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素娥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4)
校园青春健身操是一项体现当代学生健康活力,展示青春风采、团队协作,具有独特魅力的一项操舞结合的运动项目,它具有健身、健心、娱乐、教育等复合价值。校园内外都以极大热情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健身操运动中,可以说健身操迅速升温的普及化程度是其它项目无法比拟的。
教育部推行的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自推广之日起深受师生的喜爱,目前在校园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参与人群,每年定期举行各种赛事活动。据调查该活动在中学阶段推广的较好,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及普通高等院校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文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借鉴其成功经验增强校园文化建设。
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笔者设计了关于“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问卷。针对研究对象的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发放相关问卷共计100份,回收96份,回收率96%。
2.2 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查阅2002年-2012年“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关键词“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获取有关文献资料。
2.3 访谈法
笔者针对“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等有关问题,借我院在交流学习之机访谈研究对象的有关专家,获得了较为宝贵的资料。
2.4 数理统计法
根据本文研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5 逻辑分析法
本文从统计数据、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内容及相关活动开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系列校园健身操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契合点,归纳总结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1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的内容和编排理念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共包括4套操:A.健身操基础套路——《青春魅力》;B.健身操提高套路——《创造奇迹》;C.啦啦队基础套路——《神采飞扬》;D.啦啦队表演套路——《活力无限》。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编排理念是充分考虑当代青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利用简化动作元素的灵活配置与现代音响音色有效融合,以操舞结合的方式呈现,在增进其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学习者团队合作、个性拓展意识和创新思维,也是一种满足多主体需求的创新形式,并起到推动和促进学校体育改革进程的作用,提倡把参与校园青春健身操等健身活动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个性化培养的手段,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活动的延续性打下坚实基础。
3.2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的特征
3.2.1 动作定位:基础、简易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成套动作定位具体来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简化和规律性动作为主,易学易练;二是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单人、多人和集体练习;三是融入可自由改编元素,无论从方向、空间,还是肢体动作配合上,均可以自由发挥,适用于学校课程、校园体育赛事、表演、素质教育等活动。
3.2.2 动作重组:灵活、可变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的创新之处在于:在以往健美操编排强调整齐划一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增加了鼓励青少年自己发挥的空间;并在一些动作变化的处理上,增加了自然和随意的表现成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完成健身操技能的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3.2.3动作风格:潮流、个性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的动作风格更加潮流、个性,不但为普通学校提供了精选、潮流、时尚的教学内容与素材,同时也为不同类型的学校、指导教师、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融入个性创新的施展空间。它突出体现了现代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尝试构建师生探究式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3.2.4 音乐设计:时尚、现代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的音乐设计颇具时尚性和现代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操舞结合的形式满足青少年自由挥洒的个性,改变了只是基本手位变化操的形式;二是“追寻奇迹”等现代活力的节奏、旋律与歌词鼓舞了学生永不放弃、追求梦想的精神;三是创编式学习满足了青少年展示自我的需求,突出表现时尚与趣味的导向;四是铿锵活力的口号与动作相得益彰,体现了此套路对运动者身心合一的导向。
3.3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的价值
3.3.1 教育价值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有助于广大青少年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也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形式。从单一接受式学习向团队探究型学习的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2 锻炼价值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具有很强的健身功效,对提高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的心肺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四套健身操均符合参与对象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符合有氧运动的要求。例如:充分给予学习对象——青少年学生个性拓展与发挥的空间,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形式。
3.3.3 休闲、娱乐价值
首先,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是一项表演性运动项目,队员通过外在肢体动作和内在的情感,统一的着装,多样化的道具调动观众的热情,使观众为之欢呼起来,并引起情感共鸣。
其次,避免受难美类项目技术化和高难化发展的影响,鼓励学习者在正确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实现风格化、自然化和个性化;例如:在比赛的评判规则中,不仅仅以规范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且加入鼓励个性化自由创编的评判内容。
3.3.4 提升人文素养价值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的编排遵循对基本运动技能的传授和情感的培养并重,使素质教育在校园健身操中得以充分体现。例如:啦啦队成套口号的应用是学校宣传其教育思想,展现学校精神风貌和教育风格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全身心参与具有动感、活力运动的同时,不仅会深刻领略到本校教育精髓,也会努力用行动展现本校先进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3.5 满足多级主体的需要和参与对象的多样性需求
