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uickBird影像的艾比湖及周边土壤风蚀研究

2013-12-17 09:41张红忠董文明
水土保持通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艾比湖湖底风蚀

崔 龙,陈 平,张红忠,董文明,黄 静

(1.新疆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2.新疆水利厅 头屯河流域管理处,新疆 昌吉831100)

风力侵蚀(简称风蚀)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形式。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物理风化盛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壤干燥,地表径流贫乏、流水作用微弱,植被覆盖率低、疏松的砂质地表裸露的地区是风力侵蚀严重的区域,强劲、频繁、持续的大风是风蚀荒漠化形成主要营力,是塑造沙漠地表形态的动力[1]。地处新疆著名的阿拉山口下风口的艾比湖,由于近些年来湖面发生严重萎缩,湖底大面积裸露,特别是每年春天,来自阿拉山口的强劲大风吹起艾比湖的裸露沙尘,直上1 000m的高空,这股沙尘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青海、甘肃、内蒙古、北京等地缓缓降落,成为上述地区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2]。因此,对艾比湖湖泊区域应用遥感的多波段、多时相特点研究其风蚀强弱程度,可为土壤风蚀的研究工作,进而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3-4]。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影像数据研究艾比湖湖泊及周边的风蚀程度,为艾比湖确定保障水位,减小干涸湖底的沙源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艾比湖位于北纬44°34′—45°08′,东经82°35′—83°16′,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境内,湖泊呈西北—东南走向,长度约35km,宽度约18km。全年约有165d出现大风,常年干旱少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光热充足,蒸发量大,年均气温8.3℃,年均降水90.9mm,而艾比湖的入湖水量基本依靠博尔塔拉河、精河和部分地下水补给,引发湖泊干缩、荒漠化速度加剧,导致干涸湖底转向湖区的西北部,直接暴露于风口之下,为风沙天气创造有利条件[5]。据遥感监测结果,艾比湖地区的土壤侵蚀类型是以风力侵蚀为主[6],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在湖四周地表的盐渍土和芒硝等大面积裸露,沦为盐漠,地下水位下降,湖滨周边植被衰败,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为沙尘暴营造了丰富的沙源[7-10]。风蚀已成为困扰艾比湖地区的严重问题,就风蚀本身而言,风蚀的成本无疑大于控制风蚀的成本[11]。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选用

QuickBird影像的分辨率高,同时费用也较为昂贵。为满足本次研究,选购覆盖整个艾比湖湖泊及湖岸周边1km左右区域的影像数据,并考虑判读和分析的需要,选择能见度较高,植被发育好的时间段采集影像数据。数据主要来源:(1)2009年8月30日的编程数据和2008年6月2日存档数据,分辨率为0.6m的全色数据,分辨率为2.4m的多光谱数据;(2)2007,2008年的艾比湖湖泊周边GPS控制测量数据和断面测量数据。

2.2 影像处理

为满足研究工作,需要对不同时相的两期QuickBird影像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利用外业实测的61个像控点,应用遥感软件Erdas Imagine 9.1的相关模块工具对影像进行纠正、配准,制作能够直观、逼真表示地物及其平面位置,详尽反映各类地物的形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正射影像;为使影像反差适中,色彩丰富,对影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得接近实际色调、目视效果较好的真彩色正射影像图,以便于影像分析;因艾比湖湖域含盐量高,影像色调差异小,植被不易判读,为提高植被的解译精度,对多波段Quick-Bird影像数据进行融合,获得假彩色影像。

2.3 土壤风蚀强度现状

已有的研究成果证明,艾比湖地区的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为进一步证实该结论,利用艾比湖湖岸周边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80%的地面坡度在0.1%以内,大约98%以上的地面坡度在0.5%以内,均为非耕地,植被覆盖度很低。根据水利部行业标准中水蚀强度分级指标:地面坡度<5%,非耕地林草覆盖度在75%以下,均为微度侵蚀。艾比湖湖岸的坡度、植被覆盖度远小于该指标,发生水蚀的可能性很小,而艾比湖所具有的风力大,刮风日数多和干旱少雨等气候特点,为风力侵蚀的营造条件。

