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杰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郊食品冷冻厂厂长
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又受农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空间的制约。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土地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山地多,平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新城和小城镇的建设,农业发展空间及资源的刚性约束越发凸显,统筹安排农业大规模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的集约化、高端化发展,成为“十二五”时期本市农业发展十分紧迫的任务。
加强与京外区域合作。本市农产品生产方面发展空间有限,加上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需要不断从政策扶持、基础建设、技术支撑等环节挖掘潜力;在农产品市场供应和应急保障方面,加强农业区域合作、改善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调控,保障市场的稳定供应,特别是极端条件下和特殊时期的“菜篮子”主要农产品的应急供应。通过本市及外埠基地建设,大幅提高北京农产品的市场控制力,确保蔬菜自给率达到35%,进一步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能力。河北、山西等周边省区农产品主产地区,是首都农产品供应的重要保障区。要建立与城区“菜篮子”产品销售网络相对接,形成首都农产品外埠供应基地网络,以提升农产品市场控制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业发展。
建立环京农产品仓储物流基地。结合《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北京农产品供应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首都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在北京周边建设仓储物流基地,逐步形成以签约基地和产地市场为依托,以河北玉田、涿州、涿鹿、滦平四个县即北京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冷链仓储物流基地为支撑的环北京一小时经济圈体系。每个基地冷库仓储能力平均达到5万吨,总量为20万吨,满足北京市5-7天的蔬菜供应。四个基地的建成,将保障首都安全蔬菜的充足供应;发挥集配功能,为首都各大批发市场的外埠供货车辆提供临时交割场地;实现基地蔬菜在产地加工预冷、分拣、包装和标签等商品化处理,降低蔬菜腐损率,减少市内加工产生的垃圾,改善环境质量;充分利用当地剩余劳动力,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北京市内大型蔬菜运输车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由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和配套资金用于环京农产品仓储物流基地建设,支持基地农产品加工预冷、分拣、包装和标签等商品化处理所需的设备设施和冷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