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梅 帕尔哈提·阿不力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田 848000)
听力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汉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语言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而听力理解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言学习者交际能力能否提高。本文立足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和田师专)汉语听力教学调查,分析研究和田师专汉语听力教学的现状,针对教学现状,探讨提高预科汉语听力教学的对策。
本次调查在和田师专2011 级的预科生中进行,涉及数学、地理、物理、生化、中文、政史、艺术、体育、初等教育等11 个系。调查时间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被调查人数为120 人。按民族分,维吾尔族106 人,哈萨克族9 人,柯尔克孜族5 人,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88.3%,7.5%和4.2%。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120 份,收回有效问卷115 份,有效回收率为95.8%。主要调查内容如下: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10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和田师专预科听力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成效不够理想、学生听力提高缓慢等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
1.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由表4 和表6 可以看出,目前预科汉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92%的班级均以播放听力磁带为主,多媒体的使用率仅为35%。另外,课堂讲解时间过长,听力教学方法传统,依旧为“老师讲解生词-学生听录音做练习-师生对答案”的模式,43.6%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不够灵活,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听力课堂内外训练较少。根据语言习得规律,语言学习者要提高听力水平必须积累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言语信息,仅仅依靠课堂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是完全不够的。通过表3、表5、表10 和访谈我们得知,和田师专预科听力教学基本以完成课本上的听力练习为主,47.8%的学生反映关于判断、推理、跳跃障碍等听力技能的相关训练少之又少。其次,预科汉语听力作业93. 5% 多为预习、做课后练习,千篇一律,课后听力训练呈“放羊”状态。而和田师专位于9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的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9%(2011年12月底统计),其中91%的学生多来自南疆农村,周围的汉语言环境相对较差,学生平时课下多使用本民族语进行交流。虽然61.7%的学生已经意识到语言环境的缺乏是阻碍自身听力提高的瓶颈,但课下教师不布置课外听力训练作业,听力考试测试题也多以书本内容为主,缺乏学习压力,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主动性较差,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自然就慢。
3.多媒体的使用率非常低。多媒体使用率仅为35%,无法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利用率低主要因为:一是80%的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技术不够娴熟,懂得相关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教师制作教学幻灯片,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有待于加强。二是听说课时间有限,75%的教师担心多媒体教学影响教学进度,因而不愿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教师的教学理论陈旧老化。表3 中43.6%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不够灵活阻碍了自身听力提高,表6 更是印证了这一点。究其原因,是由于预科汉语教师外出进修交流较少,近五年内参加专业进修的人数仅占全系人数的21%,工作之余自觉研习教学理论的教师不足50%。另外,与其他高校教学经验的交流、座谈较少。以上原因导致预科汉语教师的教学实践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
1.主动性不够。课下主动练习听说的人数不足30%,究其原因:一是我校录取的学生由于是专科批次的学生,其汉语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二是我校预科听力教学没有布置课外听力作业,听力测试也是一学期考一次,从客观上助长了学生的“懒汉”思想。三是传统的“讲解生词-听录音-对答案”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和枯燥无味,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听力材料,学生很容易产生挫折感,进而对听力课失去兴趣,课后就更不会去做听力练习。
2.不良的心理状态。58.9%的学生认为心理障碍影响了自身的听力成绩,使自己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通过访谈,我们得知我校预科学生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一是过分紧张的心理。由于听力材料无法反复阅读,稍瞬即逝,致使很多学生在听力测试中精神高度紧张,迫切希望听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但正是因为精神高度紧张,顾“头”顾不了“尾”,结果导致答案无从选起。二是过分消极的心理状态。不少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喜欢把问题或困难归结于客观因素或外部原因,如录音质量不好,杂音太多;语速太快、无法听清;自己汉语基础差,听力不好等,从而在心理上排斥所听的内容。
3.知识储备不足。这里的知识储备包括两方面:语言知识的储备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语言涵盖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语言知识储备不足直接影响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预科学生不注意汉语发音的准确度,对标准地道的汉语发音没有对应的听觉反应,造成“听力词汇量”较少。另外对汉语的俗语、成语、习语、歇后语等积累较少。虽然听力试题中的词汇难度远远低于阅读理解中的词汇难度,但由于学生发音不标准,汉语熟语积累又少,因而在听力测试中,经常出现听清楚了听力材料但不理解的现象。我校大多数预科学生遇到类似于“我说……”,“……除非……”,“你还别说,……”,“尚且……,更何况……”等生疏而复杂的句子结构便不知所云。这说明对汉语言的习惯表达句式掌握得不多。对目的语的词汇匮乏、表达习惯了解甚少都是影响语言学习者听力提高的语言因素。
另一个是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由于听力材料题材广泛,从天文、地理到历史、人物,从新闻报道到闲情轶事等应有尽有。因此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所具备的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也很重要。据我校学生处统计的数字显示,预科学生中91%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南疆农村(统计截止2011年12月)。由于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高度聚居,南疆农村的少数民族儿童在入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汉语,许多家庭周围都没有汉族人居住,所以缺乏对汉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风俗习惯的了解,从而造成关于跨文化的历史背景知识储备不多,只凭借自己的思维、逻辑去判断、理解对话或短文,常会感到听得懂词语却听不懂内容。
