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头与警报

2013-12-05 14:20
博览群书 2013年8期
关键词:段子名著红楼梦

○ 王 蒙

就事论事地说,媒体上报道的《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的排行榜首,《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被命名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必备书目,只不过是个噱头。

可能是我们社会的急剧发展与变化正在引起各式的躁动、浮想、惶惑与无奈吧,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手机上正在出现各种荒诞无稽、似是而非、却又不吐不快的“段子”。段子描写多了,生活本身似乎也正在离奇化,幽默化,段子化,噱头化,同时无所谓化。

最近传播的“死活读不下去的书”,就是这样一类段子的一种。

找3000名网民,多半是青年“网虫”,用微博之类的方式调查“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本来可以有更荒谬更大胆的结果。例如,有许多被调查者根本没有能力阅读甚至少有可能知道其存在的巨书、专业书、古文书、外文书、实用书、应考书等,网调没有提这些,因为这里有默契也有引导,这里要生事要吸引眼球的恰恰是一些如雷贯耳大名鼎鼎的书,是一些已经畅销了几十年几百年或者更长时间的书,是一些一时的畅销书不能望其项背的书。在一帮子微博网青中提到这些他们读不下去的书名,已经证明了这些书的无法绕过、无法否定,已经是经典书籍而不是时尚书籍的胜利。

如所周知,上网的人口是全国人口中较有文化的部分,可是在有文化、相对受过较好教育的人口中,耽于上网者又往往是其中教育文化程度较差的那一部分。从十几亿人口的一个大国找3000个网民博民,搞阅读调查,如同在芭蕾舞团里调查京剧票友的诉求,在寺庙里调查计划生育的措施体验,在黑龙江评选最喜欢的粤剧名角,在新加坡搞征文要求描写白雪一样,太不靠谱啦。顺便说一下3000与全国人口的比例约是1/430,000。

经典并不从数量上取得阅读优势,这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全国知识界、文艺界人士中,有多少人从头到尾读过《诗经》?外国文学的爱好者中,究竟有几多人认真读过伊里亚特》、《奥德赛》与《神曲》?热心于谈论经济问题的人又有几个人认真读过《原富》与《资本论》?

我个人就愿意从实招认,许多中外经典名著,我都谈不到认真与完整地阅读过。只有红楼梦》,我从头到尾不知读过多少遍,而且还要继续读下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与《复活》,虽然被我激赏得五体投地,但他的《战争与和平》,我始终没有足够认真地读完。《追忆似水年华》的头几章叫我入迷,但我也没有坚持读下去。甚至在我国大行其道的《百年孤独》,一连几次,我都是读了四分之三后便不再准备读完了,个中原因不必细说。同时,我绝对不认为我的未读、读而不完,能说明那些名著与经典受到了什么冒犯或贬损,我不认为我的阅读情况于这些经典来说有太大的意义,不认为它值得挂齿。对于那些部头特大的书籍的阅读状况,本不必太在意。经典已经存在了几代、几十代、几百几千代,经典属于永恒,属于历史,属于人类文化与民族记忆,经典名著的地位绝对不是一个什么毫无科学性郑重性可言的微博统计所能撼动的。

顺便说一下,《红楼梦》是在新中国才取得了今天的崇高地位的。胡适对《红楼梦》的评价不高(见胡适与高扬的通信),谢冰心也曾经亲口告诉我:“我最不喜欢《红楼梦》了。”谢老的青年时代充溢着爱国救亡激情,她耐不下性子读卿卿我我、吃茶饮酒的《红楼梦》。

伟大如谢冰心,她的不喜《红楼梦》也没有给名著任何损害。我们还可以举出例子,托尔斯泰极其不喜欢莎士比亚,陀斯妥耶夫斯基不喜欢屠格涅夫与别林斯基,颇有人不喜欢鲁迅却不一定是由于思想反动,而与我相识的当红作家中,不止一个人没有读过《红楼梦》,其中有同代人,至于年轻一代二代,更多。

但这一八卦新闻又不全是无聊。信息手段的突飞猛进,正在改变着阅读特别是青年人的阅读习惯。获得信息的便捷化、舒适化、批量化、海量化、一体即统一化亦即人云亦云化,在扩大着文化民主、群众监督、信息共享的同时,也正制造着阅读的浏览化、接受的浅薄化、思考判断的匆忙化、精神能力的退化、思想认识的碎片化、非专注化、传播与相互响应的平均数化即非深刻化非独到化非精英化非高端化,还有所谓公意的廉价化乃至极端化煽情化大呼隆化起哄化。

阅读可能是消遣,但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劳动。它是学习与自我的洗礼,它需要一定的精神的紧张度,它需要“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它需要提升自身精神品质的攀登志向,它需要类似沐浴焚香、明窗净几、聚精会神、碧落黄泉、四方八极的庄重、虔敬、钻研、想象与求证、复核的过程。而某些网民网青网虫们正在被培养成有谈资无学问、有信息无思想、有口才无见识、有段子无真知、有小品无大戏、有说法无头脑,快餐型、逗嘴型、万事通型、绝对不负任何责任型直到谩骂型的“聪明”的白痴。

还有一个严肃的问题,在市场与传媒的热闹红火的同时,在领导者越来越将文化建设看重、追求文化事业产业上的政绩的同时,我们需要有更专业更高端更深刻更有见识也更有公信力的文化大家、专家、师长。他们必须发出声音。文化如海,有浅层次的海藻浮萍,也有深处的珊瑚乃至“定海神针”;文化如山,有山脚下的杂草也有山顶的雪莲巨石昆仑玉。至少,我们的大学,我们的科研机构,我们的文艺团体,应该鲜明地坚守文化品位、阅读品位,哪怕做到的只有一部分人,仍要坚持不懈地提倡真正的文化经典,令那些因无知与愚昧而获得点击率的白痴行动更收敛些。

我们还可以思考另一个问题,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考验经典呢?还是经典与人类的全部文明正在考验信息技术呢?在信息化社会,中国还有没有可能出现类似先秦的百家争鸣的盛况?欧洲还有没有可能出现类似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盛况?在亿万网民收段子、尚恶搞、开展恶毒对骂将智力发挥到“翠花上酸菜”与“你妈叫你回家吃饭”的时刻,究竟还有几多人在维系人类的与中国的文脉,我们究竟将拥有怎样的文化阵容文化品位文化质量?我们不能不认真地思考一番了。

猜你喜欢
段子名著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国外名刊名著
别样解读《红楼梦》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