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的反思

2013-12-06 15:27邵伟德
体育师友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中学生运动

□闫 平 邵伟德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金华321004)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首先,体育课程标准给了我们一个目标明示: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与社会适应。但这是学生内在的真实需求吗?体育教学同时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关系,我们不仅要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与任务,还要了解学生内在的真实需求。学生的真正需求是“增强体质”吗?可是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这期间的身体是人的一生中最佳的状态。学生的真正需求是听从教师的指令吗?可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与情感的生命体。因此,对于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真正需求这个问题,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一、对中学生体育需求部分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对中学生体育需求的调查研究,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有许多研究显示,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第一需求是“增强体质”,如王雷通过调查问卷,得出中学生体育动机共有9个不同内容排列组成:强身健体、娱乐消遣与寻求刺激、磨练意志、精神发泄、减肥、健美、学校课程的要求、学校考试的要求及其他。[1]

又如金健秋通过调查问卷认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排列次序为:增强体质;获得更多的运动乐趣;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解除精神上的压力和烦恼、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积极性的休息;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友谊、得到教师、同伴的重视,承认与赞许。[2]金健秋还对中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邀请全国120名优秀体育教师填写,设计了开放性问卷,对2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从中学生体育活动需要的35个变量采用R型因子分析的统计运算。获取了9个主因子,由此构成中学生体育活动需要系统的经验模型。模型共有9种性质构成:健康需要、承认赞许的需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精神放松需要、求知的需要(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3]

朱晓春通过对不同中学的180名中学生答卷调查和询问,发现最能调动积极性的体育需要层次可归纳如下内容:健康的需要、体育美感的需要、精神放松的需要、求知的需要、交往与运动娱乐的需要、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承认与赞许的需要。[4]

对于高校学生体育需求的调查也屡见不鲜,如陈贵芳对宁德师专学生进行了1400人次的调查问卷(其中男生700名,女生700名),结论为:利用业余增进健康、兴趣爱好、通过体育考试、有锻炼习惯、交流是学生的主要体育需求。[5]

以上调查结论并不代表所有调查研究的观点,只是从某个层面反映了中学生体育需求的“现状”,但对上述部分调查研究的结论,笔者认为并不一定是中学生的真正需求,需要认真反思,深化研究,揭示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真实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与把握中学生体育动机,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以上问卷调查值得思考的是:问卷的设计是否科学?问卷的有效性如何?问卷过程是否真实?学生答题时的考虑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吗?等等都是有待考证的。

二、对中小学第一需求“增强体质”的反思

对于体育活动能否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个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有论者指出,参加体育活动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又有论者指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影响学生体质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是关键因素,其它一些如营养、环境等因素远比体育活动影响程度来的大。对于以上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体育活动能否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个问题,需要深化探讨影响学生体质的内因与外因及其关系。

由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因此,对于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的外因,主要来源于四个层面:一是家长的要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拥有美好未来,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要求也基于此情结。二是老师的要求。身为体育教师,更多的愿望是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发展学生身体的目标等。三是学校的要求。学校作为育人之地,备受外界的关注,在提高升学率的同时,更希望学生能在身体健康方面得到发展等。四是社会的需要。公民体质健康对社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若没有强健的身体又何来能力去施展自己的技艺和才华。

如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上述问卷调查研究的结论主要揭示的是中学生体育需要的外因,当然中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因,如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都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提出了要求。

有时,外因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年下滑,这与我国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更加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该问题的讨论、关注。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各领域的高速发展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必将有利于我国新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造成学生体质下滑现象也毕竟是一个事实。作为政府、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等这些外围的因素,总是希望青少年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也是非常正确的,这是一个总体目标,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个总体目标还是属于一个外在的因素。体育课程教学是一个子系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关注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我们还必须考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真实需求,这样才能把学生的真实需求与学生之外的要求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内在真实需要的探讨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动机是人们生活、成长的一种内驱力,而需求或者需要又是动机产生的源泉,要激发中小学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力,必然要研究其对体育学习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动机论(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需要(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二是成长需要(成长需求);包括: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虽然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规律亦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对中小学学生体育学习需要借鉴该理论进行分析,在需要的类型方面基本不存在差异,只是在不同层次方面学生的需要发展程度会有不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结合体育教学特征,我们把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在需求归纳如下:

(一)运动快乐需要

“快乐”是指个人追求并达到目的,紧张解除后的满足情绪体验。从年龄特征上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追求运动快乐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第一大要素。因为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否体验了快乐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如果体验了快乐,那么这种快乐就变成了后续的行为动机,如果体验不到快乐,那么这种体验则会成为之后的行为动机障碍。因此,若从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视角而言,体育课堂教学必然要考虑学生的内在感受与体验,学生是否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快乐”,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运动兴趣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密不可分的,体育兴趣即是体育内在需要的外部表现,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产生兴趣其实质是因为它能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是很直接的,如男生喜欢激烈性的运动,女生则喜欢柔和性的运动;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广泛,初中生体育兴趣趋于集中,而高中学生则比较集中;学生喜欢球类活动,不太喜欢田径项目等。这些特征是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自然选择,但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序的教学过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间接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师新异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各环节来实现。因此,根据学生的直接兴趣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产生间接兴趣是体育教师重要的工作。

(三)群体交往需求

体育课堂教学采用的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交往”,而学生的交往需求主要是通过三个维度体现的,即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及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此外,尊重的需要与交往是紧密相连的,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群体交往的特征,更多地采用合作教学、分组分层教学等方式,在满足学生交往需要的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实现体育课程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

(四)知识技能需求

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既是体育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若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一概无知,那么也就谈不上运动的乐趣了。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始终是教学的根本,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保障。其次,运动技能是展现体育美的方式之一,如观赏体育教师与他人动作示范美、自身运动美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审美情操,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认识体育美、感受体育美、观看运动美、欣赏体育美,互相评价鉴别体育美是需要去尝试和思考的。

(五)运动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安全的需要。如果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水平或对教学的把握不合理而向学生提出过高的技能学习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存在危险的项目中),或是对体育课的安全意识不强,使学生出现安全事故,这些往往都会造成学生对自己安全的担忧。二是人际关系中的安全需要。如在学校里,教师不适当的责罚、同学的冷嘲热讽或师生间关系的紧张等均会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威胁。

(六)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个体成长中对较高目标和境界追求的动机或愿望,为个体提供了实现自身某种潜能的机会和挑战。由此可见,在体育课中学生该需要的出现往往依赖于前面几个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体育课中,若学生对某个项目或技术感兴趣,他一定是会表现出想要学会它、学好它的念头。

[1]王雷.哈尔滨市高中学生体育动机、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教书育人,2007.SA

[2]金健秋.关于中学生体育需要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3:67-71

[3]金健秋.中学生体育活动需要系统与中学体育教学的激励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8.2:44-45

[4]朱晓春.中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与激励[J].体育师友,1989.6:45

[5]陈贵芳.我校学生体育锻炼需求调查分析[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9-20

[6]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25

[7]李启迪.体育教学生成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83-86

[8]李启迪.体育教师的教学机智及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1.4:19-20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中学生运动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不正经运动范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