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稻主产区农户熟制选择行为分析*

2013-12-17 08:12杨若珺于天一杨光立唐海明逄焕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年5期
关键词:单季稻双季稻晚稻

杨若珺,于天一,王 婧,杨光立,唐海明,逄焕成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长沙 410125)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恶化、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复种指数降低等因素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1-3]。科学选取作物熟制,能够克服上述不利的生产条件,制定出合适的种植规划,达到提高复种指数,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持续高效利用农田的目的。湖南省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水稻生产的优势产业带[4-5]。目前,该地区双季稻面积呈下降趋势,单季稻面积增加,生产形势严峻,因此,如何确保其水稻熟制选择的科学、合理,将对保障粮食安全供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现代化农业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水稻熟制分为双季稻和单季稻,其中双季稻分为早稻和晚稻,单季稻为中稻及一季晚稻,以中稻为主[6]。农户对水稻熟制的选择受社会背景、经济条件、自然资源、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7-9],政府可依据影响农户熟制选取的主要因素,根据现有社会条件和科技水平制定相应的水稻种植规划和惠农政策,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户种植收入[10-12]。

前人对影响农户水稻熟制选择因素做过大量研究,如:陈风波等[13]从水稻亩产、水稻生产的工日收入、农民粮食消费等方面对江西、湖南、湖北、安徽4省农户水稻种植模式的改变进行研究,表明多种因素诱使了水稻熟制的改变。高雷[14]以黑龙江地区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从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增加生产性资金投入、减少农户劳动力投入、引导农户采用优质水稻品种改善其生产行为。陈风波和丁士军[15]研究认为双季稻改单季稻与非农活动增多有关联。钟甫宁[16]研究水稻生产模式的改变是由于其不如替代物的生产效益。纵观以上研究虽有涉及农户对水稻熟制选择的原因,但缺乏有针对性、深层次的研究。实际上,社会对稻米需求量增加促进价格的上涨和政府实施的沃土工程、粮食补贴并未扭转“双改单”的趋势。该文从水稻生产成本、栽培技术、劳动投入、经济效益、政策扶持等方面对湖南省水稻主产区农户熟制选择行为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研究,并对水稻种植模式现状及转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农户熟制选择提供合理建议,为湖南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湖南省位于北纬24°39'~30°08',东经 108°47'~114°15',处于长江中游以南,全省面积 2 118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温暖湿润、无霜期210~280天,≥10℃积温4 500~5 600℃,稻作期降水雨量达800~1 600mm,适宜种植水稻。

对湖南地区1999~2011年耕地面积年际变化分析发现,1999~2003年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减少了3.8%,损失14.95万hm2耕地,2003~2007年,耕地面积迅减的势头得到遏制,2007年至今,土地面积较为稳定,但要恢复原先面积,任重道远。

从1999~2003年,湖南省双季稻面积持续减少,早、晚稻面积分别减少25.3%、23.3%,单季稻面积累计增加42.6%;2004~2008年,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支持粮食产业发展,恢复了部分双季稻种植面积,早、晚稻面积分别增加10.4%、2.6%,单季稻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得到抑制;2009~2011年,双季稻面积有所减少,早、晚稻面积分别减少3.7%、8.5%,单季稻面积明显增长,增长了27.3%,2011年早、晚稻面积分别为139.5、145.4万hm2,单季稻面积为121.7万hm2。从1999~2011年间,湖南人口持续增加,总人口增加9.24%,人均面积随着时间推进呈降低趋势,2011年较1999年减少12.8%。加上土地面积的减少,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 研究方法与样本分析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选择湘北洞庭湖平原区 (常德、益阳、岳阳)、湘中丘陵区 (长沙、株洲、邵阳),湘南丘陵区 (衡阳、郴州)8个市的水稻主产县为研究区域,分区域实地调查,每个市选取两个县,每个县选取有代表性的村两个,每个村选取30个农户,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研,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954份,最终有效统计问卷945份,采用率占98.44%。为使资料收集完整、取得的调查数据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与在所在调查区域农业部门进行了座谈,获取了相关数据资料,采取对比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2.2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由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表1)可以看出,湖南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约50%的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平均年龄50岁左右,老龄化特征明显;从文化程度分析,大多为初中以下学历;从不同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情况来看,湘北洞庭湖区土质肥沃,肥力水平较高,耕地面积大,农业生产水平条件较高,农户经营规模较大,农村经济较为活跃,农户平均纯收入较高;湘中丘陵区多为丘岗盆地,自然条件优越,光、热水资源丰富,农业技术水平较高,但人口多、耕地少,户平规模经营面积较小,因城乡关系密切,有利于以工补农,农户平均纯收入最高;湘南丘陵区的光、热资源丰富,但中、低产田、坡耕面积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水平较低,农户规模经营的面积小等因素约制,农户平均纯收入最低。

