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只爱陌生人》中的隐喻手法

2013-12-12 16:43黄菲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卡洛琳尤恩科林

黄菲飞

一、引言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是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以选材角度特别、用优雅干净的文字揭露社会中人性最阴暗的一面而闻名。暴力、死亡、同性恋、异装癖、乱伦、性虐待这些离奇古怪、荒诞不经却又无比真实的题材,在麦克尤恩细腻犀利的文笔下,幽幽展现出来,让读者最初隐隐察觉到一丝古怪,而到最后恍然大悟,内心猛然掀起千层浪,不由得感叹人性的恶的一面和人类欲望的挣扎和扭曲。虽然题材涉及伦理禁忌区以及人性阴暗面,但麦克尤恩擅长用隐喻来表达表层之下的意思,让文本看起来干净优雅,其表达的实质却可以震撼人心。

他的作品多以短篇小说为主,《陌生人的慰藉》又可翻译为《只爱陌生人》(The Comfort of Strangers),是麦克尤恩在1981年的作品,是继《先爱后礼》(1975)、《床第之间》(1978)、《水泥花园》(1978)之后的又一力作。之后的《时间中的小孩》、《黑犬》、《星期六》等各具故事特色,其中的《赎罪》是部长篇小说,获得了美国国家书评人奖文学奖,后被翻拍成电影,红极一时,由此可见麦克尤恩在英国的影响程度。本文将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他的《只爱陌生人》,来看看麦大师精妙的文笔描述出一个奇特的故事,反映出人性欲望的扭曲和变态。

二、故事的隐喻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视隐喻为建立在相似基础上的比喻。隐喻意义并非词语意义,它是语境创造的意义。也就是说,包括通过话语以及在话语中出现的,由字面意义向引申意义转换的所有形式。通过隐喻来说话就是通过某种字面意义讲出的东西。在描述性语言中,有初级意指和二级意指。初级意指是句子明确提出的东西;二级意指是句子暗示的东西。比尔兹利说,文学作品的作者需要做的是发现对象,这种对象或者是物质性的对象,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种思想,或者是一种事态,再或者是一个事件,而围绕这些对象我们集中了一系列的叙述。这些叙述交叉起来而结合的东西使作者运用具有多义性的话语,因为他给话语所指涉的对象赋予了他的话语的第二级意指。

《只爱陌生人》讲述了一对情侣,玛丽和科林到一个小镇度假,他们的关系看起来如漆似胶,整日纠缠在一起,却又貌合神离,彼此排斥。文本用隐喻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二人微妙的两性关系。他们是一对感情倦怠期的情侣,其中玛丽已婚,有两个孩子。科林长相漂亮迷人,有典型的女性气质,用玛丽的话来说就是,你长得真是精致。科林的美貌就是一种性的隐喻。两个人来到小镇却又不出去游玩,整日待在小旅馆里,做爱、睡觉,只有饿了才会起身出去找吃的,而且还经常迷路,却又对此不在乎。他们被当地人罗伯特盯上了,他是一个同性恋,但文本并没有直接表述,而是通过一系列隐喻,让我们看透了薄纱下的同性恋罗伯特。罗伯特的妻子卡洛琳表面温婉贤淑,其实是性受虐狂,这些都是到文本最后才真相大白,之前都是用隐喻的手法让读者隐约感受到震动,犹如惊喜前的铺垫。她和罗伯特的性虐待已经达到了要杀死对方才能得以高潮快感的地步。就在此时,玛丽和科林的出现满足了二人的欲望空白。科林漂亮的外表、迷人的女性气质让罗伯特痴迷,罗伯特偷拍、跟踪科林,和卡洛琳私自享受着科林照片带来的性幻想的愉悦,最后他和妻子卡洛琳设置了陷阱,让玛丽和科林心甘情愿地一步步跳进来。

通过《只爱陌生人》可以看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可以是文本特征的形成因素。当我们从语篇中发现较多的隐喻,特别是隐喻的内涵渗透于整个语篇,渲染语篇的主题时,应该认为隐喻的使用构成了这个语篇的文体特征。隐喻不仅能拓宽语篇的视野,而且能提供对创作过程和语言本身的感受。隐喻是把两个不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使读者感到惊奇。