4.缺乏听力技巧。语言学习者要提高目的语的听力水平,听力技巧必不可少。根据对我校预科听力考题失误分析得出,我校学生对生词进行合乎情理地猜测或跳跃的失分率较高;根据题目、图表、练习等线索加上听者本人的自身经验来推测、判断的能力较弱;50%以上的学生存在力求听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错误心理。通过随机调查,68.6%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汉语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笔试技巧上,听力技巧的培训常常被忽略。47.8%的学生反映,进入大学后,汉语教师为提高学生听力所提供的具体指导也不多。如果学生具备了用各种特殊符号进行速记、依据上下文或录音中的附加信息对某些没听懂的部分进行合乎情理的推理或猜测等听力技巧,听力成绩定能再上一个台阶。而归根结底,这些技巧的具备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中习得。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要求对所听到的各个语句或片段进行辨认、短时记忆和常时记忆。我们发现,要提高听力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调整好听力练习和听力测试的心态,引导学生克服恐惧、焦虑、急躁或过于自卑的情绪,以自信、平和、放松的心态进行听力活动。我校许多预科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听力训练是从上大学后才开始的。由于听力词汇量有限,汉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听懂的内容很少,常会产生紧张、急躁和畏难情绪,天长日久就会对汉语听力失去了兴趣。因此,汉语教师在训练听力前,首先让学生了解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重要性和渐进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保持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其次,在每次课前,教师将学习的课程范围和教学目的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的生词、词组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自信心就会增强。第三,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要求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听力材料进行中心意思的概括,或者对听力材料进行推理、猜测生词、推断上下文的内容等;要求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陈述性知识的问题,就听力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提出问题;第四,听力材料由易到难,由短到长,让学生随时有一种成就感,从而逐步建立信心,消除恐惧心理。总之,教师要保持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把握好汉语听力测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既要让基础不好的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也要使基础较好的学生看到自身差距,从而激发他们向更高的汉语听力水平迈进。
听力课具有高节奏、高效率的特点,要求听者全神贯注,在极短时间内对所听的内容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如果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就容易产生紧张、厌倦情绪。笔者发现,由于预科听力教学的教学模式枯燥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听录音时,学生高度紧张,每节课50 分钟的听录音时间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之学生听力水平低,掌握的词汇、句式较少,听不懂的内容较多就会让学生失去继续听下去的兴趣,最终导致听力效果不够理想。为此,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授新课前的3-5 分钟,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插放一些汉语广告、天气预报、汉语流行歌曲、精彩的汉语电影对白等材料,刺激学生眼耳结合,视觉、听觉并用,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是把练习化整为零。每次听录音设计不同的题目,且题目难度由浅入深,针对练习时发现的问题在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摆脱为听而听的状态。三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补充和扩展教材,简繁适度、循序渐进、多棱角全方位地让学生从听觉方面去感知和适应现代汉语的各种题材、方言和场景,使教学内容多样、生动、丰富、有趣。四是严格控制时间,注意减少学生的疲劳。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之余,可以适当加入听力游戏,比如让学生听后画出材料内所描述的图画,或者请学生用丰富的体态语展现听力材料的内容。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用技巧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听力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组织学生听有关语料的同时,对学生的思路可以加以引导,并通过给与学生规律性的启发,可以帮助学生跨过理解这一难关。无论是一个单词还是一句话,说对、读准和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意义对应模型,是听懂的前提。教师应有计划地传授学生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从模仿发音开始,让学生在大量的“模仿”、“复读”的实践中掌握汉语基本的语音规则,矫正自身的语音问题,进而在听懂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所听到的内容,以加强对句子的理解。其次,通过听力训练,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单项听力技巧,如对数字题和细节题做笔记,学会用各种特殊符号进行部分词汇和句型的速记。第三,教会学生依据题目、图表、选项等线索,或录音中的语调、语气等附加信息及上下文内容的语法关系提供的线索对某些没听懂的部分进行合乎情理的推理或猜测。
听力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教授能力直接影响听力教学的效果。因此,和田师专首先要建立健全汉语教师培训机制,对汉语教师进行专业进修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以完善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其次,通过教学督导、授课大赛、领导听课、教学法研讨会、聘请专家讲学等多项措施,提高大学汉语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第三,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和多媒体使用率,改变教学手段的单一性。第四,听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创造性地使用听力教材,适当删减难度超出学生水平的听力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或学生的专业,扩充所学教材。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听力训练中,既要兼顾诸如地名、人名、数据、事实等细节的训练,又要兼顾判断推测、跳跃障碍、把握大意的训练,这就必须把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交替练习。精听旨在打下扎实的听力基本功,泛听旨在巩固和扩大精听效果。所以,精听时,要精听教学录音和有故事情节的短文,要求学生从头至尾听一遍,除了影响理解的生词可以查一下字典外,不懂的地方反复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教师可以把泛听作为课外作业,选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电影、电视剧片段,要求学生听懂大概意思就行了,以求让学生熟悉汉语发音,扩大知识面。其次,当听力材料涉及汉民族文化时,教师要在听材料前对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由于语言的理解过程是记忆中语言的加工过程,理解了的知识必须及时地保存在记忆里才能再加工新信息。所以教师还要加强词汇和语法教学,指导学生有效进行单词记忆,鼓励学生通过加大课外阅读有关汉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书籍,来扩充词汇量,熟悉多种句型,建构跨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提高听力需要长期的练习。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多与学生交流听力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听力信心,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引导学生多听多练,努力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听力水平。
[1]王守元,苗伟. 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4).
[2]赵金铭. 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M].商务印书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