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莹,张东阳
(1.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9;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部,陕西西安710021)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克拉通盆地[1],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整个盆地上古生界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储量累计达万亿立方米,主要产气层位为山1段和盒8段。但目前已发现的气田都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北部,南部的勘探程度较低,地质认识也相对薄弱。而沉积相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基础,因此对盆地南部主力气层盒8段的沉积相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于华北地台之上,其形成和演化与华北地台密切相关,主要经历了晚元古代裂谷-坳拉谷阶段,早古生代陆表海台地阶段,晚古生代近海平原阶段,中生代内陆盆地阶段和新生代周边断陷阶段。根据盆地的地质演化史和构造特征,将盆地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折带,天环坳陷,陕北斜坡和西缘逆冲带。研究区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发育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根据前人研究,本溪组和太原组主要为海相沉积,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主要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其中盒8段位于石盒子组的底部,为研究区的主要产气层位之一。岩性主要为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砂岩,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
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类型和测井相标志将研究区盒8段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3个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可划分为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沉积2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沉积2种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位于三角洲水上部分,河道充填物为宽厚比高的、宽平板状的多侧向砂岩带,底部冲刷面较平缓,地形起伏较低。河道充填层序主要由砂岩组成,也常见砾岩[2]。主要由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2种微相组成。
2.1.1 辫状河道
辫状河道主要以河道砂坝的侧向迁移加积形成[2]。研究区主要为一套灰白色含砾粗砂岩,灰色中砂岩和细砂岩组成,发育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自然伽马曲线呈明显的箱状(图1)。单层厚度一般不大,为2~5 m,但因泛滥平原不太发育或被后期冲刷,多个辫状河道垂向叠合,因此厚度一般为8~12 m左右。
2.1.2 泛滥平原
泛滥平原为辫状河道之间的细粒沉积,为洪水期水体漫越河道形成。在研究区主要为杂色、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由于辫状河河道经常改道对其冲刷比较强烈,因此在剖面中一般厚度较小或不发育。自然伽马曲线一般呈现低幅值(图1)。
图1 淳探1井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岩电特征图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像正常三角洲一样,由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沉积、河口砂坝组成。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冲刷作用,在研究区河口砂坝相对不发育,主要由前两种沉积微相组成。
2.2.1 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是平原亚相中辫状河道入湖后在水下的延伸部分,沉积物粒度较粗,主要由砂砾岩组成[2]。在研究区主要为灰色含砾粗砂岩、粗砂岩和细砂岩,单层厚度一般在2~6 m左右,具有典型的正韵律的特点。主要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自然伽马曲线一般呈箱形或钟形(图2)。
图2 镇探1井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岩电特征图
2.2.2 分流河道间沉积
分流河道间沉积物较细,在研究区主要为灰色或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和灰色粉砂质泥岩。主要发育沙纹层理和水平层理。自然伽马曲线一般表现为低幅值,微齿状(图2)。
滨湖亚相位于湖盆边缘,指三角洲以外的滨岸带,浅湖指位于滨湖亚相内侧至浪基面以上的地带,由于在研究区这两个亚相不太好区分,因此本文将它们放在一块统称滨浅湖。在这两种亚相中沉积物一般较细。研究区主要发育深灰色和黑色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水平层理和沙纹层理较发育。自然伽马曲线一般呈现低幅值。
前人研究成果表明[3-10],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既有北部物源又有南部物源,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50多口单井的测井相进行分析,建立贯通研究区的剖面,绘制出了研究区盒8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图3)。研究区除了沿固原—华亭—龙2井以西为剥蚀地带外,其他区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3个亚相。
研究区北部共发育3个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朵体:东边一支由志丹和延138井伸入研究区滨浅湖,沿延安—延103井—陕112井—甘泉一线,在富县处与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朵体汇合。在安塞—延安—甘泉一带砂地比值最大,为60.2%~72.7%,向东西两边比值逐渐减小;中间一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规模较小,位于志丹和华池之间,向南仅延伸到华池东北方向,砂地比值较小,为32.1%~45.1%;西边一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朵体与中间一支发育规模相似,沿石板沟和环14井分布,砂地比值较小,为37.6%~47.5%。
研究区南部可见2个规模较大的辫状河三角洲朵体:镇原—泾川—灵1井—旬邑—宜君—合阳一线为研究区的湖岸线,将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东边一支为研究区发育最大的三角洲朵体,沿淳化和永济进入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向北延伸至白水煤矿,此时从南向北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规模逐渐变小,至湖岸线处三角洲平原仅发育在耀参1井和合阳之间。三角洲前缘朵体向北延伸至滨浅湖,规模逐渐变大,最大规模发育在吉1井和黄6井之间,之后规模逐渐变小,在富县处与北边三角洲前缘朵体汇合,砂地比值为30.6%~91.7%;西南一支三角洲朵体由平凉和龙2井之间进入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延伸至镇原—泾川一带进入滨浅湖,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向东北方向一直延伸至庆阳,砂地比值为30.6%~69.2% 。
由研究区盒8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可看出,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大规模发育,而三角洲中河道沉积是天然气储集的有利场所,因此本次研究将对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图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盒8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盒8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3个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可分为辫状河道沉积和泛滥平原沉积2个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和分流河道间沉积2个微相。
2)研究区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其中河道沉积是天然气的有利聚集场所,因此河道沉积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主要区域。
[1]陈全红.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地质学系.2007.
[2]赵澄林,朱筱敏.沉积岩石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78-281.
[3]汪正江,张锦泉,陈洪德.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陆源碎屑沉积源区分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28(1):7-12.
[4]席胜利,王怀厂,秦伯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物源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2,22(2):21-23.
[5]刘锐娥,黄月明,卫孝锋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2003,23(3):82-86.
[6]陈全红,李文厚,胡孝林等.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岩源区构造背景及物源分析[J].地质学报.2012,86(7):1150-1162.
[7]陈安清,陈洪德,徐胜林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体系及聚砂规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1,35(6):1-7.
[8]陈全红,李文厚,王亚红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古生代早-中期物源分析[J].现代地质.2006,20(4):628-634.
[9]陈孟晋,汪泽成,郭彦如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1):1-5.
[10]付锁堂,田景春,陈洪德等.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J].2003,30(3):23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