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院士”引发的控烟论战

2013-12-08 06:48魏铭言
北京观察 2013年3期
关键词:工程院焦油卷烟

文/魏铭言

围绕“烟草院士”和中国烟草业“降焦减害”政策,一场“大论战”一触即发。而这场论战双方的主角,不仅在学术界,很可能是两个国家级政府部门——卫生部和国家烟草专卖局。

自2011年12月初,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名单公布之后,围绕着“烟草院士”谢剑平当选所引发的争论与质疑始终没有停止。今年1月中旬以来,延宕14个月未果的“烟草院士”之争再度升级。

1月15日,在“‘减害降焦’,科学还是骗局?”研讨会上,谢剑平赖以获得工程院院士提名的“降焦减害”研究,被来自医学、毒理学、伦理学、法学领域的近百位专家、院士,直斥为悖逆科学伦理的欺骗。

1月18日,中国烟草在线刊登评论员文章,称多位专家围攻“烟草院士”,是一种科学暴力。文章还称,“降焦减害”研究,目的是减少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因此,谢剑平是名副其实的“控烟院士”,而不是“烟草院士”。

这是自2011年底,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陷入“烟草院士”舆论漩涡以来,沉默的中国烟草业第一次正面“反击”。

围绕“烟草院士”和中国烟草业“降焦减害”政策,一场“大论战”一触即发。而这场论战双方的主角,不仅在学术界,很可能是两个国家级政府部门——卫生部和国家烟草专卖局。

被废弃的剑桥滤片法

一台模仿人抽烟并能吸入烟气的吸烟机,是“烟草院士”谢剑平 “降焦减害”理论中,最主要的研究设备。

然而,谢剑平没有透露,吸烟机早在上世纪30年代已诞生。用吸烟机模仿人“抽烟”测定卷烟中焦油和尼古丁含量的方法,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被称为“剑桥滤片法”;上世纪60年代,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允许应用,也是上世纪欧美烟草企业研制并推广低焦油卷烟的“法宝”。

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甘泉博士介绍,吸烟机模仿人“叼”上烟卷,每分钟吸一次,每次固定吸入35毫升烟气,持续2秒。当年,为研制“低焦油”卷烟,欧美烟草公司在卷烟的过滤嘴上打出一圈至几圈透气孔。在吸烟机抽烟时,一部分空气从透气孔进入吸烟机,导致吸烟机从卷烟燃烧端吸入的烟气被稀释,进而降低其测出的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含量。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对于剑桥滤片法的使用,就充满了质疑、否定之声”,甘泉说,医学界在研究吸烟行为时发现,吸烟者吸食“低焦油”卷烟和普通卷烟的方法有所不同,存在明显的“吸烟补偿行为”。比如,用手指和嘴唇盖住滤嘴上的透气孔,快速抽吸,或狠狠抽上一口,以增加尼古丁的摄入量。1988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通过总结32个独立研究后发现,吸烟者吸烟时每口平均吸入量为43毫升,远高于“剑桥滤片法”中规定的吸烟机每口吸入的烟气量(35毫升)。

2000年,加拿大出台烟草制品信息管理法案,废除“剑桥滤片法”。200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4比0的投票结果,废除了允许烟草公司将通过“剑桥滤片法”得出的焦油与尼古丁含量放在卷烟烟盒上的准则并指出:这种测试法有瑕疵,而且得出的数字有误导性,因为吸烟者在吸食低焦油卷烟时,往往会吸入的更深。

然而,凭借这个在国际上被废弃的“剑桥滤片法”,谢剑平开展卷烟“降焦减害”研究,不仅连续获得三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在2011年底,摘取院士“头衔”。

由此,也拉开中国工程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学与伪科学“激战”。

两个谢剑平

谢剑平为何要用早已被国际弃用的方法搞研究?