坡度和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强度的相关性很显著,因此,对于坡度非常平缓的艾比湖湖岸周边,土壤风蚀强度的调查可以转化为对地面植被覆盖度的间接指标调查。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艾比湖湖岸周边土壤风蚀现状的调查,获取信息量大,数据覆盖范围广。

2.3.1 植被图 采用QuickBird数据融合后的假彩色影像,提取不同类型植被的图斑,为提高植被的判读精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人工解译相结合,获取植被信息(表1)。

表1 植被解译标志

与正射影像进行叠加生成植被图(附图5)。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为芦苇(大于95%),其次为胡杨(60%)、梭梭和防护林(50%~30%)、红柳(25%)和无植被覆盖的区域。

2.3.2 土壤风蚀现状图 艾比湖湖岸周边风蚀强度,依据水利部行业标准风蚀强度因子匹配模型(表2)进行分级。

表2 风蚀强度因子匹配模型

根据风蚀强度的分级标准,结合实际调查,研究区域是以沙地为主的地表形态,但没有大片流动沙丘。因此,不考虑剧烈侵蚀,将艾比湖湖岸周边的风蚀强度分为极强度、强度、中度、轻度和微度5个级别,根据植被图和相应植被的覆盖度,制作完成艾比湖湖岸周边土壤风蚀现状图(附图6)。

3 结果与分析

3.1 艾比湖湖岸周边风蚀现状分析

艾比湖湖岸周边土壤风蚀现状图反映出湖岸的风蚀程度相当严重,强度以上的风蚀约占63%,主要分布在湖域的东部和西部的无植被覆盖区域,处于阿拉山口的风向方向。而湖泊西北部的地面多为砾石层,QuickBird影像呈颗粒状的浅黑色调,均为面状分布;西南地面多为砂砾石层,呈均匀的深灰色调。这是由于含沙质的砾石和不含沙质的砾石对光谱的反射不同,色调上产生差别。湖泊东部地面沉积大量的盐粒,呈现浅灰色到白色色调的变化;东北部受到风力吹蚀作用大,影像呈现明暗相间条状纹理;东南沉积的盐层较厚,光谱反射强烈,呈现均匀的白色色调,此区域成为主要的积盐地。通过对高分辨率影像上地貌形态的色调、纹理变化分析可知,艾比湖湖岸的北部受到风力影响较南部要大。

微度风蚀和中度风蚀面积约占37%,主要分布在湖泊南北两岸有植被覆盖区域。在湖泊南岸精河和博河的入湖段植被的覆盖度相对要高,特别是博河两岸地下水位较高,生长大面积的芦苇,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北岸有地下水补给,呈现带状的植被覆盖区;西南角由于灌渠的尾水流入形成一片湿地,植被较为集中。

艾比湖湖岸的整体情况反映植被覆盖度较低,植被相对集中于水源区附近。由此看来,水是艾比湖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只要有水,就能为植被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小风力侵蚀的影响。

3.2 艾比湖干涸湖底的土壤风蚀分析

2009年艾比湖湖泊的QuickBird正射影像图显示出西北部裸露的干涸湖底,其面积达到430km2。从影像的色调、形状和纹理发生的变化,反映了干涸湖底的地貌形态和风系的方向。西北是裸露区最低洼的地带,由于沉积大量淤泥,影像呈现暗灰色色调,色调均匀,表明低洼处的地势较为平坦;坡脚地带的地形发生变化,造成风对地面吹蚀的变化,影像呈现不规则锯齿状的灰白色调;到达坡面后,由于受风的吹蚀较为均匀,影像上呈现较均匀、面状的灰白色色调(图1a),说明坡度缓、坡面长;坡顶边缘,由于风向的变化,影像从灰白色过渡到白色色调;到达坡顶后风的强度发生变化,影像由片状白色色调变为长条状的白色色调(图1b),靠近北部条带长而宽,向南部逐渐由短、窄变为线条状,表明北部受到风力的影响相比南部要大,同时在坡顶有一条边界明显、南北走向的浅灰色色调的条带,表明坡的顶部较为宽敞,而在其南侧,由于靠近博乐火车站,地表水的渗入,影像呈现暗灰色色调;背风的坡面上,顺坡而下的水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了犹如河道漫滩中相互交织的小沟壑和心滩,充足的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盐碱沉积,影像呈现为白色的树枝状(图1c)。

