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青海西宁810007)
高等院校的财会专业(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一般都将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之一,其他非财会专业(主要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则将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非财会专业授课对象的特殊性,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改革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是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不断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财会专业与非财会专业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最大的差异在于二者的教学目标不一致。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财会专业人才,在就业中主要是面向企事业单位等的财会岗位。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目标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理财实践进行基本分析和操作,从而培养具有现代理财理念、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非财会专业的教师往往没有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搬财会专业的授课目标,没有考虑到非财会专业学生财会知识储备不足,未来就业岗位的差异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差。
财务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强、课程内容多的特点,学习该课程需学生具备数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基础、管理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财务管理时其相关课程相对于财会专业学生来说明显不足(大多只学过基础会计),因此教学时需要兼顾其他相关的知识。同时财务管理从内容来看,课程内容多,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和相关的财务关系的处理,还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的政策、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等各个方面,需要足够的课时来保证课堂讲解和课后巩固。由于非财会专业在财务管理课程设置时课时往往比财会专业要少的多,任课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讲授完已较为困难,如果再兼顾其他相关的知识就更为困难。
财务管理课程在财会专业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程,课程的课时设置也较多,在专业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非常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而非财会专业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财务管理课程不太了解,很多学生不能区分财务和会计的区别,也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财务管理的联系,再加上财务管理课程并不是其专业核心课程,无论是对课程的兴趣、学习的知识基础还是学习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整体知识框架和能力结构的构建作用都较财会专业学生普遍要低,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积极性差。若教师在授课中无法联系实际生活和学生所学的专业,涉及到理论部分较多、难以理解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出现畏难情绪,教学效果就较差。
目前,专门针对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教材较少,教师选择教材的余地较小。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课程时间相对财会专业少,如果教师选用财会专业所用的教材,一些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交叉的内容往往被省略,而非财会专业学生更多应该掌握的如经济环境、资本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在管理中理财思想的树立、个人理财思维的培养、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来等内容在财会专业教材中很少涉及到或只用较少的篇幅来阐述,不利于激发非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也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导致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在教学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入的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案例较少,课程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限于有限的授课时数,虽然课程要求实践教学的环节,但非财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环节不重视,往往让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基本流于形式;非财会专业也很少开通网络课程和网络交流平台,师生互动和交流较少,这些都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了教学效果差。
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要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授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重点给学生介绍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对任何组织和个人及家庭的重要性,通过实际的案例和与学生生活、专业相联系的例子,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和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自己要上好每堂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尊重学生,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又能为学生着想,教师自身诚恳、乐观,爱好广泛,知识和能力较为全面,成为学生热爱的教师,这样可以持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要讲究课堂的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等手段,通过自身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创造良好而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中要考虑非财会专业自身的特点、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来明确其教学目标。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就业后从事的并不是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其财务管理学习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应当结合各专业特色,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才能使各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晓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提高其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达到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形成相应的理财观念。
在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中,一方面需要与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区别,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将财务管理课程进行层次区分。如笔者所在单位就将财务管理课程划分了三个层次:财会专业适用财务管理为必修课,108学时,分两学期学习;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适用财务管理也设为必修课,54学时;旅游管理专业适用财务管理设为选修课,36学时。另一方面又需要结合非财会专业特点,强化与其专业的对应。在具体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讲授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依据课程标准适当调节难度。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把握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也才会有所提高。因此任课教师要从备课、授课、课后辅导等各个环节入手,充分准备,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首先,应该选用合适的教材,在授课的内容选择上不易太深、太专,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其他媒介获取相关知识,了解财务管理新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和学习情况,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及时总结,通过练习、提问、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等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从而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教学法、生活化教学等,提高教学的效果。情境教学法能够利用多媒体、互联网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及时获取信息资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企业环境,增加教学趣味性。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财务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等。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财务活动和财务环节的认识,提升教学的效果。
作为教学环节的最后一环,通过考核可以评价教学成果,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整个教学效果。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发生转变,考核也可以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方式进行。由于非财会专业在课程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降低,而对学生整体的理财意识的培养、财务管理思想的培养等方面则更加突出,所以在具体的考核环节,可以适当的降低期末考试所占的比重,加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勤、课堂发言、讨论、课后习题、综合实训等所占的比重。也可以采用开卷、口试、课程论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避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思考、分析、积累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