三、隐喻对同性恋的完美演绎

创作者之所以运用具有多义性的话语,仅仅是因为他给话语所指涉的对象赋予了他的话语的第二级意指所展现出来的特点。文本中多处用隐喻手法表现罗伯特特别的性取向,用罗伯特的肢体语言暗示他的非正常心理。他第一次见到玛丽和科林时,对科林可谓是亲密,用手紧紧抓着科林的手腕。按理说,一个陌生人再热情也不会第一次见面就紧紧抓住同性人的手腕不放。以后几次见面,罗伯特都对科林有肢体上的接触,罗伯特带着科林去酒吧时,把科林的手抓住而且手指交叉而且用力握紧。在一次临别时,还用手轻轻抚摸了下科林的头发。当他带领科林参观他的家时,一直不放开科林的手,说话的同时还轻柔地按摩着科林的肩膀。在房间里,罗伯特试探性地击打科林的腹部也进一步表明了他对科林特别的感情。麦克尤恩并没有直接说明罗伯特就是一个同性恋,而在酒吧里,另一个男人在科林转身时使劲拧了一下他的屁股,就隐喻着同性恋的在场,这是一个同性恋酒吧。而后文印证了这一点。而且到文本最后,他深深吻上科林被涂抹猩红的嘴唇,露出他加倍的阳具,才彻底让读者明白他的性倾向,但还是没有直接说,罗伯特就是个同性恋。

而对科林的性虐待在文本最后是通过玛丽模糊的视角进行的,文本描述得很隐晦,有很多隐喻在其中。如:“科林坐在一个小水潭前,水潭被透过百叶窗投射下来的带条纹的菱形光柱给映红了,百叶窗现在已经拉下来一半。在接下来的整个夜里,玛丽不断梦到呜咽和哀告,还有突然的喊叫,梦到几个人性扣锁在一起并且在她脚下翻滚,在血泊里翻腾。”[1]通过这些描述可以从字里行间意会到作者的意思:科林被割开手腕后,流血刺激了罗伯特夫妇的变态情欲,二人把科林从性进行了虐待、翻滚、呜咽、人性的扣锁,欣喜若狂得大喊大叫都是对性虐场景的一种代替手法。这种隐喻的手法就是为了保持文本表面的艺术化,让读者内心有更多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麦克尤恩优雅的艺术手法可见一斑。

四、性虐待和欲望对象的隐喻化

罗伯特夫妇的性取向在卡洛琳对玛丽的一番表真相白后,清晰表现出来。在玛丽和科林离开罗伯特家,关门的一瞬间,“啪”的声响卡洛琳被打,关系很正常的两个人如何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彼此,隐喻二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特别。后文中卡洛琳的独白证实了这一点,他们恨不能杀死对方以达到性爱的高潮,以至于卡洛琳的脊椎断裂。卡洛琳询问玛丽和科林的关系,不仅是为了证实玛丽和科林冷淡的性关系,同时也是对设计好的阴谋的初露弥端。对科林较多的话语和评价也隐喻罗伯特夫妇准备好的对科林的“进攻”,让玛丽对这样的陷阱意识到的同时也踏了进来,无法脱身。文本最后对科林的虐杀也运用了隐喻的方式,没有直接用惊悚的文字描写虐杀现场,这样的艺术表达是“恐怖尹恩”的招牌。

对美的摧残破坏,科林在这里就隐喻欲望对象。这场阴谋是设计好的,有步骤地一步一步进行的。每次见面罗伯特夫妇都会紧紧抓住科林,恨不能马上就能吃了他。正是科林漂亮迷人的女性气质吸引了变态罗伯特夫妇,对他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害。一般意义的男权社会,是女性处于被看的位置,科林在此成为被看对象,科林的面容和身体最细致的描写也是通过玛丽的眼睛,科林被看得全身赤裸,成为一个典型的欲望对象。科林是整个故事的欲望对象,而不是处于女性地位的玛丽。从玛丽的视角,我们能够隐约感受到科林的美丽不会无缘无故被放在这里,他的女性气质是一个伏笔。“他脸庞的构造真是精致优美,而且具有一种无视惯常比例的独创和精巧……他的头发纤细得很不自然,像是婴儿的,纯然黑色,打着卷儿披散在他纤瘦,女性般的脖颈上。”[1]65这样迷人的气质自然成为罗伯特这位同性恋的追逐目标,也成为罗伯特夫妇性变态里的性趣工具。在阴谋现场时,卡洛琳为了把玛丽困住,邀请她来参观陈列室。“玛丽背后,一进门的地方放着两个手提箱。阳台上倒是仍然摆满了植物,不过那里的家具也都不见了。”东西的消失,行李箱的准备隐喻罗伯特已经打算好离开。这是他们在离开前进行的最后的阴谋实施,科林被害后他们便迅速逃离了,被警察当做很正常的谋杀案,凶手却早已逃之夭夭。再者,卡洛琳的性爱高潮已经到了要置人至死的地步,科林在此自然就成为罗伯特夫妇的性爱工具。他的出场就是欲望的隐喻。

