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2013-12-06 03:59梁超英黄羡仪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竞技国家体育

梁超英,黄羡仪

(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510090)

“国家形象”(National Image)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研究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时提出,由于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地位和影响力着实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印象和评价,包括文化、政治、历史、民族、经济与技术等多个方面,构建本国或他国印象,是主权国家在政治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1]。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印象是综合的、立体的,而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也是长期的和全方位的,这期间,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之一,因而它在国家形象构建与传播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竞技体育与国家形象

冷战时期的国际竞技体育赛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竞技体育的竞争是国家意志的竞争和国家政治主体意识的表达。苏、美两大超级大国的对峙带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竞争与对立,这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而且体现在文化战线乃至国家行为的方方面面。竞技体育的竞争带着浓重的国家行为的色彩,运动员争夺金牌被视为是为国家争光,为民族形象添彩,竞技体育的优胜代表着国家的强大和民族主义主旋律在世界范围的唱响。在信息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国际间交流不足,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另一个国家的了解的有限渠道中,诸如奥运会等国际赛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渠道。因此,冷战时期的竞技体育也是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反之,一个国家所能取得的竞技体育最高成绩也代表着这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重大国际比赛赛场也是各个国家炫耀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向世界发散其威慑力的重要场所。前苏联和民主德国正是凭借其竞技体育成绩强化其大国和强国的形象。美国学者Vivian Park曾说,冷战时期各国的竞技体育训练方法就像军事机密一样被各自国家所看重,因为它的确像军事机密一样重要[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增多,各国间相互了解的渠道逐渐增多,苏、美两大阵营的对抗情绪在渐渐缓和,同时,竞技体育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也开始降至较次要的地位,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乃至其他国际事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竞技体育比赛,成为构建国家形象的主要活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特别是前苏联的解体使得西方国家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形象有了一种刻板印象。相反,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则开始重新认识西方发达国家,包括西方的政治、文化、艺术等等,正因为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将他们的产品和文化携带着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极力向东欧及亚洲推广,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在努力构建和传播他们的国家形象。台湾学者[3]认为,美国在通过竞技体育构建国家形象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它不仅使人们下意识地接受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而且它也向世人有力地证明了,美国是消除了种族歧视,完全平等、自由的国家,因为那些过去被歧视的黑人运动员取得了令人羡慕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2 中国竞技体育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2.1 中国竞技体育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达

民族精神是心理意识和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是民族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4]。在其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个民族所积累的智慧、经历的磨难和文化的变迁都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中华民族饱经外敌入侵、天灾人祸、社会动荡,从而使得中国人民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民都更加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坚韧。中华民族精神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核心,凝聚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地发展和走向强大。

中华民族曾饱受“东亚病夫”的屈辱,因此向世界展现威武与强大便成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最为强烈的愿望。1984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实现的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无疑成了中华民族压抑了百年之后而向世界发出的最有力的呐喊。从此,竞技体育成为中华民族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在国际竞技体育赛场,中国运动员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团结拼搏等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从中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看到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的觉醒,看到了中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我国运动健儿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出的最突出的精神面貌就是爱国主义,他们在比赛中的荣辱得失都与国家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所能取得的成绩凝聚着从基层教练、陪练、科研、医务到国家队教练等多人的心血,也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期望,这一点与其他国家都不同。

2.2 中国竞技体育对中华文化的传播

体育是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现代竞技体育则是世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成果。通过国际间的竞技体育活动,人们展示和表达着本民族的文化精髓,通过交流汲取着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这种不同文化间的交互式影响使得世界各民族的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时,通过文化交流使得不同国家和不同信仰的人们在价值观和态度上相互理解和吸收,从而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运会组委会必须制定一项文化活动计划,该计划至少必须贯穿整个奥林匹克村开放期间”。可以说,文化内涵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文化多样化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一种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因此,“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口号早已深入人心。很多学者曾经质疑,我们拿得金牌再多,也代表不了中国全民健身的发展水平,为什么还要坚持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其实,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本来就是两码事,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意义,那就是宣传中华文化,传达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用我们的精神去影响世界。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未得到全面提高之时,举国体制固然不好,但竞技体育仍然不能丢,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即抛弃竞技体育而全身心发展全民健身,我们完全可以寻找一种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之路。

