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运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

2013-12-06 07:57:53王笑光张新宇印文晟黄玉涛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动作

王笑光,张新宇,印文晟,黄玉涛,王 程

21世纪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整体上还算是比较好的,他们朝气蓬勃、情感丰富、理想远大、善于交往、积极进取、善于接受新事物、热衷于探索人生的真谛,但是也有不容乐观和令人担忧的一面,这几年大学校园里由于心理问题而所引发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例如:1998年4月28日,广东省湛江广东医学院的大学生甄新喜用浓硫酸泼向同学,并用菜刀、匕首砍杀同宿舍以及隔壁宿舍的同学,造成一死六伤;2004年2月24日,马加爵残忍地连杀4 名同学,诸如此类的“校园谋杀案”几乎年年都在恐怖上演;2005年2月26日,西北工业大学的硕士生肖某从实验六楼跳下,不幸殉身[1]。当代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由于备受家长的溺爱,他们缺少对于社会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在处理学习、社交、恋爱、人际关系等人生复杂问题时,不具备综合权衡的能力,无法理智的对待感情问题,常常引起强烈的心理矛盾,产生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形成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在青年人死亡原因中,自杀位于前3 位,而在20~30 岁之间则居第1 位,在自杀的青年人中,大学生高于一般社会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2]。我国有关报告提供的资料也表明,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中有23%的人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为25%,近年来已达到30%,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成递增趋势[3]。1997-1998年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对北京16 所大学联合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因心理障碍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4]。上述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此课题的目的在于对健美操运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为使大学生建立良性的健康观和人生观,促进健美操运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而奠定理论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图书馆查阅2005-2011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书籍13 部,检索中国知网(www.cnlki.net)、万方数据库(www.wanfangdata.com.cn)等期刊、学术论文46 篇,为此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专家访谈法

在此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宋文丽老师、哈尔滨医科大学石建慧老师、黑龙江科技学院刘宏辉老师等专家进行访谈,听取专家意见,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功能,以及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

2 心理健康的界定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心理健康以较高的主客观认知水平、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为核心,以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功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与动力,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度表现的健全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一直众说纷纭。马斯洛等人提出的标准是:(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当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季浏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1)智力正常;(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3)对自己能做出适当的评价;(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实质是人格的相对稳定;主观与客观世界相统一性;心理过程协调一致。

3 健美操运动的特点

3.1 健美操运动把形体美、姿势美、动作美、精神美有机结合,既注重形体、姿态等外在美的训练,又注重美的欣赏力、美的情操等内在美的培养。

3.2 健美操运动具有动作的变化性和协调性。在成套健美操运动中,不仅有对称性动作,而且有非对称性一次完成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3.3 健美操运动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健美操动作的节奏表现在动作力度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上,合理地支配肌肉紧张与放松是体现动作节奏性的关键。

3.4 健美操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较强的针对性。

4 健美操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4.1 健美操运动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运动可以改善人格特征已经在学界形成共识。孟昭兰认为:“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性。”黄希庭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国内健美操运动对人格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谭志刚、杨占明、宋海燕使用卡特尔16PF 人格量表,对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健美操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男大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乐群性、兴奋性、恃强性、忧虑性等因素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女大学生在兴奋性、有恒性、世故性、紧张性四个方面及次级人格因素中的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和应用上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都存在显著变化。姚丽琴、唐佩佩使用五大人格问卷,对大学生进行6年的健美操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通过健美操运动后,在责任心、社会交往、社会容让、稳定性和开放探索上与非健美操运动组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李琳、季浏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中小学生进行健美操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特色学校的小学生在神经质和精神质两个维度上与一般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存在随年级升高的负向发展趋势,他们认为健美操运动对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有积极作用。徐晶妮总结了近几年健美操运动对人格促进的研究。结果认为:人格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某些人格特质的改善,并不能说明个体就具有健康或者完善的人格,同时在研究设计上,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大样本的研究设计,研究结果显示的是群体的平均水平,缺乏个体独特性变化的反映;另外,研究形式多采用教学实验形式,研究过程大多开放,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较差,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研究健美操运动对人格作用时,要综合考虑大样本和独立样本相结合,全面的、科学的设计实验方案以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取适合的测量工具测量人格的不同维度与层次。

