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庆
教育部要求《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测试数据上报须在10月底前完成。因为对数据的真实性,各地要一层一层把关,所以都有一个提前量,再加上国庆长假的安排,以及雨天等客观因素,仅有的几节课测试一轮都显得很紧张。
在实践中有几个小妙招很管用,推荐给大家共享。
妙招一:坐位体前屈的简易测试法
把一张方凳倒下,凳腿顶住墙等固定物,学生脚底顶凳面,进行坐位体前屈,用学生手中20CM的直尺测试从学生脚尖的水平面到手指尖的距离,超过记原数,不到前面记一个“一”号。简便易行,随时随地可以测试。
妙招二:肺活量的简易训练法
每个学生发一个肺活量的漏斗嘴,要求学生利用漏斗嘴向方便袋里一次吹气,比比谁的方便袋充气多。这是学生课间最喜欢的游戏。
妙招三:仰卧起坐、跳绳、坐位体前屈的统筹法
一堂体育课中把这三个项目都测试了,并且跳绳、仰卧起坐每人均测试了三次,能做到吗?答案是肯定的。
方法:在一片排球场上,一条边线上等距离放置跳绳,另一条边线上等距离放置垫子,把学生分成人数几乎相等的四组(人数若为单数,老师参与)。第一组测试跳绳、第二组帮一组数数、第三组帮第四组压腿数数、第四组测试仰卧起坐,教师原则上在场地中间进行1分钟计时。结束后第一、二组交换,第三、四组交换,再结束后一、二大组与三、四大组交换,循环进行,直至每人测完三次结束。大约用时20分钟。同学筛选自己三次的成绩并记住每项的最高值,在测试坐位体前屈时告知老师登记,再进行坐位体前屈测试。坐位体前屈按名单顺序轮流测试。
妙招四:仰卧起坐、跳绳测试成绩提高的暗示法
在妙招三的测试中,教师在报时时运用“欺骗法”,把剩余时间有意说少了,如还剩30秒时,教师就说还有20秒让学生觉得时间少了,咬咬牙时间就到了,无意中会加快运动频率,从而提高测试成绩。裁判的“新面孔法”也是提高成绩的一个方面,在测试时,担任裁判的同学在教师指挥下统一移位,这样每个人的合作伙伴就有了变化,让学生有新鲜感,利于测试成绩提高。
妙招五:50米起点网格状的优势法
小学低中年级,体育老师在测试50米跑时,想利用小助手有难度,要么发令后有人迟跑,要么原来安排的顺序乱了等等。为了测试的顺利和成绩的提高,50米起点利用网格状是体育老师的好帮手。
方法:测试前在起点前设置网格(一般四人一组),让学生站到网格点上,学生能一目了然知道自己的对手,并要求在测试时依次向前行进,体育老师在终点发令,利于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