为验证通过影像纹理分析所反映出干涸湖底的地貌形态变化,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由湖泊西北向东南方向提取干涸湖底的纵向断面图(图2)。

图1 艾比湖干涸湖底的风蚀影像

由图2可以看出,湖底低洼处地势平坦,宽度在4.5km左右;迎风面为长度约10km的1/5 000平缓的坡面;坡顶明显凸起,宽度约0.5km;背风面坡度趋于平缓,坡度约为1/10 000。由此说明,艾比湖的湖底地形整体趋于平缓,裸露后的干涸湖底易于盐漠的发育。因此,以阿拉山口持久的强劲大风为动力条件,干涸湖底的盐漠造就丰富沙源地为物质条件,艾比湖干旱区域的不稳定空气为热力条件,三者的同时出现,为沙尘暴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保证艾比湖有充足水量,是有效控制沙尘,抑制沙尘暴的重要因素,而水位控制的关键位置是此干涸湖底最高处的高程。

图2 艾比湖干涸湖底断面

4 结论

高分辨率QuickBird数据丰富的影像信息、细腻的纹理变化等,对于自然环境恶劣、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调查的艾比湖土壤风蚀状况,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1)艾比湖的干涸湖底是这一地区形成风蚀的主要沙源地。沉积的盐尘颗粒直径多在0.001~0.5mm(粉砂和中细砂)[11],在风力的作用下悬浮于空气中,形成悬移运动,漂浮在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高空。

(2)艾比湖干涸湖底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了具有一定起伏的地形,若干涸湖底长期处于裸露状态,随着风的吹蚀,干涸湖底的中部必然会抬升,势必造成艾比湖湖底暴露,扩大沙源地面积。

(3)减小风蚀沙源地是控制风力侵蚀的关键。针对艾比湖干涸湖底的现状,关键要保障艾比湖有充足的入水量,使干涸湖底完全处于水下。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艾比湖的水量问题,应以艾比湖流域为单元,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12]。

(4)湖岸周边要逐步恢复梭梭、红柳等适应于该地区的耐盐植被,坚决抑制人为对原始地貌扰动,以真正达到减少风蚀程度的目的。

[1] 张洪江.土壤侵蚀原理 [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刘惠英,陈磊.基于MODIS的艾比湖湖面遥感监测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6(4):57-61.

[3] 马洁,徐静.中国北方土壤风蚀问题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科技信息,2007(17):263.

[4] 武文一,刘瑛,梁继业,等.基于GIS和RS的荒漠区土壤侵蚀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10-13.

[5] 杨青,何清,李红军,等.艾比湖流域沙尘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研究[J].中国沙漠,2003,23(5):503-508.

[6] 赵晓丽,张增祥,刘斌,等.艾比湖地区30多年来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5):44-50.

[7] 高翔,黄宗亮.艾比湖湖面萎缩与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25(1):83-86.

[8] 刘月兰.新疆艾比湖干缩的生态响应[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8,29(2):126-130.

[9] 周长海,雷加强.艾比湖地区风沙危害趋势及对欧亚大陆桥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05,28(1):98-102.

[10] 樊亚辉,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王宏,等.艾比湖地区土地沙漠化遥感动态监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7):161-167.

[11] 布莱恩·麦康奇,盖·拉冯德,马克·斯塔伯格.风蚀控制[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6(4):81-83.

[12] 冯伟,张兴昌,高照良.风力侵蚀对西气东输(甘肃段)工程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2):244-247.

猜你喜欢
艾比湖湖底风蚀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迎风坡水蚀影响的风蚀特征
凭眺青海湖
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进展评述
你似一轮明月走过我心的湖底
艾比湖最低生态水位及生态缺水量研究
秦王川灌区种植春小麦与披碱草对耕地风蚀的影响差异
2000—2014年艾比湖NDVI变化及其与降水、温度响应关系(内文第82~88页)图版
暮年
死亡谷走石之谜初步破解
新疆艾比湖周边居民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保护意识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