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当学古人,脱尽时风始大道

2013-12-09 06:43百地天杰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碑帖书法家书法

百地 天杰

时间:2013年5月21日

地点:山东检察院文联工作室

受访人:国家森

SHMJ:国检察长,在没来济南之前,就听山东书法界一位朋友介绍过您,说您书法写的很好。

国家森:这种评价不真实,我的书法谈不上写得好。说句心里话,今年二月份退下来后,对于我来说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和写书法了。这期间也认识了许多书法家,他们对我帮助很大……

SHMJ:不知道您最初学书法是受到谁的影响?

国家森:说起写书法,时间还真不短。我从小喜欢写书法是看大人写,但不正规。以后上学,尤其到了“文化大革命”抄报纸抄大字报。虽然写的不少,基本是胡画,是用毛笔写钢笔字,和真正意义的书法是两回事。工作以后呢,经常用毛笔写文件,主要是工作需要,也没有静下来好好的写过书法,现在想想,比较后悔就是没有真正的去临帖。2009年的时候,我去中央党校学习,每次都搞些活动,我也参加,还获过一次一等奖,那不是一个学术、专业的品评,玩玩的……。后来我发现啊,真的是不临帖不行,才抓紧时间临帖。书法嘛,我现在是小学刚毕业,我争取用5年的时间研究生毕业。

SHMJ:做为一个检察官,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平时一定很忙吧,写书法的时间不多吧?

国家森:是的,我写书法大都是工作之余。以我工作的性质来说,和书法没有关系。刚才说了,对于书法学习,首先是喜欢、有兴趣。作为一个检察官,工作要求很严谨,我把工作这种状态用在书法上,比较投入、认真。我写书法都是忙里偷闲,利用节假日的时间,一旦进入书写的状态,也就成为一种调节和休息了,都说文化养人,书法养人……

SHMJ:您说的非常好,文化不但能养人,还能增寿。记得黄宾虹曾说过:“书画是祛病增寿的良药。”

国家森:嗯,这话有道理。现在只要是没有人来干扰我,我就尽量的写。但是体力、眼力有些跟不上,但每天最少也要写上5个小时。还有一句话叫“自静其心延寿命”,写书法就需要安静,可是当领导干部退下来以后,第二天就不能上班了,这个四十多年的工作惯性,怎么可能马上就静下来,人不是机器,开关一摁就关了。人是有思想的,有习惯的、有社会关系的,不可能说不想就不想了。你写书法,就是一个自静其心的过程,还有一种文化精神寄托在里面。我不能说写书法对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因为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但是我想文化这个东西,是老同志实现人生轨迹转型,实现自静其心延长寿命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SHMJ:说到书法,不能不说到汉字,没有汉字审美书写的中国文化是难以想象的,从文化诞生到被书写开始,书法就成了含有审美意味的文化。

国家森:凡能卓立于世的书法家,哪一位不是胸罗万千的饱学之士,中国文化向来非常注重人文精神,像《兰亭序》、《祭侄稿》、《苏州寒食帖》等历史上著名的书法杰作,无不体现了书法家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及审美体现。

SHMJ:中国书法自古就与文化紧密相联,从汉代设立书学博士到清代科举的“馆阁体”之书,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紧密相关,他体现着民族文化、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

国家森:你说这话让我想到两年前,我在人民大会堂开人代会的时候,山东代表团在会上讨论,李长春同志参加讨论时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他说,你们现在来开会的,不少是各级领导干部,我告诉你们一件事情,咱们国家不少领导人退下来之后,都十分热心各种文化建设,其中包括写书法。请你们趁在位的时候,以更多的精力把文化建设好好地抓一抓,别等老了退下来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我觉得很有道理,很切实际。

SHMJ:现在提倡书法教育和素质教育,就是在寻找中国书法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内涵。

国家森:写书法的过程,不光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研究审美和感悟的过程。以书补文,你要看书法,看书法的内容。写的什么诗就要研究这首诗,要了解这个书法家和诗人所处的年代、生活背景和他要表达的情怀……时间长了,就有一个文化的积累,形成了一个品评的眼光,去判断这个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也一直努力这样学、这样做。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拜过老师……

SHMJ:按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选拜一个好老师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为什么没拜老师,这其中原因是什么?

