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养生内功心法太极拳

2013-12-06 09:47许洪辉
少林与太极 2013年3期
关键词:心法内功丹田

文/许洪辉

杨式养生内功心法太极拳采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拳架,练拳的目的只是养生、治病,不夹杂技击的练法,不追求技击功夫。习练时,每个拳式加上内功心法练习,其养生治病的效果显著。其内功心法如下。

一、意松慢顶含,分沉随合连

杨澄甫祖师的“太极拳十要”,作者将其归纳为十字五言二句:意松慢顶含,分沉随合连。

意: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则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松:松腰。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太极拳之练习谈)。

慢:以静御动,虽动犹静,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

顶:虚灵顶劲,神贯于顶。头要“顶头悬”,若物顶于头上,切忌硬直。

含:含胸拔背。胸略内含,使气沉于丹田。胸忌挺出。气贴于背。能含胸则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

分:分虚实。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

沉:沉肩坠肘。肩松开下垂,肘有往下松坠之意。

随:上下相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气。手动,腰动,足动。

合:内外相合。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与之俱开;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内外合为一气,浑然无间。

连:太极拳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运劲如抽丝”,贯穿一气。

二、补充心法 (要领)

静固匀恒灵,正稳敛然圆。

静:安静。思想极安静,大脑要完全静下来。神要凝,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高度集中,什么事都不想。要求做到视而不见其形,听而不闻其音。要专心凝神在练拳上,只有10%或更少的意念想着下一个拳式,其余思想意念都处于“空”、“无”状态,什么都不想。

固:气要固。气要听从意的使唤。气固守丹田,呼吸次数减少,深度加深。

匀:行拳速度不要忽快忽慢,要均匀。

恒:坚持恒久练习。要天天练,不间断,好天、坏天,春夏秋冬都要练。

灵:轻灵。举止轻灵似猫行。

正:立身中正安舒。

稳:重心沉稳。

敛:敛臀。要求臀部不可向后或向左右突出,即将臀部和腰部肌肉放松,轻轻使臀部向后向下舒展,然后再轻轻向前向里收敛。臀部一收则气沉丹田,重心稳定。若臀部外凸则气涌胸膛,影响松腰、立身中正和外形美观。敛臀也称溜臀。

然:呼吸任其自然。

圆:动作运行要走圆弧,要膨满,忌凹凸。手形要求虎口圆、掌心圆,裆也要求做到圆。

以上二十项太极内功心法,有的书上称为太极拳要领。要练好养生太极拳,必须将上述各项内容贯彻执行于各个拳式之中。如是练拳不久之后,“气感”就会翩翩而至。如在起势时,双手上抬下落之时,指尖有发麻、发胀的感觉。从第一个拳式到最后一个拳式都会有此种“气感”:手指麻、胀,掌心、掌背、胳膊肘表面皮肤发麻、发热、发胀,如有小虫爬样感觉;脚跗骨周围发热,很舒服;全身感到特别充实圆满。“气感”是太极拳的精华,是气贯全身的标志,是治病、养生的法门。许多人习练养生太极拳多年却不学习内功心法,结果练成不会产生“气感”的广播操式的太极拳,对养生功用不大,治疗疑难慢性疾病的效果也不明显。

猜你喜欢
心法内功丹田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什么叫做真正的太极内功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一)
寻找文本解读的“心法”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小模大样
绝世武功
一起做训练感觉吧!加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