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需求及其模式研究

2013-12-04 18:45刘斯漾
成人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刘斯漾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广州510507)

一、引言

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并成长起来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进,农民工内部分化为两个群体,老一代农民工逐渐回归家乡,新一代农民工悄然登场。这批年轻的农民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普遍在16周岁与30周岁之间。按照全国总工会2010年的相关统计,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职工总人数中占比已将近一半,有1亿多,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指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通常来说,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主要表现为: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在户籍制度的制约下难以得到满足;职业教育与培训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等等。[1]其中,教育与培训问题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也是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我们既要深刻认识新生代农民工巨大的职业教育需求,也要结合实际深入挖掘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等的教育和培训。无论是就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而言,还是就其所在的企业甚至整个社会而言,职业教育都具有潜在的巨大需求。

1.就农民工个人而言,有通过职业教育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水平、扩展职业发展路径的需求

由于来自农村且父母收入水平较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已有调查数据显示,这一群体中以初中文化水平者居多。[2]因此,他们进入大城市中绝大多数从事低门槛的体力劳动型工作,如建筑工、制造型企业的一线生产工、餐饮服务员等等。这些工作可为他们提供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工资收入,但发展平台极其有限,很少存在向上游岗位跃升的空间。对在个人追求方面已与老一代农民工拉开明显差距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这类工作显然不够理想,不可作为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平台与载体。那么,要获得技术含量稍高的工作,他们需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可行的途径是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对技能型工人的需求与日俱增,近些年频繁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就反映出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要提升自身价值并实现自身价值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和需要。需注意的是,职业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意义,除了在于对职业技能的学习,还在于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思考和选择。已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职业规划不明确和频繁更换工作的问题。[3]就业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农民工在城市的归属感与工作满足感。他们需要通过相关的职业指导来逐步明确自身职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职业教育必不可少。

2.就企业而言,有通过职业教育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需求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谓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企业有想方设法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内在需求。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知识与技能水平偏低,因而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由此导致了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尽管可通过各种渠道的招工来尽力解决问题,但若雇佣过多的技术熟练型工人,则企业需付出的工资成本将大幅度增加,而若雇佣过多的非技术熟练型工人,则企业的效率又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非技术熟练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一方面,这种方式既最大程度地挖掘了现有员工的个人潜力,同时又因其自身价值实现的提升,带给其对工作满意度与成就感的提升,内心的幸福度也因此提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使企业得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留住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骨干技工,减少因高级技工频繁更换而产生的损失,实现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4]

3.就整个社会而言,有通过职业教育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快市民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需求,也有通过职业教育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

一方面,城乡一体化本身意味着在农村闲置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非农产业转移。这种转移不光是城市劳动力总量的增多,更是城乡劳动力的相互融合,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并在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等方面逐步向城市劳动力靠拢,并最终实现身份由外来农民向本地市民的转化。显然,职业教育通过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有助于缩小他们与本地市民间的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保证劳动力数量增加的同时,更要保证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它是要素分配不断优化、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知识积累不断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的经济质变过程,它尤其离不开产业工人(在我国当前主要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技能的提升。[5]因此,要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首要之务就是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使他们成长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一定技术专长的现代产业工人。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均表明,职业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当中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在于,供求严重失衡,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机构缺乏、职业培训模式单一和职业培训内容与农民工职业中所需技能不相符等方面。[6]因此,要使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需求得到合理满足,并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就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劳动力群体的独特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多元化的教育和培训模式,使教育和培训本身能真正作用于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总的说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应以能满足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工作岗位的用工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培训质量为重点,在政府主导之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1.校企合作培训

该种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培训院校与用工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培训内容与用工单位的生产实践紧密相关。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训院校要通过广泛的调研与深入的研究,将用工单位典型工作岗位的要求提炼出来,明确相关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点,经与用工单位共同研究形成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点内容与目标。通常,培训院校要基于该重点内容和目标,开发出能够符合用人单位需要、贴近岗位工作要求、贴近实际生产过程、贴近农民工现有知识水平的技能培训教材。同时,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出发,开发出有关法律知识、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和人际交往知识的公共课程教材,从而丰富农民工的培训课程。

在该种模式下,校企双方除合作开发培训教材之外,还可合作培养师资。承担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任务的学校可每年轮流选派教师脱产到用工单位进行一段时间(如半年)的挂职锻炼,其余教师进行半脱产的挂职锻炼,从而使得全部培训教师均具备企业实践经历,因而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切合实际更有效的职业指导。培训院校还可直接从用工单位的生产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通过对兼职教师定期开展职业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7]

校企合作培训还存在另一种独特形式叫“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在该方式下,培训院校根据某单个用工单位的需求,安排培训课程。合作的用工单位全程参与培训院校教学管理全过程,并向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设备和部分技术型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承担技能课程教学任务,帮助培训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培训课程改革,并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

2.校地合作培训

该种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培训院校与某地方政府密切关联,共同参与对技能型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在该种模式下,通常校地双方会签署合作协议,就共建实习基地以及就业、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资源共享,多形式、深层次地进行全方位合作。地方政府享有优先选拔院毕业生的权利,同时为培训院校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和必要的条件,并从业务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抽调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培训院校则提供技术及人员培训服务。

3.以供给带动需求式培训

从政府角度而言,要积极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可通过主动提供多方式、多层面的培训渠道和培训课程等等来实现。这种培训模式可称为以供给带动需求式培训。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首先要办好辖内的就业服务机构,通过机构为新生代农民工及时、公开地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相关信息和咨询,同时可尝试在机构内部开展多种类型的职业培训班,直接为农民工提供方便可信的教育平台。除此之外,政府还可充分动员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及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与具有用工需求的各行业企业相关联,鼓励各院校到企业当中或职业中介场所开展职业规划讲座和招生信息宣传。对于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较好职业发展的典型案例,政府可通过物质和精神鼓励等方式予以鼓励和宣扬,从而带动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职业培训的队伍中。

另外,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具有潜在的巨大需求,但实际真正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农民工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培训时间往往与工作时间相冲突,工作的劳累也使一部分农民工心生惰性。因此,为了适应和配合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特点,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具体培训教学中,提倡采用分段式教学培训模式。一种是时间分段,即在农民工空闲的时间,提供半天或全天、周末或晚间的不定时培训;另一种是学期分段,即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要,为在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阶段式培训,按需施教,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不定期培训。[8]

四、结束语

从以上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需求的分析可知,无论是对农民工个人,还是对企业和整个社会,发展职业教育都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能否有效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需求,既关乎农民工个体的发展,也关乎企业的发展,更关乎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涉及职业教育模式的选择。在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下,职业教育模式的选择须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必要辅助,培训内容与企业用工需求要相符,培训形式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特点和工作特点要相符。

上述的三种职业培训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独特优势和各自适用的环境。在现实中,这三种模式可同时并存,并相互交叉地采用,以更好地利用每一种模式的优势,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最方便有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1]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

[2]储著源.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19-22.

[3]黄晓赟,马建富.基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4):69-73.

[4]夏良玉.论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培训[J].教育评论,2010,(3):22 -25.

[5]余幸辉,孙志河.农民工职业培训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4):55 -58.

[6]周盈孜.我国职业培训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失衡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3):220-222.

[7]栗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5):34 -55.

[8]郭金耀,王高峰,陈娜.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探索[J].成人教育,2013,(1):42-43.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