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视角下预算收入的精细化研究

2013-12-05 04:22:21
商业会计 2013年3期
关键词:经营收入总收入资金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212013)

一、地方高校预算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预算收入渠道狭窄,来源总量严重偏低。地方高校预算收入的主渠道是财政性预算收入,财政性预算收入起着稳定支撑的基本保障作用,但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下,地方政府逐渐降低了自身财政责任,地方高校的财政性预算收入占总收入来源比逐渐降低。地方高校目前主要的发展模式是依靠扩大招生规模,地方高校学杂费收入占全部预算收入来源的比重不断增加,地方高校在扩招和学费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预算收入对于学杂费收入有着较强的依赖。另外,大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申请获批的纵向课题不多。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高校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也不多,相应的地方高校科研预算收入的筹集能力比较弱。地方高校在质量提升建设和预算收入拓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比中央高校要严重,任务更艰巨。

(二)地方高校预算收入的结构单一,管理不完善。经调查,地方高校财政拨款(扣除科研拨款)和学杂费两项收入和占总预算收入的90%左右,而中央高校财政拨款(扣除科研拨款)和学杂费两项收入和占总预算收入的60%以上,地方高校比中央高校高30个百分点,地方高校“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的两元结构比较明显,中央高校的预算收入多元化格局比地方高校明显,成效大。另外,对预算收入的管理不够重视,不能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来管理,不能做到资金的应收尽收、应收早收,造成部分资金体外循环,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地方高校对预算收入缺乏分析和考核机制。目前地方高校对预算支出的情况都会有一套分析和考核机制,而对于预算收入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分析和考核体系。学校每年的预算收入有多少,各个部门预算收入是多少,纵向与横向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学校没有相应的统计和计算。对于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所创造的收入缺乏分析,缺乏监督。地方高校没有把预算收入指标纳入到领导考核体系中来,领导缺乏对预算收入开源的想法,多收少收对领导没有任何影响,造成部分收入流失。

二、解决地方高校收入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依托地方经济,拓展企业资金的预算收入来源。随着教育领域产学研合作的深入,企业资金目前已成为各高校积极争取的主要预算收入来源,获取企业资金的形式主要有科学技术转让和服务、人力资源培训、共建实验室、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以及无偿的仪器设备捐赠、奖助金捐赠或货币资金捐赠。地方高校与中央高校相比,其科研实力和人才实力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其获得企业资金,特别是本地企业资金有着更强优势。所以地方高校应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经济发展战略,强化产学研合作,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获得更多的企业科研资金支持和本地社会捐赠资金。另外,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通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地方支持。地方高校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隶属关系,其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往往具有更强的地方特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度更高。如何针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走一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双赢之路,是地方高校预算收入来源拓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二)加强校友会建设,拓展捐赠资金的预算收入来源。高校捐赠收入,作为高等教育融资的一条重要补充渠道,对解决我国地方高校预算投入不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友是高校社会捐赠的有生力量,但目前校友捐赠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校友会等渠道,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建立校友跟踪制度,最大限度地吸收校友的捐赠。做好校友工作,培养捐赠意识,应从在校生抓起,通过开展各种知校、爱校活动,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渗透爱校意识,加深大家对学校的感情,形成强烈的归属感,为争取未来的捐赠打好基础。在教育捐赠文化氛围的形成过程中,政府应加大力度引导公民,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奖励,如政府表彰、新闻媒体宣传、对捐赠学校和建筑物命名等进行鼓励,营造教育捐赠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加强地方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增加产业投资收入。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校区区位优势,积极开展资产出租出售,通过让渡资产的使用权、资产的空间置换换取资产的增值来获得各项经营与服务收入。另外,随着高校产业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办产业的规模在逐年增加,高校要利用高水平的企业管理理念来管理校办产业,提高校办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加收入分配的额度,从而拓宽预算收入的渠道。目前,随着学校接受捐赠的规模日益扩大,地方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资金净资产总体上逐年增长,账户有时会有大量的余额,资金收益以利息为主,效益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各地方高校可以按照“零风险运行,按规范操作”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基金会这个平台,探讨理财对策,发挥基金会账户的作用,提高基金会资金的收益率。

(四)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发展留学生教育项目。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是一个新兴领域,而在国外,留学生项目已经成为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学校发展的支柱产业。地方高校要学习国外高校的现金经验,充分依靠自身的专业特色,制定优惠政策,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为学校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避免预算外资金的体外循环。“条块分割、分散性”是目前高校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也是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弊端所在,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滋生腐败的温床。它给高校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要改变高校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不良状况,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规定,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对高校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利于高校加强财政管理和严肃财经法规,防止资金流失,提高预算使用效益;有利于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抓好这项工作,学校社会影响得以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得到加强,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改进,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实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是高校加强和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六)加强建设高校收入预算的分析与考核机制。目前完成高校收入预算编制以后,就进入预算的执行阶段。编制的收入预算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预算的执行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分析和考核来进行评价。首先,分析单位收入预算的编制情况,主要是分析单位的收入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以及工作任务和事业计划的要求,是否贯彻了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尽力而为的原则,预算编制的计算依据是否正确可靠;分析单位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主要是分析收入预算执行进度与事业计划完成的进度是否一致,分析比较预算收入数的完成进度,本期实际收入数与以前各期相比,有无特殊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分析单位收入的实际完成情况,主要分析高校的各项收入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执行了国家的收费标准,是否完成了核定的收入计划,各项应交收入收费是否及时足额上缴,以发现超收或短收的主客观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增加收入。其次,收入预算的考核。高校收入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是通过一系列指标进行的,主要指标有:

1.收入预算完成率=当年实际收入数÷当年收入预算数×100%,其中,实际收入数=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一般而言,收入预算完成率越高越好,说明组织收入措施落实到位,资金供给有保证。但比例过大时,应分析原因,是否在测算收入时过于保守。

2.总收入增长率=(当年总收入-上年总收入)÷上年总收入×100%

3.事业收入增长率=(当年事业收入-上年事业收入)÷上年事业收入×100%

4.经营收入增长率=(当年经营收入-上年经营收入)÷上年经营收入×100%

5.事业收入占总收入比率=事业收入÷总收入×100%

6.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率=经营收入÷总收入×100%

地方高校应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增加收入预算分析和考核指标,从而构成本单位完整的收入预算分析指标体系,并将考核指标纳入到领导考核体系中,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促进各项收入指标的有效完成。

猜你喜欢
经营收入总收入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房地产导刊(2020年5期)2020-06-24 06:13:36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公告牌”歌手收入排名
海外星云(2016年11期)2016-06-15 21:34:48
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会计确认和账务处理
企业导报(2015年12期)2015-07-02 08:19:58
生产要素对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海淀园前三季度总收入增长19.1%
投资北京(2014年12期)2014-04-29 20: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