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光,刘养卉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是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和高原夏菜基地,蔬菜已成为兰州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1]。目前,兰州市蔬菜生产经营已逐步走上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轨道,但随着国内外蔬菜产业的发展,兰州市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2—2012年,蔬菜播种面积大幅增长。2002年蔬菜播种面积29 533 hm2,2012年增至54 567 hm2,增长0.85倍,年均增长6.38%。蔬菜产量除2007年外,其余年份的产量均呈增长趋势,2002年总产量119.43万t,2012年增至229.29万t,增长0.92倍,年均增长6.78%(表1)[2~3]。
兰州市辖区海拔差异大,地形及气候多样,这就有利于种植多种蔬菜,目前种植的蔬菜品种有306个。每年5—10月,能够生产出花椰菜、青花菜、菜用豌豆、甘蓝、辣椒、娃娃菜等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的高原夏菜,基本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个层次的合理优化配置,从数量、质量、品种上满足了不同市场的需求,倍受消费者欢迎[4]。
表1 2002—2012年兰州市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
目前,兰州市蔬菜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群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榆中县宛川河流域、红古区湟水河自流灌区及皋兰县西电及大砂沟灌区、永登县庄浪河流域为主的无公害外销蔬菜生产基地;以榆中县北山、永登县西北片、皋兰县石洞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5],以兰州市郊南部冷凉湿润地区为主的百合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以近郊沿黄灌区坪台和皋兰县旱沙地为主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以七里河区坪台地和西固区张家大坪村、永登县连城镇为主的韭黄生产基地,以榆中、永登、皋兰3县和兰州市中远郊为主的保护地生产基地,以安宁区安宁堡乡、永登县连城镇、西固区陈坪乡、榆中县马坡乡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等七大产业基地。
兰州市已制定发布并组织实施地方标准累计达到90项,建成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县1个、省级示范县区5个、市级示范基地9个。在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建立了66.67hm2的兰州高原夏菜无公害生产标准园区,包括垄沟栽培技术试验区、穴盘基质育苗展示区、蔬菜生物肥试验区、农田节水技术试验区、新品种引种观察试验区及高原夏菜无公害生产示范区。在榆中县马坡乡、新营乡及永登县武胜驿镇建立了兰州市冷凉区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区。
兰州市高原夏菜基本实现了从产地到市场全程管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近6 a来在全国37个城市蔬菜质量抽检中,始终名列前茅。一是完善提高以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为龙头,县区监测站为依托,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经销企业、超市检测站点为支撑的三级质检体系。检测站点达70个,扩大农产品监测覆盖面,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二是组建农药管理办公室,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出台《关于整顿农药市场、规范农药经营秩序的实施意见》,对全市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实行“定点经营、产品准购、专柜销售、台帐登记和责任追溯”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检查体系。三是加强产销过程的质量检测,对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违禁农药的予以曝光,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四是创造性地开展“联户联保”管理。目前全市“联户联保”管理模式已达15万户,得到了农业部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近年来兰州市一直着力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建设产地批发市场,提高蔬菜保鲜加工能力,已建成蔬菜保鲜库89个,库容量15万t,年吞吐量150万t,基本能保证外销冷藏所需。同时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使兰州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和交易中心。仅榆中县已建成蔬菜保鲜库36家,库容量达12万t,蔬菜经销商约有200多家,经销量达100万t,其中外销蔬菜达40多万t,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福州、杭州、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部分蔬菜产品已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
兰州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纽带,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的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目前,全市经过认定的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6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4个,年销售收入46.1亿元,带动农户48万户。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272个[4]。
兰州市蔬菜生产基本实现了“春季大棚菜、夏季常茬菜、秋季复种菜、冬季温室菜”四季均衡上市。在宣传推介方面,采取“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管理模式,着力推行“子母商标”管理,使外销农产品统一包装率从无到有,达到90%以上[4]。
兰州市蔬菜产业尽管商品率较高,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一是目前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缓慢。二是品种结构方面,低档菜品种面积仍然较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
兰州市多年来一直存在产销脱节现象,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销售联系不紧,与省内外、国内外大市场衔接不紧,难以预测蔬菜市场产销趋势,导致盲目扩大或减少蔬菜生产规模,不仅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如2011年的西葫芦价格约4.0元/kg,由于信息不畅,农户盲目扩种,2012年遭遇价格严重下跌,跌至0.2元/kg,且鲜有人问津;娃娃菜也从1.8元/棵降至0.3元/棵;花椰菜、西芹、大白菜等收购价偏低。