国家森:我总觉得拜老师挺麻烦。我是从我个人情况考虑,找个大书法家,像沈鹏、欧阳中石吧,人家不一定能看上你,差距太大。尽管我和一些书法家也很熟,不好张这个口。好在现在书店里面有许多碑帖都非常好,不同时代的碑帖,内容丰富,印的也好。你喜欢谁的就可以买回去临嘛,我觉得历史上名人的碑帖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是经典的,经过历史检验留下的范本。我碰到好的书法碑帖就会深入研习、品读,我喜欢大气、厚重的书法。我对“二王”书法用心比较多,当然对于每个历史时期的优秀书法家,都留心去看……

SHMJ:写这么多年书法,尤其是看您最近一段时间写的书法,真的非常好,您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创作中,给您带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国家森:我总在想,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博采百家之长?是创作理念?还是对“二王”等经典碑帖的继承和发展?但前提是你必须建立在“精熟”的层面之上,而不应浅尝即止,这是其一。再就是把经典碑帖、书迹,历代传承大家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技法、章法到气息、风格的演变等方面去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样的功夫,学精了和没学精是不一样的。再就是写书法,还需要才情、天赋,天赋需要前两者支撑,光有功夫没有天赋也不行,“大家”和一般书法家的区别就在于天赋上,就是对字的感悟、对字包括深刻内涵的感悟,字与字之间审美的感悟。比如“二王”帖,学习最难把握的就是气息,对气息的把握,不仅需要“技术”与“学养”更要依赖自身的“气质”和心境的调和。

SHMJ:是的。据史书法记载,过去官员的任职条件里有对书法的要求,而且很严格。当下书法虽然繁荣,整体质量还是无法与古人比,古代大书法家都是学问家、官人、文化人。国检察长您的优势是繁忙的工作带给你的是扩大视野和胸襟,这是一般书法家所不具备的。

国家森:你说的这种现象的确存在,过去你求取功名,必须先把字写好,字是脸面,写不好字就是没有文化的表现。从书法的角度讲,现在缺少这种广泛的社会氛围,虽然也出现一些书法家。20世纪的书法和历史相比,整体上有差距,学书法过于功利、重效率、讲名分,这些都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千年的汉隶、魏碑线条是一种钝刀刻石般的、点画间的拙朴、沉厚、刚正、冲旷的怀抱,是慰藉的内美,都是书法艺术的灵魂,陶冶君子的手段。所以学书法当学古人的气度、学养和刚正的人格。

SHMJ:刚才说了,在古代没有专门的书法家,也不会刻意去追求某一种艺术样式。书写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和自己的心性一致的。现在很多年轻人很注重自己的书写样式、流行风什么的,您是怎么看这种现象?

国家森:现在有这个问题,没写几天字,就要追求自己的风格,接着就想出名,出了名就想挣钱,书法成了挣钱的工具了。听说有一个省的书法家协会,主席和副主席就四五十人,都成名利场了。有些干部没有这个专业也要进,所以应该大声疾呼:“去掉浮躁之风、功利之风,写书法弘扬民族文化,扎扎实实的练基本功,在这个基础上再创新。”我觉得目前继承是第一位的,创新是第二位的。比如老干部的书法,主要在于自得其乐、修心养性。现在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干部体”书法。就我理解和专业书法家的作品是有区别的,但是下面的人总爱奉承,时间长了,老干部就接受了溢美之词,听不进意见,以为写的就是好了,这也是一个问题。

SHMJ:如今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已经远离毛笔记事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又有一批坚持写书法的人群。书法赖以生长发育的中华传统文化,今天也面临全面复兴的好时机。但反思一下,中国书法的当代进程,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最典型的莫过于文化的缺失,不知您是怎么看的?

国家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央就把精神文化建设提上日程,这也是十八大中央提出的要求。我们这个年龄总怕落伍。条件优越了很容易丧失平常心。现在想起来,我们这一代人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赶上传统国学,只能通过自学。中国文人向来注重人格修养,把书法看成是一门综合的学问,而不是做为纯粹的艺术。宋明理学家重“涵养”,清初叶燮提倡“胸襟”,都将文艺价值归结于艺术家的内在人格、学养、悟力、性灵及才情。沙孟海曾说过: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法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学,或是史事传记,或是金石考古。注重学问的通达,书法是学问的延伸,只有博学之人的书法才有可能达到极高的审美境界。

SHMJ:国检察长,今天我们聊的很好,刚才又看到你写书法的那种忘我的状态,非常感动。对书法你有自己的品评标准和认识,真实而谦和,给我们做杂志的媒体人带来许多人生感悟,谢谢您。

国家森: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也就这么说,书法作为艺术生活化和生活化的产物,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形式,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可以进入,一种充满文化乐趣与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也是被中国书法史所证明了的。当然我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有自己的局限,有不到之处还请你们批评指正,谢谢你们的到来。

猜你喜欢
碑帖书法家书法
别去碰它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碑帖 亿元时代
小小书法家
诗书画苑
“高冷”吉金碑帖收藏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