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晓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城市发展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区域间的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各个城区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实力雄厚以及资金、信息、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积聚的城区,是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载体,具有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潜力。城市中各城区之间的相互补充、互动耦合与协调发展是优化城市功能体系和结构体系的前提,是形成整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目前,中国正处于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城区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在区域中的地位日趋凸显。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城市建成区的使用效率正在下降,民生的改善速度滞后于城区经济发展速度。城区经济发展的独特现象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演变成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们也对城区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王延荣(2003)认为做强工业是城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1]。王祖康(2004)认为城区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独特性质,使城区经济形成一种内在的“人本化”发展趋势[2]。杨迅周、魏艳和刘沁武(2006)从城区经济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出发,对河南省城区经济的地位、作用、发展构想以及对策措施等进行了探讨[3]。刘新智与滕福星(2006)在分析城区经济的性质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选择[4]。汪锐、杨继瑞、何雄浪(2007)等认为现代城区应该成为城市的产业集群形态、知识形态、公共设施与环境优良的经济模块[5]。郭明(2010)认为,黑龙江省城市经济总量偏低,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均处于全国下游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城区经济发展落后于县域经济,进而导致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有所下降;并指出发展城区经济是提升城市经济实力、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开拓新型工业化道路、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增强都市文化软实力、改善城市服务功能、保障居民安居与乐业、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6]。李天舒(2011)对辽宁省城区经济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趋向和路径进行研究[7]。吴旭晓(2012)通过构建城区经济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和灰色综合关联系数法,对2009~2010年中原城市群33个城区的经济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评价和分析[8]。曹儒(2012)提出通过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和工业产业集群来实现辽宁省城区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的发展思路[9]。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城区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战略、效率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于城区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很少,从民生视域对城区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城区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量的扩张上,更应体现在质的提升上,应该是在惠及民生的基础上实现包容性增长。本研究试图从民生的视域出发,从经济实力、人民生活、经济结构和发展环境等维度构建出城区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评估河南省50个城区的经济竞争力,为准确衡量中原经济区城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夯实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以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基础提供决策参考。
以河南省17个地级市所辖的50个城区为研究对象。虽然目前济源市的政府机构按正厅级配置,并且享受地级市全部权限,但它的城市行政级别为省直管的副地级市,并且其所辖城区发展的相关数据存在严重缺失,因此本文没有将其纳入研究范围。
1.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区政府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造一个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整合城区内外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追求发展效益和效率的基础上,政府要关注民生,通过提供充足、完善的公共服务,维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城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民生问题主要包括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现实问题。民生的内涵主要包括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衡量民生状况的各类指标,最好采用人均指标,而非总量指标。
城区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是一个系统过程。考虑到评价指标的先进性、时代性、简要性、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因素,本研究从系统理论的视角,按照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的性质,将城区经济竞争力的测度分为两个子系统: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两个子系统都有各自比较简明而完整的评价体系,可以通过一定权重汇总反映城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也可以分开进行发展类型的评价分析,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从民生的视域出发,本文将城区经济竞争力指数划分为 2 个子系统(竞争实力、竞争潜力)、4 个层次(目标层、子系统层、准则层、指标层)共 8个四级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参见表 1。各级指标权重根据熵值法计算得出。
表1 河南省城区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研究模型
在信息论中,熵值是系统内部有序度的度量,一个系统有序程度越高其熵值就越小。基于此,可以根据各指标值的客观差异程度,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等方法的主观性,使最终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作为权数的熵权,还代表指标在评估问题中提供有用信息的多寡程度。决策者在评估中获得信息的多少是决策精度和可靠性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熵在应用于不同对象的评价时,是一个很理想的尺度。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2)评价指标的熵
设有m个评价指标,评估对象为n个,则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Hj为:
(3)评价指标的权重
在(m,n)评价问题中,第j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为:
(4)逐层级指标的效益值
得到低层指标的权重后,按照下式,可以逐层求得上一级的综合效益值。
按照熵值法逐层求取指标权重,最终求得方案的综合效益值,综合效益值大者优于小者。
本文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2012年的《河南统计年鉴》。因篇幅所限,原始数据省略。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模型,进行计算求解,可得河南省17个省辖市50个城区2011年经济竞争力的计算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2011年河南省城区经济竞争实力与竞争潜力