目前,兰州市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虽占蔬菜总面积的比重很大,但蔬菜无公害达标率仍然不高。蔬菜生产上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以及工业“三废”污染而导致蔬菜中化学药物残留超标,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现象仍然存在。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不仅造成了安全隐患,也对兰州蔬菜外销出口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生产的蔬菜大多直接食用,用于加工的数量较少,粗加工档次低,数量少,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加工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
兰州市虽然每年都引进推广20多个蔬菜新品种,但是与市场和消费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有待加强。蔬菜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偏低,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引进推广速度慢,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参差不齐。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不灵活,农业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兰州市蔬菜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其鲜菜生产和初级产品加工已具备一定规模,为蔬菜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应大力培育以一体化经营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用现代生产技术、加工技术提升蔬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工手段,拓展营销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在蔬菜产业化过程中的引导、调控、协调、服务作用。
扩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规模,全面推动产业规模、产品档次再上新台阶。一是紧抓蔬菜价格高位运行的有利机遇,加快实施兰州国家级北菜南运、西菜东调高原夏菜基地建设项目,从海拔梯度及复种入手,打好南北时间差,优化上市茬口,强化与市场的紧密对接,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快速扩大高原夏菜规模及高档次产品比例。一方面,加快绿色蔬菜产地及产品认证步伐,全力推广“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模式,逐步发展有机产品,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持续扩展新特菜园示范面积,加快建设定远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精细特菜面积持续增加。三是努力推进设施生产规模。从调整设施生产品种结构入手,加强高产、高质蔬菜新品种推广,推动蔬菜周年生产供应。
从冷链物流、品牌塑造等方面入手,在保鲜库、市场及外销网络建设上再突破,打造产业发展制高点,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对接水平,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加快健全冷链运销链条。进一步优化保鲜库布局,重点引导保鲜库建设向二阴区发展,新建大型节能环保保鲜库,提升保鲜库运转水平。二是加快产地市场建设。加快落实国家级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推行市场化运作,建设榆中县甘草店镇、永登县民乐乡马铃薯集散中心等专业市场,逐步将兰州构建成辐射西北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并依托专业合作社、经销大户及运销企业推进农超对接。三是扩展农产品经销网络。支持经销商将外销网络向中小城市延伸,持续扩展外销覆盖面,继续在主销城市的二级市场、社区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发展一批直销点,在纵向销售网络拓展上力求突破。四是加大统一包装覆盖面。加快富硒、二阴绿色蔬菜统一包装步伐,持续扩大包装及品牌标示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覆盖面。
一是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突出加强高标准生产模式的示范,重点建设蔬菜标准园,全力推广“联户联保”生产模式,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扎实落实生产档案制度,严格控制生产流程。二是提升检测能力。在市内各大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统一建立标准化检测室,配备专职质检员,加大检验范围,扩大检测品种,提高检测频率。三是提升监管能力。着力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监管机制,重点加强投入品监管,严格生产档案管理,扩大保鲜库监管员派驻的覆盖面,实行索证索票、入市登记和分类查验检验制度,逐步建立检打联动机制,扎实落实好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把好进口和出口关。四是提升防范能力。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准确把握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程度和范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以扶持、引导企业开发产品为切入点,从抓项目及招商引资抓起,在加工生产线建设上大力突破,扎实稳步推进,使加工产能、规模及带动力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开发市场前景好的加工产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联盟合作,开发多元化系列新产品,力争开发出几个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新产品。二是重点建设加工生产线。在扶持现有生产线改造提升的基础上,重点实施皋兰双龙公司蔬菜速冻生产线、甘肃绿苑科技公司高原夏菜冷藏保鲜及冻干加工生产线、皋兰特色农产品加工配送集散中心等项目,推进红古区和榆中县的泡菜、酱菜加工生产线投产,辐射引导蔬菜加工向秦王川新区、皋兰县西岔乡、榆中县定远镇等产业园区、生产基地聚集。
积极引进推广名、优、新、特蔬菜品种,建立布局合理、运行有效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蔬菜生产技术推广人员和蔬菜种植专业户的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1] 才吉安,柴银军,宋海慧.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0(4):40.
[2] 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甘肃农村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 2012年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3-19)[2013-03-25]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13/03/19/013771612.shtml
[4] 甘肃省兰州市高原夏菜用“高原品质”成就全国蔬菜品牌 [EB/OL].(2012-09-04)[2013-04-01]http://www.moa.gov.cn/fwllm/qgxxlb/gs/201209/t20120904_2920690.htm
[5] 张静芳,傅忠宁.构建兰州高原夏菜冷链物流系统的思考[J]. 综合运输,2012(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