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颐养部》的美学思想探析

2013-12-12 12:33李韶芬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期
关键词:行乐闲情生命体

李韶芬

在近些年的李渔研究中,《闲情偶寄》是个热门话题,但多集中于对他戏曲、小说理论的研究,且多是从文学理论和创作理论的角度,鲜有美学角度的分析。

综合学界中林语堂、黄强、杜书瀛、杨岚等学者对《闲情偶寄》的各种研究,发现似乎总有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闲情偶寄》到底透视出李渔怎样的美学观?如果李渔的审美实践活动是指向生命个体,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生命体趋于完美?又是什么促使李渔不断追求美?本文试图以《闲情偶寄·颐养部》作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的美学原理与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整体性的分析。

李渔在晚明生活了25年,近他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在闲赏的晚明社会影响下,形成了李渔独特的审美观,加之他自己年轻时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以及之后随着他人生的种种悲剧的发生,使得他越来越参透生活的真谛,越来越关注自己作为审美主体应发挥的能量。《闲情偶寄》就是他的主体性能量的爆发,道出了他几乎所有的人生体验。特别是《颐养部》,由于他的家学渊源,对医药之道颇熟,但是在该部中他写的不仅仅是医药之方,而是以人文的观点来体察生活、体察生命,得出处世及生存之道。

一、“时”、“度”与“和”

通观《颐养部》行乐、止忧等六篇,几乎都与“时”和“度”有关。所谓“时”,即时机,“度”是限度。李渔强调做人做事要讲时机、讲限度,进一步言之便是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

在《行乐》篇中,李渔认为行乐要分季节,“随时行乐”,合时宜地行乐。“人有喜怒哀乐,天有春夏秋冬。春之为令,即天地交换之候,阴阳肆乐之时也。”①143春天到来的时候,正是天地交欢、阴阳行乐的时候,这是作者对自然的观审,进而投射到人的身上——“人心至此,不求畅而自畅”。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应如何养护生命?李渔说:“必留一线之余春,以度将来之酷夏。”这便是在强调“度”,有度才能保持其可持续性,如若把精力在春天都用尽,如何能度过“疾病之生,死亡之至”①143的三伏天。在“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一段中,提到行乐要“随时”,便是合时宜,应时序节令之变化。不管是养护生命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时”,“时宜”是最佳状态,只有在时宜的时候,世界和人才是和谐统一的,才有可能实现人的价值的最大化。

另外就是“度”。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颐养部》的“调饮啜”篇中,李渔道“太饥勿饱”,①152他强调饮食要注意度,几分饥便吃几分饱,如若吃多了,脾气会受伤,数月不能调和。在《颐养部》中还有很多强调“度”的例子,不一一列举,从中不难看出李渔对于“度”的重视,适度是最佳的状态,只有“度宜”,事物的性质才保持不变;在做人做事上只有“度宜”,人事才能协调统一。

“时”和“度”是《颐养部》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时宜”和“度宜”是养生良方。李渔善于以小见大、借物言理,在这里他同样把“时”和“度”放到了生命层面,“时宜”与“度宜”结合就是“和”。“和者,天地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遁天之道》早就给“和”下了定义,和即阴阳谐和。在整个美的范畴的发展史,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到马克思都是以和谐为美的。虽然美的历史形态有巨大差异,但和谐是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共同理想,是一切美共同的本质,是贯穿于整个美的范畴的发展史的一个主导思想。李渔用“时”和“度”突破了当时人们所认识的“美”的内容,他意识到人类社会生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并且关注的不只是个人的欢愉喜乐,而是指向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以“时”和“度”作为审美标准,寻求让人类生命价值充分体现之方——即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使人类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自然的规律性和谐统一。

二、如何使生命体走向完美

人类在大自然中孕育、产生和发展,一分一秒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马克思说:“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决定了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统一关系。”②135自然本身就具有其合目的性,且作为一种有相对独立性的形象在人的审美意识领域出现;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则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不断在自然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就促使人类展开对人生的审美,随着生活意识与审美意识的不断丰富,致使审美能力逐渐增强,意味着越能合理地组织对象世界,使之符合协调统一的要求。在这种实践的结果中,人类不断把握和肯定着自己的实践,进而越主动地生存,越主动地改造自身及自然,以达成生命体美和的目的,使一个个生命体展现其俗世生命的美。

