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华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组以肠胃功能紊乱为基础病理改变、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临床上, 部分IBS患者仅表现为腹痛症状, 而无腹胀、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的改变, 这类肠易激综合征称为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近年来, 随着新型西医药物的不断研发和投入临床应用, 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只能起到短期改善症状的作用, 导致患者频繁就医, 疗效不甚满意。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石龙博爱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40例患者行三联活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入院时, 均行大便常规、内镜、潜血、B超及生化检查等排除器质性病变。其中, 男43例, 女37例。年龄21~67岁, 平均(36.5±8.8)岁。病程1~6年, 平均(2.5±1.5)年。随机将本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 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通便、解痉等对症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行氟西汀治疗, 即予以患者口服氟西汀, 20 mg/次, 1次/d, 共治疗7 d。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行双歧三连活菌治疗, 即予以患者口服双歧三连活菌, 420 mg/次, 3次/d, 共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治疗效果 于患者治疗后,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分别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大便次数1~2次/d, 便软, 成形;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大便次数3次/d, 大便性状正常或接近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大便次数>3次/d, 且大便性状异常。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复发率 于患者治疗后, 分别对两组临床治疗中显效和有效的患者进行6个月的追踪随访,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计量检测数据以(±s)表示, 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 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2.5%,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观察组临床治疗后, 随访期间,22例显效患者和16例有效患者中, 共3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7.89%(3/38);对照组临床治疗后, 随访期间, 16例显效患者和17例有效患者中, 共5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5.15%(5/33)。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 神经、精神、感染因素所致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一般来说, 中青年是高发人群, 其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是肠易激综合征较为常见的类型, 临床上对本症多采用综合治疗, 包括饮食和生活调整、针对主要症状的对症治疗(包括通便剂、高选择性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及解痉剂等)。然而,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15%~20%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 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 患者频繁就诊[4]。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行氟西汀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行双歧三连活菌治疗。其中, 双歧三连活菌主治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慢性肠道疾病, 能够对肠道菌群平衡进行调整, 清除或抑制肠道中致病菌, 降低肠源性毒素, 促进机体对营养的消化, 进而起到治疗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为82.5%,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89%, 对照组为15.15%,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因此, 三联活菌治疗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 且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吴蓉.多塞平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药师, 2011, 6(09): 142-143.
[2]庄晓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辅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7(34): 167-168.
[3]吴立刚.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中外医疗, 2010, 2(27): 69-70.
[4]吴远玉.肠易激综合征护理疗效观察.中外医疗, 2011, 5(11):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