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剧的视觉光晕

2013-12-12 22:47张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2期
关键词:光晕本雅明文化

张波

穿越题材古已有之,但作为现代技术下产生的穿越剧则是这十几年才有的。在中国尤其在2011年,因《宫》、《步步惊心》等剧的热播,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令人瞩目的一个文学现象。还引起了高层的关注,2010年1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研究部,特为穿越剧《神话》组织了一次专家研讨,总体的评价是肯定的。①穿越剧为什么能够有这样高的收视率?观众为什么喜欢它?穿越剧产生有怎样的影响?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穿越剧视觉光晕的产生

光晕一词最先是本雅明在他的《摄影小史》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光晕“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时空层,是遥远的东西绝无仅有的做出的无法再贴近的显现”。虽然有神秘的特点,但它指的是早期的艺术作品因独一无二而充满了艺术的魅力。“艺术接受就是一种光晕体验,感受那若即若离、无与伦比的灵韵。”②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进一步阐明了因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原先艺术品中的光晕日渐泯没。

阿多诺修订了本雅明的观点。他认为:“文化工业的面貌基本上成为以下两个方面的混合物:一方面是经流线处理、摄影的硬性与精确;另一方面是个性化的残余,感伤的表达与经过更改处理和改造之后的浪漫主义。采用本雅明在定义传统艺术作品时使用的光晕概念,文化工业在严格意义上并没有另立一个与光晕相对的原则,而是保存了一个残败的、薄雾般的光晕。”③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的商品是利用现代技术并经过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可以复制的产品,并且在商品中加入了伪个性和一些处理过的情感。就是认为在现在的商品中还是存在光晕的,虽然与本雅明的光晕内涵不一样,但是他们都看到了文化工业对真正意义的传统艺术的影响。而阿多诺的观点,更能体现作为商品的影视剧的特点。

营造影视伪个性化和光晕。高雅文化的一个特点是个性化,在大众文化中削平了这个特点,为了使作品仍然有以往高雅文化的个性,文化工业使“每一件产品都给人一种独特而有个性的感觉,在人们心里唤起一种幻觉,好像这种完全物化的、经他人从中处理过的东西乃是逃脱现时与生活的避难所一样”。③为了造成这种具有个性的光晕,在文化工业中采用了明星制,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明星的知名度和光环,让人崇拜和敬仰,同时利用明星的号召力来吸引观众,观看影视作品。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制造光晕效果的最终目的。主流媒体收编青年亚文化。从我国当前的穿越剧来看,剧本多来自于网络小说,如《寻秦记》、《步步惊心》等。网络小说刚开始时,是以青年为主在网上自娱自乐的一种活动。当一个人在网上写了一段大家感兴趣的内容时,他们有的给予鼓励,有的给予批评,有的提出修改意见,有的帮助修改……那是众人参与的一个狂欢节日。“在狂欢节上,人们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生活在其中,而且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其中……在狂欢节期间,人们只能按照它的规律,即按照狂欢节的规律生活。”④8“狂欢节语言的一切形式和象征都洋溢着交替和更新的激情,充溢着对占统治地位的真理和权力的可笑的相对性的意识。”④13喜欢穿越剧的青年,他们有自己共同的爱好,共同消解着创作的神圣,共同体验着激情的澎湃,虽然他们都是无名小辈、边缘的群体,但是他们却共同创造了持久的高点击率,穿越小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赫伯迪格认为:“风格传递一种重要意义的差异和建立认同——这是所有引人注目的亚文化风格的关键所在。”⑤他们在网络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大众媒体的关注,青年亚文化被收编,成为追逐利益的工具。从电视剧《步步惊心》就可看出这一点。

二、娱乐经济下的穿越剧

在光晕环绕下的穿越剧吸引了大量观众群,同时观众在欣赏艺术品时,看到的是他想看到的,而不是他看到的东西,而且在观看时既看对象也在看自己。所以穿越剧的生产者,针对这一特点,加强了情感的体验,让观众爱不释手。