中华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基督教文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基督教文化强调个人,强调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强调自由;中华文化则更强调集体与整体利益,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西方文化精髓所表达的是一种宗教精神,而中华文化精髓所表达的是中华人文精神,因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并没有普遍地深入人心,取而代之的是孔子、老子、孟子等先秦诸子的思想,这些思想是支撑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的核心和精髓。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无不体现着这种中华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色。先秦诸子的思想都强调“为人,进而为家、为国”,而把能为国家做贡献当作人生中最重要也最荣耀的事。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正是把为国争光当作自己最重要和最光荣的任务。2008年奥运会后,《纽约时报》曾发文表示,中国运动员把比赛成绩当作政治任务,并以完成任务为自己的使命。与其说是政府赋予他们的使命,不如说是全中国人赋予他们的使命[5]。

2.3 中国竞技体育对国家行为的阐释

毋庸置疑,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竞技体育是政治工具,世界各国都曾经通过竞技体育来表达他们的政治观点和主见。但是竞技体育人和民众都不愿意看到竞技体育被政治化,更不愿意它成为一种政治的工具。现代竞技体育赛事已显然去政治化了,但这不表示竞技体育完全去国家化、民族化。在一定程度上,竞技体育仍然是国家行为的表现,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竞技体育所欲极力表现的是中国作为一个自由、开放、民主和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首先,中国是一个有影响的大国,在历届奥运会上,中国是参赛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各种各样的国际比赛中中国也是最积极参与的国家,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让世人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其次,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绝不称霸,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国也绝不称霸。历次国际竞技体育竞赛规则的修改,甚至有倾向于针对中国的规则修改,中国代表团都没有极力地表现出保护性的反对和据理力争。瑞典乒乓球选手瓦尔泽内尔之所以在中国成为明星,是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努力却始终屈居中国选手之下,无数中国人其实希望他能拿冠军。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不喜欢称霸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国家行为。最后,对于个别竞技体育事件的处理和反应也是一种国家行为,它向世界传达着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态度和基本观点。比如对于某些中国运动员加入外国籍,并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的事件,网上有一些指责的声音,但国家的主流媒体却丝毫不对此进行评论。这是国家对竞技体育荣誉与个人荣誉之间关系认识的很好诠释,也是对于竞技体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认识的表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已达到了巅峰状态,也是中国竞技体育在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方面上演的最重量级的大戏。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颠覆了很多西方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多伦多太阳报曾刊文,阐述了一个加拿大记者对中国的新认识,他认为中国的开放程度、现代化程度和文化厚重感是他过去完全不了解的[6]。而对于更多的外国人来说,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人民的团结、爱国、友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通过竞技体育传播国家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国家行为。

2.4 中国竞技体育对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一直聚焦着世界的目光,就像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惊讶一样,中国竞技体育成绩的进步也曾经令世界惊讶、好奇、不理解和怀疑。中国竞技体育界的许多事件不仅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竞技体育本身的看法,也影响到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对中国政治、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观的看法。这期间,很多看法是负面的,而期中的很多负面看法是中国竞技体育本身造成的。

原东、西德合并以后,东德许多关于竞技体育的国家政策被西方所认识和了解,其中一个最消极的方面是,西方发现,东德运动员的用药是国家所鼓励和支持的,是东德的国家行为,他们把这种国家行为推导到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这直接导致了国际奥委会在广岛亚运会上对中国运动员的大面积抽查、围堵。结果不出所料,中国有10名游泳运动员和1名田径运动员被查出药检呈阳性。这个事件对中国竞技体育界乃至整个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这使得我们的国家诚信出了问题,使得中国在国际经贸、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的诚信度受到了怀疑。

