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走特色之路是林区走出困境之所在

2013-12-10 03:40尹国祥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特产品伊春资源型

【摘 要】通过对林区“天时”、“地利”、“人和”和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做好林权制度改革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大文章分析,得出结论:立足家乡实际,发挥资源优势,走特色之路是林区摆脱困境走向富裕之所在。

2013年6月24日,我赴乌马河营林所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考察了乌马所的林权制度改革试行。通过考察,我得出的结论是:立足家乡实际,发挥资源优势,走特色之路是林区摆脱困境走向富裕之所在。

【关键词】“天时”“地利”“人和”“绿色”“特色” “林权制度改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文章”

一、天时算尽、地利占尽、人和用尽

对乌马所的考察,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个人此次考察,认为:林区发展的“真经”主要体现在立足林区实际,发挥资源优势,走我们自己的特色之路上,即方法就是“天时算尽,地利占尽,人和用尽”。从考察中看出。要改变封闭落后的林区,我们切不可妄自菲薄,而要立足实际直追。纵观我们林区正处于历史上少有的最佳发展阶段。可谓天时,地利完全具备。

“天时”是指我们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正面临很多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经济区建设、林木资源循环利用试点、天保工程延期等政策的逐步到位,将成为我区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为何搞试点,就是面对新生事物,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法律条文去指导、去实施、去约束。现在国家把伊春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这就要求全市上下都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凡是国家法律条文没有明文禁止的,只要有利于伊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培育,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都可敢冒天下先,乌马所的试点给我们树立了先例,争取国家对有利于伊春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政策,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建设,把国家给我们伊春的试点政策的含金量用足、用尽。

“地利”是指伊春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尽管林木资源相对枯竭,但在整个大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尤其是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仅仅是个开始,我们的“地利”可谓有山有水,资源丰富,能源充足,生态优良,后力强劲。

“得人和”是指从各级领导班子到广大职工群众蕴藏多年的改变落后面貌、振兴林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空前迸发。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解放思想,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武装自己,不断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坚决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一切从有利于林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培育,有利于林区人民生活富裕出发,制定发展管用的、基层欢迎的、百姓得实惠的宽松政策。对基层单位实施放心、放胆、放手、放宽的原则。从根本上调动起林区职工的积极性,为建设自己的家园走出一条使林区人共同富裕的路。

二、打绿色牌、走特色路

120万林区人民享有400万公顷林地资源,是我们天大的福分,也是“人和”。而对着如此丰富的森林资源却过着如此贫穷生活,又是我们的一大悲哀。林区的振兴,人民的小康生活的实现,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建设成功,关键就是能否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的优势。要坚持市委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继续巩固提高木材精深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畜牧业、绿色食品业、北药开发业这五大产业。本人认为在上述五大产业中,除木材精深加工业有光明集团外,而其他四个产业还只是个开始。如何发展壮大这四个产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生态旅游业。壮大生态旅游业需要向三个方面延伸,即:由市、区边缘的旅游景点向密林深处延伸;由大户的业主经营向林区百姓家庭经营延伸;由单一的观赏景色向开发旅游产品延伸。把伊春的景点国家的地方的串起来,形成旅游线路。我们有丰富的天然的山特真品,是外地很难得到的,家庭旅游的最大吸引力在于让游客真正看到,尝到真货,从而大开眼界,吸引住每位游客。

(二)生态畜牧业。壮大生态畜牧业应该向四个方向转向。即由常规的家畜、家禽饲养转向野生动物养殖(如野猪、狍子、野鸡、飞龙等);由传统的圈养转向林地散放;由单纯提取肉、皮转向肉产品加工及皮草加工;由人工屠宰转向旅游狩猎,使来伊春的游客到了伊春小兴安岭山上象过去皇帝打猎一样。看到、感到、玩到的….真正有无往此生,回味无穷之感。

(三)绿色食品业及北药业。绿色食品业应以山特产品为主,以粮食、蔬菜为辅。山特产品包括:山野菜、食用菌、山野果(浆果、坚果),北药包括:五味子、刺五加、党参、北豆根等。这些山特产品及北药产品在利用上存在三个弊端,一是除坚果(松籽、榛子)外,其余都受采摘期短的限制,距离居民点近的利用多一些,距离远的很多都浪费掉了。二是加工成品极少,多数卖原料。三是掠夺破坏性采摘。避免这三点弊端就必须组织人工栽培、在山中养殖以自然为主,搞成品加工,批发加零售,变自然资源为宝,使来伊春的人亲眼看到纯真的山特产品,多贵都愿意购买。这是我们富裕的源头。

生态旅游业、生态畜牧业、绿色食品业及北药业表面看是各自独立的,实质上生态旅游业与其他三个产业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所以,小兴安岭的经济发展必在旅游上发展。旅游业发展要与畜牧业、绿色食品业、北药开发业联系起来形成一条龙服务,让旅游业带来游客,让山特产品和绿色食品、中草药吸引游客,几年后我们伊春家家户户就真正成为绿色银行了。

三、做林权制度改革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大文章

实现生态旅游业的转向,应在林权制度改革和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做文章。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在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合同中应以每个林班为单位,根据林班面积大小,把5-10户定为一组去经营一个林班,建立永久性房屋(春、秋生产时职工居住,冬、夏闲暇时为游客服务)。这样,我们就能把所有的不论是在区局附近的、还是在深山老林的森林资源都能利用起来,管护起来。

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实施工业兴市战略,首先要争取加大科技投入,产业要革命,科技要先行,如今在山特产品的资源利用上,一是在培育种植上缺少技术,只知采摘不知培育,很多山特产品一年比一年少,有的甚至面临绝产。如都市等;二是在加工成品上缺少高新技术的投入,致使很多山特产品只能卖原料,形成不了大的产业链条。其次,现有山特产品转变成的林区特色的果仁食品、山野菜成品、果酒、饮料、北药成品等不仅规模小,而且品种单一。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争取大量的资金去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去研究开发新产品,利用中草药开发保健品,利用山野果开发果酒、饮料,利用山野菜去开发绿色食品、健康食品,总之,面对全国乃至世界去建大型工厂,让子孙后代永续利用。

在经营森林资源上,搞好绿化树、绿化苗培育也是林区的一项优势项目。随着全国城镇绿化力度的加大和建设园林城市的步伐加快,对高大绿化树木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们缺少小树苗的培植基地,林区植树还要到外地区购买,这就导致紧紧外流。而我们的人工林还存在着初植密度过大,以及天然林树木存在生长密度不均和缺苗不能及时补栽的现象。这种现象既影响林木的自然生长,又存在着永续利用弊端。因此,在经营森林中,要把经营绿化树作为一项产业来抓。

总之,森林是宝库。经实际推算,经营一公顷林地所获取的产值,要比经营一公顷土地的产值要大得多,如果森林资源管护承包经营都能落实到位,按一公顷森林收取500元承包费计算(注:土地承包费平均750元/公顷),那么全市400万公顷的林地就有20个亿的收入。所以,发挥资源优势走特色之路是林区走出困境之所在。

作者简介:

尹国祥,系上甘岭区非国有经济党工委书记。

猜你喜欢
特产品伊春资源型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山西面向机关、医院等 推介“扶贫”农特产品
山西面向机关、医院等 推介“扶贫”农特产品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江西省副省长殷美根莅临井冈山·天街网·《农村百事通》农特产品O2O展区调研
PPP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策略探究
多彩伊春
精心打造地方台的“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