“我开始以为,他可能只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者。但现在,我觉得谢剑平更像一个商人,中国烟草业在科学界的利益代言人!”在持续14个月未果的“烟草院士”僵持战中,民间控烟机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仪群查阅了谢剑平几乎所有公开的“学术”论述,“两个谢剑平在我脑海中浮现,他们言行不一,相互矛盾”。

背景链接“烟草院士”大事记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工程院公布新增选的54名院士名单,谢剑平当选为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由此引发争议。

2011年12月13日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控烟协会分别致函中国工程院,要求对评选程序和评选理由做出解释,建议撤销谢剑平的院士资格。

2011年12月15日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院士的评选卫生部无从置评,但是中国控烟履约工作确实任重道远。

2012年5月10日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7家科学社团与民间组织致函工程院,重新审议谢剑平的院士资格。

2012年5月29日

工程院四个学部近百位院士联名致函工程院主席团,请求尽快复议,重审烟草专家谢剑平当选工程院院士的资格。

2012年8月16日

工程院回复中华预防医学会等7家社会组织称:明确反对有悖于控烟工作的一切行为;对谢剑平研究员当选院士引发的质疑,我院将按照主席团会议的决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继续进行调查,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并妥善处理。

2013年1月8日

中国控烟协会第六次致函中国工程院,建议工程院尽快撤销谢剑平的院士资格,回应社会关注,维护工程院最高科学殿堂的荣誉。

一直以来,仅以焦油含量作为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标,受到科学界广泛质疑。谢剑平在自己的学术著作中也写道,“焦油量的变化不能真实反映烟草烟雾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变化”。

然而,在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中,吴仪群又看到如下论述,“谢剑平研究员围绕卷烟减害降焦主攻方向……开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卷烟减害降焦研究领域,在关注消费者健康、降低卷烟危害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具体到“剑桥滤片法”。 在学术文章中,谢剑平写道,“现行的吸烟机测试方法与吸烟者实际的卷烟抽吸方式有较大差异,特别对于低焦油卷烟产品,吸烟者实际摄入的烟气焦油要明显高于吸烟机测试结果 ”。

然而,在主持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卷烟危害性指标体系研究”时,谢剑平仍将“剑桥滤片法”作为测量烟气的主要方法,并将主要通过吸烟机筛查的烟气危害成分,和毒理学指标建立联系,建立危害性评估指标。2010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烟草业大会上,谢剑平又说,若把2008年卷烟危害性指数定位10,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分别为9.7和9.3。整体上看,中国卷烟减害趋势较为明显。

公开信息还显示,2001年起,谢剑平一直担任国际烟草科技合作中心(CORESTA)的中国代表兼理事会理事。甘泉介绍,国际烟草科技合作中心拥有几十年历史,是国际烟草业成立的供本行业研究人员开展科技交流的平台。这是一个关门组织,其成员百分之百来自于烟草业。

中国医学科学院杨功焕教授说,没有理由相信,长期在国际烟草业科研平台担任理事的谢剑平,不知道“剑桥滤片法”在国际上已被废弃;也不知道,2006年美国联邦法院已裁决,美国各大烟草公司用低焦卷烟宣传错误的“低危害”概念,犯有“蓄意欺瞒消费者”罪。

然而,就在美国联邦法院判决“不允许美国烟草公司用淡味、低焦油等概念与词汇对卷烟进行虚假宣传”后,2007年至今,中国烟草业仍大力推行卷烟“降焦减害”策略;国家烟草专卖局还授予谢剑平“减害降焦”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

在“‘减害降焦’,科学还是骗局?”研讨会上,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毒理学家郑玉新公开阐述,从毒理学的研究常识来看,谢剑平的卷烟“降焦减害”研究,仅以体外毒理学评价和最初级的致死性急性毒性评价指标,不能得出低焦油卷烟、中药卷烟增加人体安全性的结论。

“这是将有局限性的卷烟危害评估模型,超范围滥用,造成对公众误导,为烟草业服务。”郑玉新直言,卷烟“减害降焦”研究在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工程院院士评审过程中,“急性毒理学指标和体外筛选实验的局限性,被忽视了”。

飙升的烟草产销量和“创收”

在我国,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两块牌子,一个机构。

在这种“政企合一”的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局认为谢剑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多个卷烟品牌中,为制定“烟草行业减害降焦战略工程实施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迅速转化为中国烟草业的产销量和效益。

仅以“卷烟危害性指标体系研究”为例,谢剑平的院士候选人提名书,将以下内容作为自己竞争院士的“成就”:研究成果应用于多个卷烟品牌,2007至2009年卷烟危害性指数降低10%,焦油释放量降低1.0mg/支,累计新增利税48.6亿元,创汇2.43亿美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收集的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1年期间,中国低焦卷烟销售量年均增长93%,而一般的烟卷增长只有3.3%。特别是2011年,中国低焦卷烟销售量330万箱,比前一年增长366%。