中国运动员在许多国际赛场表现出“纪律严明、步调一致”被认为是竞技体育被政治化、国家化了的具体表现。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当中,竞技体育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所表现的自由精神、娱乐精神和平等博爱,奥运会则是表现这种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奥运会看作是世界人民在一起狂欢的节日,竞技成绩已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中国运动员的许多表现则显得过分沉重,从奥运会入场式到赛中、赛后,运动员的许多行为表现都带有浓重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与奥运精神或竞技体育精神不符。在奥运会上,西方国家的运动员通常显得轻松、随意,比赛成绩对他们来说仅仅是比赛成绩而已,所以西方运动员获得银牌、铜牌,甚至更低的成绩,他们仍然欢呼雀跃,但中国运动员获得银牌时大多显得十分沮丧,似乎经历了一场失败,这令西方十分不理解。这正是我们国家锦标主义影响的结果,是国家过分功利化的表现,它与世界“以人为本”的主流价值观相悖。

3 未来国家形象构建与传播中竞技体育的角色

虽然中国竞技体育的长足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但对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方面却利弊并存。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不仅体现在竞技体育的承办主体方面,也体现在竞技体育中渗透着太多的国家意志与国家行为,这对于树立中国自由、民主、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十分不利。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国家形象的传播更多的是在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事务和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事务中自然的流露,是一个国家对内、对外政策中的政治观点和民主意识的自然流露。国际重大事件对国家形象具有构建和传播作用,但这种构建和传播不是国家刻意要表现什么和传播什么,而是在这些重大事件中有组织、有目的地体现一个国家最真的文化、艺术、自然、科技,体现一个国家现实的和历史的客观存在。北京奥运会后,中国通过CNN与时代广场广告屏播发短片和中国形象的广告片,以此来宣传国家形象,但这种做法很快就遭到了不少国家的非议,因为国家形象不是一种商品(尽管它具有商业价值),不能靠广告来构建和传播。

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是其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的统一[7]。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物质性成长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不仅基本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也在部分地区和部分领域实现了几乎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但是这并不能表示我们的真正崛起,因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构建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方面,在义务教育和文化娱乐系统的发展水平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竞技体育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性成长的表达,同时也是社会性成长的构成要素。竞技体育的高度发展不是由国家花钱构筑起来的,而是靠社会的教育、文化娱乐和公共服务体系共同促成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在竞技体育方面投入少的可怜,其高水平竞技体育是靠大众体育和教育与商业化的体育推高的。丰富的、先进的公共体育资源培养了大众对体育的热爱(也是体育市场的重要方面),而商业化的体育则培养出了高水平的运动员,所以美国的体育教育、娱乐体育和职业体育三环相扣,不仅促成了美国高度发达的竞技体育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发达程度。

中国竞技体育要想真正成为反映国家形象的窗口,必须走国退民进的道路,即国家管体育,民间办体育。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来鼓励学校、企业和民间团体承办竞技体育,并依靠体育相关法律构建其良性的竞技体育社会、商业机制,使竞技体育的承办主题能够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获。

[1] 李正国.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J].现代传播,2006(1):157-159.

[2] Vivian Park.National brand and its influe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3] Suman Li.Atheoretical model of national image processing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C].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Symposium coducted at the meeting of 2010 Annual Meeting,New York:1-46.

[4] 金正昆,徐庆超.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外交新课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119-127.

[5] Denise Hewett.The end of Countryship[EB/OL].www.nytime.come,2012-10-02.

[6] Kenneth E.Bolding,Beijing and Olympic Games[EB/OL].www.torontosun.com,2008-12-01.

[7] 郭树勇.大国成长的逻辑:西方大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社会学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5-217.

猜你喜欢
竞技国家体育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我们的“体育梦”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