表2显示,就单个城区经济竞争实力而言,洛阳市的吉利区和西工区分别位居第一和第四,郑州市的上街区、金水区、管城区、二七区、惠济区分别位列第二、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十,平顶山市石龙区名列第三,开封市的鼓楼区位居第九。驻马店、信阳、周口和商丘等城市的城区经济竞争实力相对比较弱。整体而言,河南省中心城市的城区经济竞争实力比较低,50个城区的平均经济竞争实力指数只有0.3862;而且不同城区之间经济竞争实力的差距比较大,样本标准差达到0.1260。
由表2可知,城区经济竞争潜力较大的城区主要包括:郑州市的上街区、惠济区、二七区和管城区,分别位列第一、第四、第八和第十;洛阳市的吉利区位居第二;平顶山市石龙区的竞争潜力和竞争实力的名次一样,名列第三;鹤壁市的山城区和鹤山区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六;焦作市的中站区则排名第七;新乡的卫滨区名列第九。开封市的顺河区、濮阳市的龙华区以及周口市的川汇区的经济竞争潜力相对比较弱小,分别位居倒数第一、第二和第三位。与城区经济竞争实力相比,整体上,城区的经济竞争潜力相对较大,50个城区的平均经济竞争潜力指数达到0.4363,领先城区经济竞争实力指数6.8个百分点,此外,城区之间经济竞争潜力指数的波动也相对比较小,样本标准差只有0.084。
表3 2011年河南省城区综合竞争力
由表3可知,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城区主要包括:郑州市的上街区、管城区、二七区、惠济区和金水区,分别位列第一、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洛阳市的吉利区和西工区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二和第四;平顶山市石龙区的综合竞争力名列第三;新乡的卫滨区名列第九。周口市的川汇区、商丘的睢阳区、开封市的顺河区、商丘的梁园区、驻马店的驿城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相对比较差,分别位居倒数第一至第五位。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数最强的上街区和最差的周口市的川汇区之间相差47.5个百分点,城区之间的竞争力水平差距巨大。
1.城区综合竞争力与城区GDP的关系
城区经济总量与综合竞争力之间存在偏差。金水区的经济总量在郑州市中位居第一,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GDP并不高,从民生视域来考察,其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及同城的人口较少、经济总量较低的上街区。
2.城区综合竞争力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系
城区综合竞争力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城区经济竞争力强的城市,其综合竞争力也强。河南省的核心城市郑州和洛阳的城区经济竞争实力较强,城区经济平均综合竞争力较强,导致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较强,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名,而商丘和周口两市城区经济竞争力较弱,它们的综合竞争力分别是倒数第一和第二位,见图1。
图1 2011年河南省17个省辖市城区经济平均综合竞争力排序
3.河南省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整体评估
表3显示了2011 年河南省50个城区经济竞争力综合得分水平,很明显地显示出各城区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差距。根据城区经济竞争力综合指数水平,可以把河南省的50个城区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领先型城区: 竞争力综合指数水平范围为[0.6,1.0],包括上街区、吉利区和石龙区3个综合竞争力水平高的城区,占总数比例的6%。
第二类为挑战型城区: 竞争力综合指数水平范围为[0.5,0.6),包括西工区、管城区、二七区、惠济区和金水区5个综合竞争力水平较高的城区,占全部比例的10%。
第三类为追赶型城区: 竞争力综合指数水平范围为[0.4,0.5),包括卫滨区、鼓楼区、瀍河区、老城区、鹤山区、卫东区、涧西区、中站区、山城区和龙安区10个综合竞争力水平中等的城区,占全部比例的20%。
第四类为后进型城区: 竞争力综合指数水平范围为[0.0,0.4),包括殷都区、新华区、牧野区、北关区、中原区、湛河区、湖滨区、红旗区、解放区、淇滨区、凤泉区、禹王台区、山阳区、魏都区、源汇区、洛龙区、龙亭区、文峰区、马村区、浉河区、卧龙区、平桥区、华龙区、郾城区、金明区、宛城区、召陵区、驿城区、梁园区、顺河区、睢阳区和川汇区32个综合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城区,占全部比例的64%。
基于民生视域构建城区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出河南省17个地级市50个城区经济竞争力指数,并对评价结果展开分析。研究的结论如下:(1)总体而言,河南省大部分城区经济的竞争力水平偏低。综合竞争力水平低的城区数量占城区总数的比例高达64%,表明河南省城区综合发展水平不高,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2)河南省各城市城区发展水平相对失衡,城区之间的竞争力水平差距巨大。(3)城区经济总量与综合竞争力之间存在偏差。(4)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城区作为城市的基本行政单元,其经济发展既遵循空间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有自身独特的具体特征。在河南省经济步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发展的新阶段后,各区域中心城市要把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切实提升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城区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和辐射源作用,提升城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实行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发展战略。城区经济是一个城区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城区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和谐稳定。城区政府要以民生为本,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城区财政管理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城区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要加大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达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目标。
二要实现城区经济外延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型。目前河南省许多中心城市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GDP数量不断攀升,但城区经济竞争力并没有同步提升。要以“产城融合”为目标,实现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园区和城市社区融合发展,改变以往“摊大饼”式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注重城区经济的发展质量,走生态宜居、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
此外,同一城市的不同城区应实行组团式发展。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焦作、鹤壁、漯河等城市,内部城区发展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如郑州的中原区就远远落后于同城的其他城区,类似的城区还有开封的顺河区、洛阳的洛龙区和焦作的马村区等。因此市一级的政府要统筹不同城区的发展,避免产业同构,实施产业错位发展战略,推进城区经济组团式发展,谋求不同城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协同联动,共生共荣。
[1]王延荣.做强工业是城区实现经济跨越的必然选择[J].唯实,2003,(2):83-84.
[2]王祖康.城区经济渐趋“人本化”[J].中国经济周刊,2004,(28):23.
[3]杨迅周,魏 艳,刘沁武.河南省城区经济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39-42.
[4]刘新智,滕福星.城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3-35.
[5]汪 锐,杨继瑞,何雄浪.城市新区开发与建设跨越式发展思考——以成都牧马山新城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07,(5):128-132.
[6]郭 明.黑龙江省发展城区经济的思考[J].理论探讨,2010,(4):80-83.
[7]李天舒.优化城区经济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趋向和路径——以辽宁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10):118-120.
[8]吴旭晓.中原城市群城区经济发展效率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8-44.
[9]曹 儒.辽宁省实现城区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的对策思考[J].辽宁经济,2012,(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