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良
PBL教学理念与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
□杨玉良
初中体育高效课堂创建的目的在于“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健康,最大程度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初中体育教学实效。然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有明显不足。在PBL教学理念下,重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初中体育课程有利于达成双向共识的教学理念认知,形成多元兼顾的教学内容设置和客观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于初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体育教学;体育高效课堂;PBL教学理念
毫无疑问,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但是,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早期,其生理和心理机能都还不够稳定。长期以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并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目标效率一直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难题。
对此,我们认为只有清醒地认识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习和借鉴新的教学理念,大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统筹学校教学资源、协调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才能成功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1.1 课程理念理解的片面性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出台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名称变化所传递的实质意义是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只重视学生身体认知而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位、多层次健康关注的现象。《新课标》着重强调的“以学生为本”理念则要求体育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差异,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和未来社会生存适应打下良好身心基础。
但是,由于理解的片面性,部分学校将“体育与健康课”看作是“体育课”加“健康课”,随意性、程式化地加强健康知识教学,减少学生身体练习时间;将“以学生为本”解读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观意愿为根本,忽略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1]这种片面地理解和解读浪费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多项资源,更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体质增强。
1.2 教学内容设置的指向性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为了“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树立现代体育意识,培养体育习惯和品质,减轻学习压力,促进心理健康”[2]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体育中考这一举措,旨在以考试的形式保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增强学生体质。但是,应试本意的积极导向常常在实际中异化为单调的行政指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出现功利化。
许多学校为了达到所谓的“达标率”,一味重视学生应试项目的运动成绩,教师指导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应试项目。如此难免会让课堂教学的整体容量变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体质、运动参与积极性很难得到关注,教学效果堪忧。
1.3 课堂评价标准的随意性
“以学生为本”的提出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和个性发展,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合格完整的社会人给予他们必备人
文关怀。如今,许多学校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来增进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评价环节采用“学生自主、小组互评、教师评定”的形式。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和过于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多着眼于课堂纪律的遵守和学习积极性上,忽视了实际的体育锻炼效果;学生给予教师的评价多着眼在教学态度的好坏和动作技能高低上,忽略了教学能力与实效。随意性的评价标准当然不能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PBL(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上世纪70年代前后首先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医学院使用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在解决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讨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把训练和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训练和学习。[3]这一教学理念既尊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以问题的创设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此外,PBL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促进都有显著作用。[4]因而一经提出后被推广到全球许多国家的多种学科教学改革和实践中。
毋庸置疑,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只有在实践中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又不落俗窠,才能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推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5]PBL教学理念所具备的优势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课程理念认知、课程内容设置和课堂教学评价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3.1 双向共识的课程理念认知
对《新课标》课程理念认知产生偏差的根源性问题之一就是我们忽略了学生对于“体育”、“健康”和“自我参与”等元问题的认知沟通。我们时时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在解读课程理念时却从未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感受。“体育与健康课”分明是要强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但运动量的减少却影响到了学生的体质状况;“以学生为本”分明是强调学生的主动体育参与,但无原则地放任使选项教学陷入了难以把握的困境。所以,学生喜欢体育,但讨厌体育课;学生愿意运动,但不愿意参加课堂体育运动。
PBL教学模式下,要求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构建选项课程时要及时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他们进行沟通。简而言之就是主导者要和学生共同协作来明白和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参与体育锻炼?什么是体育和健康?“以学生为本”的体育选项课程构建目的是什么?学校、教师、学生分别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当这些问题被理解并解答了,主导者和主体者就能在双向共识下达成对课程理念的认知,初中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得以夯实。
3.2 多元兼顾的教学内容设置
在没有沟通和共识的情况下,根据教学主导者单方面的意愿的话,教学内容的重心会放在提高应试“达标率”,保障体育课的安全性,保持课堂教学的易操作性等方面。而当过多考虑到主体者的学生需求时,学生则偏向由兴趣出发,选择趣味性强或简单易练习的项目作为活动内容。经常能听到教师在反映体育课难上、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同时,学生在抱怨体育课乏味、单调。然而,初中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事实和初中体育中考的压力让师生双方似乎只能在这样“两败俱伤”的境地下苦苦支撑。
依靠“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口号来实现体育高效课堂当然不可能。[6]PBL教学理念将“训练和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举措可以通过细致、有意义的问题提出与解答来让学生理解全部初中体育课程设置的意义所在,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对于体质锻炼、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在足够沟通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安排做到多元兼顾,决不单纯依应试指向教学,在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提高教学实效。
3.3 客观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不只是简单的能力评判或是工作量、参与度的衡量,它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和效能的真实情况。另外,对学生而言,通过课堂评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及自我认识的能力。[7]但是,以前我们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
在PBL教学理念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形式,而会在师生双向的理解与沟通中达成一个以体质提高、项目掌握和体育文化认知传承为一体的客观性、科学性、人文性并存的评价标准,引导作为教学参与者的主导者与主体者相互尊重和关注,根据学校、师资、外部设施和学生个体素质等多种元素的实际情况来不断调整教学评价的维度,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信度,不断推进教学评价的效度。可见,立足PBL教学理念,初中体育课堂的实效性将极大提高。
体育高效课堂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在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但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理念认知片面、内科学内容为主和课堂教学评价随意的缺陷。PBL教学理念重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创造性地以问题创设和解决来克服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在PBL教学理念下,初中体育课程有利于达成双向共识的教学理念认知,形成多元兼顾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客观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PBL教学理念运用到初中教学实践之中,“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标》必将得以真正实施,实用有效的课程设置和客观实际的课程评价也将成为可能,这对于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来说将具有重要意义。
[1]葛建南,孙超.高中体育模块选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
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1(3):83.
[2]杨贵仁,盛志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2.
[3]Barrett,T.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processesfinding and being in flow.Innovationsin Education&Teaching Internaton ial[J].2010,47(2):165-174.
[4]侯一峰,周艳春.PBL与能力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112.
[5]张祖仁.体育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N].中国体育报,2009-06-10(06).
[6]王荣.影响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因素及对策[J].考试周刊, 2011(7):146.
[7]张小娟.如何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J].教学研究,2012(11):22.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G807.3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