛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主义法治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党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群众。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切实提高农村“两委”干部服务群众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这也是新形势下农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现结合万宁市农村实际,就农村基层组织、农村“两委”干部如何增强发展意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农村“两委”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以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具有极大的重要意义。目前,万宁市还有一些农村“两委”干部队伍总体上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部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个别甚至还存在以权谋私现象,这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和谐稳定。因而,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队伍建设。
1.配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服务水平强、带头致富本领突出的农村“两委”班子是巩固农村基层领导的关键。一是选好村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农村各项工作的主心骨,要注重从村里选拔品质好、威望高、正义感强的优秀人才担当一把手,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同时扩宽选人用人视野,有意识地从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中选用,发挥“双带”作用,通过自身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二是优化班子结构。一套好的班子能经营出一个好的村子,要彻底改变传统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班子成员要由具有经济头脑和实干精神,懂特色产业、新兴项目、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组成,要积极吸收有知识、有技能的返乡大学生、复员军人、技能人才进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构筑多功能人才队伍,把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三是加强班子教育和培训。加强班子成员科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让他们明白科技致富的重要性。有经济实力的村要有计划地组织班子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让他们思想上跟进,视野上开拓,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发挥好党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2.抓好农村作风整顿。抓作风就是抓发展。要将作风建设延伸到村干部,从源头杜绝村干部贪污腐化现象,把好的作风转化为推动农村工作的动力,引导农村干部用好手中的权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前要抓住全省正在集中开展的整治“庸懒散贪”这一有利契机,树立农村基层干部一心为民谋利益的观念,实行村党务、政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作风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建立和完善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增强村干部的岗位责任意识,培养服务群众能力,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等工作的成效,在广大农村基层建立和完善村级组织目标管理机制,推行由镇党委、政府抓农村“两委”干部考核的层级管理体制。年初确定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年中跟踪检查。年末进行定性与定量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报酬、评优争先直接挂钩,并作为村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群众脱贫致富难,是万宁市农村发展的瓶颈。这归根结底是由于农业产业化进程低,工业化支撑力度小,经济基础薄弱造成的。近年来,万宁市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成功引进了口味王、大茂农产品集配中心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造就了后安七星村、袁水村等经济强村,成功实现了农民就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农产品工业化规模初步形成。实践证明,经济强,则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强;经济弱,则为民办实事能力弱。纵观万宁市207个行政村,大部分仍然是“无产业、无资金、无资源”三无村庄,村委会成为摆设,村干部没有实力,村民丧失对村“两委”班子的基本信任感和依赖性。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依据万宁市农村的实际,笔者认为创新思路,引进项目是一个有效做法。因而要坚持从本地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等优势,引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项目,做到一村一品。例如:南桥小管的山寮鸡、山根排溪的东风螺、禄马的苦瓜、东澳岛光的香芋、大茂袁水的诺丽果等。要明确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布局,靠近沿海村庄优先发展海洋经济,开发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海上产业;平原地区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延长农产品加工,引导农业向农产品工业转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山区要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经济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引导农民增收致富。
万宁市自2002年从18个乡镇撤并为12个镇后,基层党委政府的职能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面向群众办理的事项减少,并且相对集中在镇内,干部下村为群众服务也相应变得困难了,这不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也不利于对农村社情民意的全面掌握,不稳定因素往往也不能得到及时排解。另外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少村级办公场所又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出现群众找人办事难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从坚持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入服务基层群众,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在此,建议利用全市正在开展的“联村进企促发展”的有利契机,在一些有条件的村推行“农事村办”的新做法,就是在距离镇政府比较远,群众往来办事不方便的行政村,或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自然村设立“农事村办”服务站,把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职能和服务平台下沉前移,为群众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实现基层党委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目前,万宁市万城镇、益民村、红光村、宾湖村等村均设立了“便民服务点”,普遍受到群众的欢迎,就是这种服务群众新方式的有效尝试。
[1]周伟.区域公共问题与区域行政创新[J].理论探索,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