同年,中国承诺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满五年,仍未出台国家层面控烟法规或规划,室内公共场所禁烟难。那年年初,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牵头发布《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指我国履约五年控烟效果微弱。“以百分制评价我国对控烟《公约》关键政策的执行情况,平均得分仅为37.3分。”

作为主管疾病防控的卫生部前副部长,王陇德感到气愤,甚至悲哀。2010年全球城镇烟草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的中国人知道“低焦油不等于低危害”,很多高知识阶层的人转吸低焦油卷烟或中草药卷烟,正是因为其“低危害”的宣传。“比如医生,对这个问题的模糊认识比例还占到50%以上。”

在全球控烟的大背景下,中国烟草业似乎并未有收缩或控制的计划。

1月17日,2013年全国烟草工作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这样阐述2012年中国烟草业的成绩:全国在产卷烟牌号98个,单箱销售均价2.33万元,同比增长11.47%。产销量100万箱以上品牌16个,“532”品牌发展目标取得重大进展。焦油量8毫克/支以下产品销量646.92万箱,同比增长83.76%,低焦产品在加快发展。

“532”,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定下的烟草业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时期,中国烟草将力争培育出2个年产销规模超过500万箱、3个超过300万箱、5个超过200万箱的知名品牌。

悖逆的科学伦理

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怎么也想不通,一个所谓的研究成果促进中国烟草销量大增,导致更多公众健康受损的人,为什么能够被评审为“院士”?

科研工作的基本伦理是不能危害人身健康,但谢剑平的“降焦减害”研究,非但没有人体试验的证据证明对人体减害;相反,所谓的研究成果,成为烟草业促销的广告,大大提高了低焦油卷烟的销售量。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的调查发现,转吸“低焦油卷烟”的吸烟者,戒烟的可能性降低46%。

秦伯益直斥谢剑平悖逆科研工作者的底线——科学伦理。“怎么能以低焦卷烟的高销量作为科研成就?”

谢剑平备受质疑,为什么还能够被评审为“院士”? 据王陇德回忆,工程院领导在与他沟通时透露,工程院的评审程序是完整的,没有违反评审程序,所以(谢剑平的院士资格)不能取消。但王陇德认为,将谢剑平“减害降焦”的研究成果,放在工程院环境轻纺学部去评审,“是评审程序上的严重错误”。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人口卫生体育室主任宋森,曾在中国工程院担任过办公厅主任。她说,谢剑平提名院士有重大程序漏洞:“减害降焦”研究成果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却没有在医药卫生学部评审。

采访中,多位院士称如果由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评审谢剑平院士资格,谢剑平不会通过。

王陇德希望,院士们应督促科技部和工程院尽快对卷烟“减害降焦”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其院士资格重新复议。

“利益冲突虽已成为科学界普遍的伦理问题,但(科学评选)受到社会的监管还不够。”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院翟晓梅教授认为,为确保公众的利益,很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科学伦理制度,以此减弱或者避免利益冲突影响科学研究的客观和公正性。

首都医科大学社会医学教授崔小波,将谢剑平比喻为安徒生童话中,为皇帝缝制“新衣”的骗子。“他让我们的政府穿上了卷烟‘降焦减害’新装,而且穿着这个新装去立法。《烟草专卖法》第五条称,国家加强对烟草专卖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降低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的含量。这一规定,“明确了 ‘减害降焦’的法律地位,欺骗了我国几亿烟民,使中国的吸烟率,吸烟人口一直占全世界的第一位”。

2013年,有关“烟草院士”的种种争论显然还将继续下去。

猜你喜欢
工程院焦油卷烟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卷烟智能自助迷你仓配送服务模式探索与应用
谁能当中国工程院院士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卷烟市场营销策略探究
浅谈农村卷烟市场拓展和网建水平提升
香烟只抽前半截能降低吸烟危害?
香烟只抽前半截能降低吸烟危害?
用购进已税烟丝生产的出口卷烟,能否扣除外购已税烟丝的已纳税款
周文斌教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