首先,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有效避免了单一化的教学和推广模式,动作元素重组设计的核心:满足了多级主体的需求和参与对象的多样性需求,即让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均得到满足,使他们可以在推广学习中加入自己的创作并由此获得成就感。
其次,重视单位、教师、学生各级对象创新意识与个性的培养,使各级学习者在校园健身操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例如:动作编排设计中预留了学习者(推广单位、教师、学生)重新编创组合的自由空间,突出了在推广传播过程中对传播者与终端传播对象(学生)潜能的挖掘,让学生在健身操方面的天分得以展现出来,个性得到健康、充分、自由地发展,同时满足了推广链中各主体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层次的需求。
3.4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校园文化是由高职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建并共享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有效整合系统。高职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其激发、导向和感染的作用。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环境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精神的重要条件,在和谐的环境下学生也能养成良好的情操和优秀的品格。高职校园中的体育文化具有多重价值导向性,它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审美情趣及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
3.5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的开展是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5.1 增强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凝聚力是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校采用的形式也各不相同,通常有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体育节,合唱比赛,广播操等等,其中体育赛事是应用较多的形式,但是这些形式已经不能买足学生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教育部推出了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采用操舞结合的形式,能够满足青少年日益求知与展现自己个性的需求。该活动是以集体形式参与的运动项目,可以更好地增强大家的集体意识和凝聚力。
3.5.2 提升大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健康生活理念
团队协作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工作者运用较多的一种教育方式。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我们的学生在追求个性的同时淡化了团队协作意识,然而这种意识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团队协作也是较为重要的方面,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可以培养大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健康的生活理念是我们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们对待生活态度的转变。笔者认为以体育活动为突破口进一步引导大家参与进来,以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为运动形式开展各种校园体育赛事,通过这些活动向大家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正如我们的宣传口号:天天运动,健康一生,让我们动起来!
3.5.3 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生活,强化健康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开展系列青春健身操具备更多丰富的理由,一是学生课程学习压力相对小,二是就业压力相对小,三是自由支配时间充裕。然而,现实中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不够,使学生校园生活单一化。我们不妨从健康管理入手,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走出教室和宿舍,增强健康管理意识,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和将来的就业岗位。
3.5.4 促进高职校际之间以及校企合作之间的文化交流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和观赏性,长期在校园中开展此类活动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放大青年人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形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为各院系培养出自己的啦啦队。同时,也为校企合作增加更多的润滑剂,可以更好地展示当代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3.5.5 培养大学生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心态
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心态不仅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弘扬和继承的品质,也是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中所要展示的精神风貌,四个套路中都需要参与者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参与者反复训练积累的默契,以及在不断的失败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大家形成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心态,通过不断的展示大家会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4.1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的开展是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4.2 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中所体现的人文素养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人文素养吻合;
4.3 建议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宣传和配合工作;
4.4 建议各位体育工作者通力合作;
4.5 建议发挥校园社团组织的协调能力。
[1]王素娥,翁家银等.自我效能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作用及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6):53-54.
[2]张红星,王素娥.从2011年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大赛(广州市级赛)审视广州市校园青春健身操的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11(13):115-116.
[3]王素娥,张红星等.伦敦奥运周期世界男子双杠比赛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1) :60-66.
[4]王素娥,张红星.从历届比赛分析我国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8):96-97.
[5]陈九思.开展体育活动的作用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
[6]吴立坤.上海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构建和谐高校活动对策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