4.2 健美操运动对认知过程的作用

健美操运动对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秦森研究指出,测定人脑细胞的反应速度可以看出人的思考速度和智商的高低,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是促进脑细胞反应速度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斯佩里研究指出,人的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人的大脑右半球。健美操运动中既要完成对称性动作,又要完成非对称性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活动平时较少活动的左侧肢体,有利于大脑右半球的智力潜能的挖掘。

4.3 健美操运动对自我概念、身体自尊的作用

健美操运动塑造形体美、姿势美、动作美和精神美的运动特征,对于改善个体的自我概念有着积极效果。自我概念是指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心理、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谢琴、袁艳、薛林峰、张群等的研究发现,健美操运动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身体自尊的改善。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研究表明,参与健美操有助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提高;参与力量性锻炼可以使个体提高与举重有关的特定效能感以及象自我防御等一般行为的效能感。

4.4 健美操运动对情绪的作用

刘凯、杨建华等发现,健美操与有氧韵律操对焦虑的作用比较显著。晏宁等人研究表明,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运动有助于情绪状态的改善;回避竞争的活动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心境效益、降低应激水平、增加成就感;封闭式、可预测的、时间和空间上可以确定的活动使参与者锻炼后感觉良好;有节奏的重复性运动有利于锻炼者的情绪健康。健美操运动属于有氧运动、具有节奏感且回避竞争,可以改善情绪状态,获得心境效益,降低应激水平,改善焦虑水平。

4.5 健美操运动对锻炼者意志的作用

健美操运动能够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它的身体练习部分是要求力度和幅度的,不仅目的性强而且持续时间长,在音乐节奏的映衬下,要求训练者将每个动作包括动作的幅度、动作的力度、动作的快慢、动作的节奏、动作之间的长短相组合而有机的编排在一起,使其具有连贯性,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要求较高,需要练习者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并且还得有较高的坚持性、自觉性以及自制性。张润红研究结果显示,参加健美操锻炼需要付出意志努力,77.7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参加健美操锻炼后意志更加坚强。身体锻炼对意志过程的效益研究较少。

4.6 健美操运动对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培养

健美操运动开展的形式是以集体形式为主,手段一般使用的是集体练习、相互观摩、分组交流等,在参与的过程中,训练者可以彼此自由搭配组合,这样就可以通过在练习的过程中建立交流体系。这种交流更为直接,并且可以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下建立友情,使其心理状态得到放松,拉近双方彼此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健美操运动中的套路动作是集体项目,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产生亲切感和建立信任关系,特别是许多动作是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完成的,这就使得一些性格内向,或是不善于交际的学生,完全可以先通过“无语言的交流”而建立交流平台,进而培养和提高这些学生的沟通能力。张润红研究结果显示,参加健美操锻炼可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尊重、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消除孤独感,有78.25%的学生表明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 结语

健美操运动是塑造形体美、姿势美、动作美和精神美的有效方式;健美操运动具有动作多样变化性和协调性;健美操运动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健美操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健美操运动对完善练习者的人格有促进作用;对练习者的认知过程、自我概念、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有积极作用;对练习者意志品质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对练习者焦虑、抑郁、应激和心境等情绪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对练习者的人际关系有改善作用。

[1]徐晶妮.国内健美操运动与心理效益研究述评[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2):202-206.

[2]李 琳,季 浏.健美操运动对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5):116-121.

[3]郑 遐.健美操对提升大学生人格修养的作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7):321.

[4]江玉华.健美操与慢跑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干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123-125.

[5]郑华玲.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112-113.

[6]刘海燕,童昭岗,颜 军.不同时间、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125-129.

[7]张润红.高校健美操心理效益研究[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3):76-78.

[8]李 琳,李 鑫,陈 薇.不同运动项目对中学生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干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68-72.

[9]薛林峰,徐金饶.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916-920.

[10]谭志刚,刘建平,李志鹏,等.健美操对男大学生个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1):129-130.

[11]孙树斌,郑宏伟.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3):104-106.

猜你喜欢
人格心理健康动作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