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 山西太原030031)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务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专业,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适应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需要。2011年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采用“2年国内教育+2年国外教育”的模式培养国际会计人才。为了配合学生两年国外教育,在两年国内教育阶段势必要开展会计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指使用双语或多语种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前沿动态,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也符合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要求,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然发展趋势。
然而,独立学院在教学师资力量、学生基础水平等条件制约下,应该采取何种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特别是在哪些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决定着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下去。本次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我院会计专业教师与学生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认识情况,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施现状进了分析。
国家级重点课题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组于2006年5月调查了135所普通本科院校,有132所院校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平均开设双语课程44.2门,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课比例接近3/4。其中,三年级开设的最多,其次是二年级、四年级、一年级。调查结果还显示有67.4%的学生对目前双语教学的质量表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学生通过双语课程,提高了外语水平,开阔了国际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掌握了前沿的学科知识。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双语教学的成功之处。
参考上述国家级重点课题的调查研究,笔者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专业34位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向会计专业学生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一年级至四年级每个年级50份,收回197份调查问卷。本文主要从“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必要性”、“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和年级”、“课堂英语授课比例和考试方式”、“教材形式”等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于教学目标的调查结果显示,50%的教师认为是“开拓国际视野”,41.18%的教师认为是 “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选择“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和“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比例最低。74.62%的学生把“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作为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其次是“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占比41.12%,然后才是“开拓国际视野”和“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可见,实施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被调查的教师和学生中,70.6%的教师和81.7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教师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态度明确,有67.65%的教师认为“应根据自身条件”适时开展双语教学。调查结果还显示有70.05%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会增加学习负担,被调查的学生中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比例为38.58%,只有5.08%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选择没必要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英语能力不高,担心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独立学院一、二年级开设的基本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主要在三、四年级开设。调查结果显示,38.24%和29.41%的教师分别认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认为 “公共基础课”适合的有11.76%。相反,32.9%的学生选择“公共基础课”,比例最高,21.83%的学生选择“专业基础课”,16.24%的学生选择“专业课”。国家课题项目的调查结果中选择“专业课”的学生比例最高,占31.7%,其次是“专业基础课”,占比28.4%,“公共基础课”占比14.9%。商务学院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程相对重要,倾向于选择相对不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来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35.29%的教师认为“三年级”最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认为“二年级”和“四年级”适合的比例都是17.75%,认为“一年级”适合的比例最低,占5.88%,教师普遍认为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英语四级的人数多,英语能力较好,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二年级”适合的比例最高,占33.50%,其次是“一年级”,占27.92%,选择三年级(14.72%)和四年级(5.08%)的比例较低。国家课题项目的调查结果中学生主要选择 “三年级”适合,占比50.9%,“一年级”比例最低,占3%。这与上述开设课程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教师倾向于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学生倾向于在低年级基础课程阶段开展双语教学。
被调查的教师中,55.88%的教师认为英语授课比例应在30%左右,只有5.88%的教师认为比例应为50%-80%左右。国家课题项目的调查结果中,38.7%的教师认为比例应在50%-80%之间,26.6%的教师认为比例应为30%左右。被调查的学生中,50.25%的学生选择比例在30%左右,37.06%的学生选择英语比例在50%-80%。国家课题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选择英语授课在50%-80%的比例最高,占46.1%。商务学院教师选择30%左右的比例主要考虑到学生对双语教学课程的适应和教学效果。
对于“考试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47.06%的教师选择“外文命题,外文答题”,其次是“外文命题,自由作答”(占26.47%)和 “外文命题,中文作答”(占14.71%)。39.59%的学生选择“外文命题,自由作答”,其次是“中文命题,外文答题”(占 23.86%)和“外文命题,外文答题”(占 15.23%)。 “外文命题,自由作答”和“外文命题,外文答题”的优点在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答题自由度,充分考核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对于自身英语阅读能力比较有信心,但是对于英语答题的能力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缺乏信心,因此倾向于选择“外文命题,自由做答”。
此外,关于“选用教材”的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教师选择 “原版教材加中文注释的导读本”,23.53%的教师选择“国外原版教材”,20.59%的教师选择“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国家课题项目的调查结果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赞成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占60.6%);其次是“原版教材加中文注释的导读本”(占43.1%)。开设过双语教学的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国外原版教材”,主要是考虑“原版教材加中文注释的导读本”基本是中英文对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中文的依赖心理,会降低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一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占主导性的地位,但是,双语教学的开展还必须考虑学生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专业课程中会计专业知识比较晦涩难懂,如果教师再用英语讲授,就必须考虑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在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要更正学生对双语教学错误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循序渐进的开展双语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应该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在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上,商务学院的学生避开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认为公共基础课适合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学生可能认为双语教学就是用英语上课,这是对双语教学的误解。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工具,教授会计专业知识,与大学英语课程完全不同。
2.双语教学中应保证英语授课比例。对于授课过程中英语授课比例,商务学院的学生普遍选择30%。这与教育部对于双语教学的相关规定存在很大差异,一般认为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授课比例应基本保持在50%左右。这说明学生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学生担心如果英语授课比例过高,听不懂授课内容,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首要考虑使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双语教学。
3.双语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商务学院的学生认为影响双语教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和“教学环境和条件”。这体现了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的不足。双语教学中“教师”是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1.师资力量制约着双语教学的开展。在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难点问题是师资力量。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具备扎实的英语运用能力,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高质量双语教学的保证。为了开展双语教学,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钻研专业知识,阅读大量的专业英文书籍,积累足够的专业词汇知识,才能用英语将专业知识讲授给学生,开展过双语课程的教师认为这样的压力比一般讲授专业课的压力要大很多。因此,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是双语教学当务之急的工作。
2.专业课程的选择影响着双语教学质量。双语教学专业课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独立学院要配合会计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重点考虑是在专业基础课开始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还是在专业课以后再进行相关课程的开设。教师们普遍认为应该在三年级以后适合的专业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这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英语运用水平也相对较好。
3.英文授课比例和教材的选择决定双语教学的成败。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实际的英语能力水平,商务学院的教师普遍认为将英语授课比例保持在30%。这一比例不太符合现阶段双语教学的要求。随着现在入校学生英语水平的逐年提高,在实际开展双语教学中,教师授课时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英语授课比例,逐步提高英语授课比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关于教材的选用,现阶段加中文注释的导读本较少,原版教材相对更多一些,独立学院开设过双语教学专业课程的教师较少,对双语教学教材关注度较低,教师在实际开设双语专业课程后,应该对教材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