观众的欣赏是有选择的。贡布里希在谈到艺术家面对同一风景而画出不同作品时指出:“艺术家会被可以用作的惯用手法去描绘的那些母题所吸引。他审视风景时,那些跟他也已掌握的图式相匹配的景象就会跃然而出,成为注意的中心。”“艺术家的倾向是看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看到的东西。”⑥这说明作为艺术家来说,他画的不是他看见的风景,而画的是从他已有的习惯出发,想看到的风景。所以作家看风景和观众看影视也是一样的,他们看到的不是影视提供给他们的所有内容,而是他们想看到的内容。

观众看对象也在看自己。梅洛·庞蒂曾经提出了视觉现象的一个悖论。“不解之谜就在于我的身体同时既是能见的,又是所见的。身体注视着一切事物,它也能注视自己,并在它的当时所见之中,认出它的能力的‘另一边’。它在看时能自视,在触摸时能自触。”⑦这里一方面既包含了观众看对象,同时也在审视自己;另一方面也说明观众在看对象时,也反映了内心的欲望,能够达到一种触摸的效果,即感同身受。

注重观众的情感体验。穿越剧生产的时候,生产者会仔细地研究穿越剧受众的性别、年龄、喜好的原因等因素。根据百度对《宫》的受众调查,绝大部分的观众是年轻女性,所以针对这一特点,在生产时,穿越剧中的主角多为年轻女性,以满足年轻女性的情感体验。费瑟斯通指出:“消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产品和体验可供人们消费、维持、规划和梦想。”“遵循享乐主义,追逐眼前的快感,培养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这一切,都是消费文化所强调的内容。”⑧这是娱乐经济时代的消费文化特点。所以作为满足观众情感体验的穿越剧就是要符合这种需求。如康德所说:“一切被喜欢的东西恰好由于它被喜欢,就是快适的(并且按其不同的程度或与其他快适感觉的关系而是妩媚的、可爱的、好看的、喜人的等等)。”⑨

三、穿越剧的影响

因为改变了传统艺术欣赏的方式,所以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必然对作品的表达、理解和思考都发生了变化。

穿越剧对意识形态权威有所抵制。在现代作品中,好看成为作品的标准。强有力的视觉体验是好看的标志。所以要想增强视觉体验,就要抓住人的眼球。如本雅明所说的子弹射入人胸膛的效果。《宫》的编剧于正表示:《宫》就是为了娱乐大众。老百姓发泄也好,骂也好,说雷也好,看也好,整个过程中你能够消磨了一份时间了,这个《宫》就值得这么去做了。⑩

穿越剧消解了作品的深度和历史的沉重感。穿越剧是在文化工业的基础上,注重体验、感受和幻想是穿越剧审视的内容。这是现代艺术的产物,也表现了现代艺术的特点,它更加注重形式,重视体验,感受震惊,从而削弱了以往作品中对内容的表达。

穿越剧弱化理性的思考。绘画与影视不同,绘画是静静地观看一幅幅作品,从中体会每幅作品的意蕴,品鉴其灵韵和思考其内涵。而影视作品则不同,由于影视的画面是连续不断地出现又消失,观看时只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几乎没有片刻的审视和思考的时间。所以在视觉时代,用传统的静止的方式审视事物不能完成欣赏的需要了,影视作品具有即时性和瞬间性,所以观众无暇思考,观众的反应已经不是个人思考的结果,而是影视作品设计出的大众的声音。

注释

①刘原.探析电视穿越剧现象——电视剧《神话》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视,2010(3):37.

②方维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变体——读本雅明(下)[A]//励耘学刊·第十辑 [J].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84.

③阿多诺.文化工业述要[M].赵勇,译.贵州社会科学,2011(6).

④巴赫金·拉伯雷研究[M].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8.

⑤赵勇.大众文化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302.

⑥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101.

⑦梅洛·庞蒂.眼与心[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29.

⑧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165,165.

⑨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42.

⑩王霖.《宫》编剧于正:无厘头剧情旨在娱乐大众[EB/OL].东方网,2011-03-01.

猜你喜欢
光晕本雅明文化
卢美涵:夕阳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众生喧哗中的记忆星光——本雅明记忆理论及其视域下的《红高粱》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
谁远谁近?
微软大作《光晕》首现iOS射击视角变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