表2 农户水稻熟制选择

图1 农户农业技术采用比例

2.3 不同熟制农户投入行为比较

通过分析农户对不同熟制生产投入的资金、劳动力等情况 (表3~4),可以看出农户对不同熟制选择意愿的程度。水稻移栽及收获期间,劳动力大且密集高,生育期内的生产活动如治病、灌溉、施肥,时间间隔大且工作量小。中稻的生育期比早、晚稻长,投入到生产上的费用和劳动力最多,主要体现在肥料和农药的消耗、收割、人工费用及产后处理:每公顷中稻比早稻资金多投入21.6%,多了2 451元,比晚稻多投入7.1%,多了915元,每公顷双季稻比单季稻资金多投入75.3%,多消耗了1.040 85万元。双季稻与单季稻相比较,生产季节紧张,双抢期间,劳动强度大,因此双季稻比单季稻投入生产的资金和田间管理的劳动力投入明显要高:每公顷中稻比早稻劳动力时间多投入20.9%,多了166.5小时,比晚稻多投入5.3%,多了48小时,每公顷双季稻比单季稻劳动力时间多投入77.7%,多消耗了747小时。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资金和劳动力投入是影响农民水稻熟制选择的重要因素。

表3 水稻不同栽培模式的投入状况

2.4 不同熟制农户种稻技术选择行为

农户对水稻不同种植模式的技术选择受社会背景、自然环境、人文因素等影响。从图1和表5可以看出,种植早稻的农户63.7%选择节约劳动力技术以减少人工的投入,34.2%选择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种植晚稻的农户61.2%选择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35.7%选择节约劳动力技术;种植中稻的农户60%选择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33.4%选择节约劳动力技术;稻农不偏重可以提高水稻品质的技术。湘北、湘中地势平坦、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较高;农民环保意识不强,更倾向于采用药效强、毒性不低的农药;早、晚稻农户技术选择偏向于直播技术,以减少劳力;中、晚稻农户选择高产品种提高水稻产量。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单、双季稻都有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需求,双季稻更偏重于采用省工技术以节约劳力。

表4 不同栽培模式的劳动力投入状况

表5 水稻不同栽培模式的技术选择

2.5 水稻不同熟制收益比较

农户熟制选择意愿的动力直接来源于市场预期收益的高低。对湖南省水稻不同熟制收益进行调查和比较发现 (表6),中稻生产成本、纯收入、产投比、利润率最高,早稻生产成本、纯收入、产投比、利润率最低。双季稻比单季稻生产成本、纯收入要高,而单季中稻比双季稻产投比、利润率高。

表6 水稻不同熟制生产成本收益比较

3 农户熟制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1 不同熟制农户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评价

表7表明,单季稻种植农户选择的原因主要是:①经济效益,37.7%的农户选择成本收益率最高的单季稻种植;②节约劳动力,26.9%的农户被迫选择劳动量较少的单季稻种植;③基础设施,13.9%农户因为基础设施落后;④满足口粮,6.8%单季稻农户种植的中稻产量能够满足农民自家的口粮,无需再多种一季稻谷增加劳动强度;⑤5.2%农户采用产量高产技术单季稻产量可以接近双季稻;⑥4.3%因资金原因;⑦4%因政策因素;⑧1.2%农户因其他原因最终选择种单季稻。农户选择种植一季稻的主要原因单季稻利润率最高及劳动力不足。

双季稻种植农户选择的原因主要是:①40.6%农户愿意种植双季稻;②22.5%农户采用轻简栽培、推进测土配方、综合防治等技术;③20.1%农户种双季稻可获得较高的纯收入;④6.1%农户有双季稻种植习惯;⑤4.8%农户因改善基础设施;⑥3.4%农户加入现代生产合作社提高劳动力效率;⑦1.3%实行土地流转承包,形成产业化规模种植双季稻。政策帮扶和取得更多现金收入是农户选择种植双季稻的主要原因。

