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李九六
2011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其中机械工业人才、汽车工业人才、电力工业人才、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等属于“第二产业人才”,且第二产业人才比重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对专业人才具备的要求及需求进行了介绍,大部分都需具备相关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掌握相关专业工程技术应用,如技术规范和规程、软件应用、技能实施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建设的重要法宝,不仅仅是地方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将是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缓解就业压力、地方技术应用型人才紧缺的“地、校”双赢的必经之路。如何在独立学院机电类专业培养出具有自身特点的、面对一线服务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会成为独立学院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多年来,我们在培养目标和方案上积极研究,大胆探索,充分体现了培养双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宗旨,体现了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培养适应国家和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年学生就业率较高,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依托母体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以及优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建立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4个优势(特色)专业,带动了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为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在2008年2月23日广西发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其中涉及的“9大重点发展产业”中人才普遍需求材料成型、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机械制造等机电类工程技术人才。学院有服务地方建设的使命和责任,以专业建设基础,逐步发展“特色专业”,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参与到地方各项建设和服务中。2008年机械电工程专业作为“院特色专业”建设;2011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申请成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该专业围绕“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的应用及服务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定位,致力于培养工程知识和工程素养兼备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图1 “五位一体”平台模式
在多年的本科机电类专业教学实践中,实践教学中心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且适应独立学院的“五位一体”平台模式,即符合“一个从设计、分析、制造、测控到工程管理的一个完整贯穿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该平台模式让学生就像置身于企业工作现场,使整个教学过程完全贴近企业生产一线,更贴近企业技术应用,完成“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机械电工程专业可以借助“五位一体”“平台基础进行拓展,将本科四年实践教学实现“平台载体项目化”,即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将“实验+实训”融合建立于同一个“小车模型”中,学生根据学期完成“设计、分析、制造、测控”工程子项目化化过程,最终整合成为”“智能化小车”,如图2所示。
图2 机械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载体项目化”示意图
学生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体现在“实验+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方面,还体现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综合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平台构建。目前面向机电类专业学生已建立大学生机电创新基地,实行“项目化”“管理,专业教师进行系统性地指导和培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目前主要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在比赛中成绩斐然。同时,向学生开放相关专业实验室,进行自主应用创新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和巩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工程项目任务的技术应用能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现已建立成型,依托母体高校师资共享优势,合理利用、引入社会高层次人才。建立“引进+内培”模式,根据自身建设及发展的需要,明确引入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做好引入工作,对于优秀人才,打破常规机制,通过“绿色通道”等方式将其吸引进来,同时,积极和周边兄弟院校和知名企业合作,采取聘任兼职教授、招聘合作研究人员等方式引入高层次人才,创新高层次人才的柔性管理办法。
1.“外聘教师”是独立学院的一个共性,目前大部分实践教学由学院专任教师授课和实施,母体高校教师教授理论课程,但需与专任教师密切联系,保证“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同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在现阶段,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1)通过校企合作,利用双方恰当时间,选拔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如今社会主要技术,并及时反馈制定相应年度的培养方案,同时形成增强“工程管理”和“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能力,从而增强教学的正对性和前瞻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如双方时间冲突较大、企业存在“商业机密”,难以让“顶岗”教师接触核心技术等。(2)为解决到企业“顶岗”培训难的问题,我们采取从企业引进为途径,然后让其对“工程应用”能力薄弱的教师进行培训。目前已经有多名具有工程背景企业工程师作为专任教师,同时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聘请在企业中的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构建了“企业教师”联系专任教师的平台。扩展了“双师型”教师队伍途径,让其将“生产一线”及项目经验带入教学课堂、实践教学、生产实习等环节。(3)通过聘任在教学、管理、科研及教改等方面经验丰富且在相关领域有一定威望的的兼职教授,对教学体系、专业建设和青年教师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其综合能力稳步提升。(4)通过组建“师生团队”,即教师组织学生团队进行课外科技创新,开设“第二课堂”,作为课外实践教学,并参加相关的课外科技竞赛,师生便可以“双赢”。
利用独立学院体制优势进行校企密切合作,共享社会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有效途径;根据实验、实习的教学内容需要,寻求高新企业共建教学实验室,利用企业设备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教学服务,通过与行业中的高新企业(特别是高新区、信息产园区)合作,设立学生工程实践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这也为学生接触新技术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并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科学依据。目前,已经与企业签订了“信科—SolidWorks联合实验室”、“信科—新百利实习基地”、“中国模具协会人才培养基地”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并与多家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学生实习和培训关系,为学生的各类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含自主技术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更是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摇篮。
[1]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Z].
[2]唐贵伍,高校如何服务地方发展[N].广西日报,2010-4-20,(第010版).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