李渔正是用这一方法告诉人们如何使生命体达成美和。他对自然的感受力无比敏锐,从《闲情偶寄》可见一斑。比如他通过对四季气候、物候的观察,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写出了四季行乐之法。他在这个体察、观审的过程中,自我觉醒意识和审美意识不断增强,以致参透生死。死是不祥的、可怕的,但又不可避免、无法回避,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和归宿。那该怎么办呢?李渔得出了一个豁达的结论:“不仁者,仁之至也。知我不能无死,而日以死亡相告,是恐我也。恐我者,欲使及时为乐,当视此辈为前车也。”既然死不可避免,那么大家就抓紧有生之年及时行乐吧!这是他参透生死之后,主动追求生命之乐的表现。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主体的理想和追求、确定的目标和方向是否同一,主体的价值是否得以完整体现,是不是作为“完整的人”②的美学生存。

三、什么促使李渔不断追求美

李渔的一生多困顿潦倒,但在写《闲情偶寄》的时期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一个阶段。李渔将心中积累的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审美意识以文学小品的形式外射表现出来。他的这一整个审美活动的过程便是内感外射的审美交流的过程。

从整个审美活动的过程来看,内感外射构建起了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紧密联系,且内感外射的这种吐纳机制促使审美活动依照“接受信息和刺激——引起注意,进行选择、评价——意识投射——产生创造”这一原理进行运转,这是一个由浅入深、升级推进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美意识不是静止在心中的死水,而是不时运动、激荡、翻腾的意识流”,②199同时它不断被丰富和更新,心灵中的审美意象也渐趋完美,最终被主体外化出来,便产生了创造。

正因为内感外射这个不竭的动力源泉,审美心理交流系统处于不断推进、螺旋上升的运动中;它作为一种心理动力,使生活意识在吐纳中不断向审美意识跃迁,最终将主体精神推向主动自由的审美反思的高度,并促使审美意识自生展、自组织、自适应、自协调,不断更新自体,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创造追求,汹涌澎湃,涌向一定的价值目标。②213

李渔的审美活动最初可能发生于鲜花的色彩、冰川的消融、盛夏的酷热、秋天的怡爽及冬天的风雪,这些音、形、色的刺激,在他心理上留下了最初的印象,印象引起了他的情绪,并向这些音、形、色投射,同时引起注意,选择并评价对象。接着,在他的注意和选择之下,鲜花和融冰以春天这个整体给他以刺激,同样地以不同气候、物候凝聚而成的夏、秋、冬也给李渔以刺激,在他心理上留下整体印象,并激发起对四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欲求;在审美欲求的推动下,李渔的审美情趣向整体印象投射,注意也由随意注意上升为审美注意,开始欣赏四季。此时的四季已是审美对象,它与李渔这个审美主体的关系已上升为审美关系。在欣赏四季的过程中,四季气候、物候等各种特征冲击着李渔的审美心理,并给他留下强烈的审美印象和审美感受,比如消融的冰雪、萌动的绿芽给李渔留下春天万物复苏的审美印象,这一印象进一步激发他的“人当此季,满体皆春”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又投射到审美意象,二者化合交融,春天里大自然如人般有欲望的萌动,人也如大自然般需要勃发,此时李渔心里的春天已是较为成熟的审美意象,它与大自然中的春天相应和,达到审美高潮,加上以往积累的相关生活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共同参与,审美主体的内感外射向更高一级推进,进入了重新自觉的审美反思的高度上,整体地审视对象。此时的李渔跳出了那个独立的审美意象,把目光指向人类与自然的长期生存发展上,提出春天行乐不宜过度,要薄发,要“留一线之余春,以度将来之酷夏”,也就是告诫人们要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人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由以上论述可见,正是内感外射的审美交流系统促使李渔不断更新自体,不断创造追求,最终走向生命体美和的价值目标。

在晚明闲赏文化的大背景下,李渔并没有像其他人自娱自赏、自得其乐,而是用《闲情偶寄》点缀太平,警惕人心。通过分析发现,他的确也是这样做的,仅从《颐养部》就可以看出他正是为了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不断完善生命个体的。

作为生活审美大师,他将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巧妙、完美地融合,使二者成为统一融合的整体,为我们勾勒出他由“时宜”、“度宜”上升到“美和”的美学观念,强调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如此人类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才会得到充分肯定,人类生命价值也才会充分体现。如果说“时”和“度”是李渔的审美标准,那内感外射的审美心理交流系统就是促进李渔不断追求“时宜”和“度宜”的动力。

注释

①李渔.闲情偶寄[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

②李健夫.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李渔.闲情偶寄[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

[2]李渔.闲情偶寄[M].王辉,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3]李健夫.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杜书瀛.李渔美学心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毛文芳.晚明闲赏美学[M].台湾:台湾学生书局,2000.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行乐闲情生命体
《闲情偶寄》的植物美学研究
十二月节令行乐之焚香 香熏长在手 不必辟寒犀
夏日闲情
十一月节令行乐之消寒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欢乐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闲情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骑行乐
生命科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