科林性别的转换。科林是女性气质比较多的男性,他身上没有男权中心主义在场。科林甚至羡慕女性的性高潮,而且“他多次体验到他的阴囊和肛门之间牲畜的一种痛苦的空虚,几乎就是一种肉欲的感觉;他觉得这可能就是近乎于女性的高潮了”。[1]183这些隐喻科林成为男同性恋欲望对象的无限可能。而罗伯特则是典型的男权者,他继承了父亲的男人为主的传统,同时,因为童年时被姐姐们愚弄而痛恨女性,喜爱男性。陈列室里的装置隐喻男权的在场,罗伯特是男权沙文主义者,他和卡洛琳的结合是因为家族的原因,也因为在卡洛琳那里他找到了自尊。科林在这里也隐喻性别的转换,只要有罗伯特的在场,科林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女性,他无力反抗罗伯特的阴谋实施,只能被迫接受。

五、故事人物和空间的隐喻性

空间的模糊性和人物姓名的简单化是在隐喻事件的普遍性,这样的事件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角落。文本并没有明确指出事件发生地点和人物全名,而是用类似的描述让读者隐约觉察出这是在水城威尼斯。麦克尤恩是有意为之的话,应该是为了突出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并不是特定一个地方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此类事件会发生在世界的任何角落。而人名只是简单用科林、玛丽、罗伯特和卡洛琳代之,并没有细致讲究人物的背景和历史,意在说明问题的社会性,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任意一个人身上。麦克尤恩的故事人物不复杂,人名易记,使得读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事件的意义上,即性虐待问题、同性恋问题、两性问题。这样的隐喻是在告诉世人,问题的存在是现实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在当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与人关系冷漠的时代,人类的性别和性取向以及性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的精神世界已经扭曲,逐渐违背了人类精神生态的平衡。

六、结语

在《只爱陌生人》中,麦克尤恩在多处运用了隐喻手法,不仅使一场惊悚的性虐谋杀案,有步骤有节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笔干净利索,而且使这场早已设计好的杀人案逐步露出水面,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艺术感受。麦克尤恩笔下的已经不单是一场简单的谋杀案,而是能够引人无限深思人性的事件。无数隐喻能够让我们更多地自省并且用客观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告诉我们,只有人类无限的欲望才能够引发这样事件的发生,正是人类的猎奇心理和冒险精神引发了谋杀的发生。这个世界是纷乱复杂的,人性是黑暗的,如同帕维斯所说:“旅行可真是野蛮,它强迫你信任陌生人,失去所有家庭和朋友所带给你的那种习以为常的安逸。除了空气、睡眠、做梦以及大海、天空这些基本的东西以外,什么都不属于你,所有的一切都好像要天长地久下去,要么就只能任由我们的想象。”[1]

[1](英)伊恩·麦克尤恩.只爱陌生人[M].冯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王悦.《陌生人的慰藉》:不可靠的人物方阵与叙述[J].国外文学,2011(2).

[3]李艳芳.批评视角下的隐喻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10.

猜你喜欢
卡洛琳尤恩科林
与白求恩一起来中国的护士琼·尤恩
第七章 你能保守秘密吗
第六章 走廊内的哭泣
感受不同
伊恩·麦克尤恩:《梦想家彼得》
科林的故事
上学第一天
行行出状元,服务也光荣
话语、视角与结构:伊恩·麦克尤恩的创伤叙事艺术
钓鱼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