表7 不同熟制农户选择行为影响因素

3.2 不同熟制农户改种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8可见,11.1%的单季稻农户愿意将单季稻改种为双季稻,有88.9%的单季稻农户表示不愿意改种为双季稻。双季稻种植农户中有21.9%表示要将双季稻改种为单季稻,79.1%的双季稻农户将维持现状不变,表明农户对于“双改单”的意愿要高于“单改双”。

表8 不同熟制农户改种意愿比较

表9显示,将“单改双”的农户中:①有41.6%农户认为可以取得较多的经济收入;②有33.3%农户因国家加大农业扶持力度;③有19.4%农户因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④有5.6%农户因为基础设施的改善。

部分农户愿意“双改单”的原因为:①39.6%农户觉得单季稻总能取得更大经济效益;②32.1%农户因劳动力不足;③13.4%农户因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过高;④9%农户因水利设备落后;⑤6%农户因为生活观念改变。降低生产成本,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种稻现金收入,采用机械化及节省劳力技术可以扭转“双改单”趋势,可以大幅度提高双季稻比重。

表9 改种影响因素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双季稻总产量、现金收入高于单季稻,但产投比、利润率不高。湖南双季稻种植比例只占到66%,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投入水稻生产成本过高、双季稻改单季稻的趋势明显,水稻生产形势严峻。农户选择种植单季稻的主要原因是产投比较高和省工,选择种植双季稻的主要原因是有政策的帮扶和节劳型机械的推广。因此,从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来讲,需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恢复及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

4.2 有关政策建议

(1)保护耕地资源,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家庭农场。耕地是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资源作用对象,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因灾弃耕等原因,人均耕地持有量将不断减少。面对日益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地方政府供地行为,监管到位,严格限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统一规划土地,严防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耕地损毁,保护现有耕地资源。促进土地流转,改变原先粗放、产出率低的种植方式,探索适度规模化道路,发展家庭农场,优化劳动力利用水平,协调周年土地、温光、肥水的高效利用,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增产潜力。

(2)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稻农效益。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研发适应湖南地区坡耕地多,地块多,稻田面积小等特点的农机具,辅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核心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减少作业环节,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科技进步,推广优良品种,使用集中育秧、机插技术,推进测土配方,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质量,增加农民收益。

(3)提高农业补贴力度。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鼓励和保障农田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保障生产。在确保各项鼓励政策的持续性及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对农业政策扶持的空间和力度,特别是提高早稻的补贴,加大对山地丘陵、不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等政策性收入,应对农资及人工费用的增加使水稻生产效益降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扩大双季稻种植比例,最终保障粮食安全。

[1]赵姜,王志丹,张琳.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5):8~11

[2]陈冬冬,王川,张峭.我国粮食生产态势分析及政策选择.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12):40~43

[3]钟甫宁.关于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判断和政策建议.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1):5~8

[4]汤文光,肖小平,唐海明.湖南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及其发展策略.湖南农业科学,2009,(1):36~39

[5]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水稻比较优势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23(6):39~42

[6]程式华,李建.现代中国水稻.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1~8

[7]唐博文,罗小锋,秦军.农户采取不同属技术的影响因数分析——基于9省 (区)2110户农民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10,(6):49~57

[8]Khanna,Madhu.Sequential Adoption of Site-specific Technologie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Nitrogen Productivity:A Double Selectivity Model.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2):35 ~51

[9]Basil Manos,Moss Anjuman Ara Begum,Mohd Kamruzzaman,et al.Fertilizer price policy,the environment and farms behavior.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7,(29):87 ~97

[10]汤勇,肖东荪,朱祝君等.创新农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8~16

[12]徐红玳,毛小报.经济发达地区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5(4):467~472

[13]封志明.全球耕地资源变化态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2):69~73

[13]陈风波,马志雄、陈培勇.农户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四个省的调查.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3):62~73

[14]高雷.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研究——基于要数投入视角.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15]陈风波,丁士军.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种植模式变迁.南方经济,2006,(9):43~52

[16]钟甫宁,叶春辉.中国种植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模拟结果.中国农村经济,2004,(4):4~9

猜你喜欢
单季稻双季稻晚稻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双季稻秸秆还田下减施钾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单季稻锌肥肥效试验
广西乐土成功召开“乐土肥地龙2015晚稻销售启动会”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不同追肥时期和施肥量对机插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