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年鉴撰稿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3-12-04 16:58胡宏宾
办公室业务 2013年6期
关键词:年鉴单位工作

文/胡宏宾

年鉴撰稿 (编纂)作为办公室工作职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进一步客观、真实地记录好本地区、本单位经济社会建设、行业改革发展进程,更好地发挥年鉴存史、资政、教化作用,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工作体会,针对办公室年鉴编纂工作的创新及相关撰稿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创新撰稿理念,立足 “四求”上层次

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历史性、现实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能及时记载总结过去,把珍贵的史料留给后人,而且还能借助年鉴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科学预测未来,对指导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在编撰年鉴及稿件时必须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做到 “四求”:

首先,要 “求真”。要坚持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编纂工作,用正确的政绩观看待实践,用存真求实的态度明辨真伪,做到不溢美、不隐恶、不掺水分、不哗众取宠,以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记载历史,使年鉴成为本地区、本单位的历史记录,为以后的发展起到 “存史”的作用。

其次,要 “求精”。要实施精品战略,做深栏目,做全内容,做好设计,做高质量。要严格遵循编鉴工作的基本规律,把握框架策划、条目设计、单位组稿、编辑校对、装帧印刷等各个环节,确保政治观点正确、体例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系统、资料翔实可靠、文字流畅精炼,确保年鉴具有较高权威性、学术水平和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第三,要 “求新”。要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促进工作创新,加强对地情的研究、行业发展的研究以及编鉴理论的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加工、储存资料,推动编鉴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实现年鉴资源互联共享,提高年鉴的社会使用度和认知度。要善于挖掘有价值的东西,及时汇总综合,集零为整、化偏为全,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材料,这样的稿件才会有深度。

第四,要 “求特”。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要善于从貌似平淡的工作中发掘出闪光点,以独特的视角进行审视,加以提炼、升华,才能编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编研材料。编纂人员应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编写模式,在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前提下,在 “特色”上下功夫,资料价值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材料,一般来说就是比较好的材料。

二、树立精品意识,把好 “四关”保质量

作为年鉴编纂者应树立精品意识,严格实行把关责任制,以主人翁的姿态把好质量关,对报送的稿件严格把关,严格审核,切实把好组稿关、编辑关、校对关、数据关以及政治关、事实关和文字关,为确保年鉴的编纂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是把好内容关。年鉴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对经验和成绩不能随意拔高,对问题和不足不能刻意掩盖、回避。要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夸大,不能缩水,更不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要遵循 “述而不论,寓论于史”这一年鉴编纂基本方法,即寓观点于所记述的事件当中,对事物的褒贬,不能由编纂者作评论,只能用资料说话,行文必须字字有据,不可一字无本,更不能以议论代替事实。条目是年鉴的基本细胞,信息的实际载体,也是年鉴记述事实的基本手段和表现形式。条目的设计及内容的选择一样要遵循其基本要求。条目设置的基本规范可概括成 “三个为主,三写三不写”,即:以我为主,写自己不写别人;以职能为主,写实况不写应酬;以 “三重” (重要、重大、重点)为主,写典型,不写琐事。“以我为主,写自己不写别人”指的是地方综合性年鉴、行业性年鉴反映的是地方、单位广大干部群众从事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活动。地方 (单位)党政领导、广大干部群众是这个地区 (单位)的 “主人”,当然是年鉴要记载的主体。如凡由本单位组织、发动、承办、开展的各项工作 (工程)活动都可以写,凡应酬性、礼节性、参与性的内容则不必反映,应由主要组织者和发起单位撰写;本单位不是主要发起、组织单位的,只需要在有关内容中提及或在概述中有所反映即可。“以职能为主,写实况不写应酬”是指年鉴记载的重点是当年度广大干部群众改造自然、发展经济、推动历史前进的业绩,凡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组织发动、开展的各项工作、活动、工程都应该写。而事情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有重有轻,每个部门应按照行政区划和单位职能写与自己职权有关的内容。“以 ‘三重’为主,写典型,不写琐事”是指在职能活动中以本单位的中心工作、重要活动、重大事情为主。在本单位组织、发动或开展、主办的各项职能活动中,应选择重大的、重要的、重点的、影响大的作为典型条目。每个典型都可以写一个条目。而一般 “小、次、轻”的内容可以综合概括,写上几句不致遗漏就可以了。

撰稿人如何选择条目的内容?一个行业或部门一年内发生的事情很多,但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都写进年鉴里,基本要求就是立足 “全” “大” “要”“新” “特”五字。“全”是指对上一年发生的事情或所做的工作要进行全面回顾,着眼全局,掌握全面情况。选题的视野要广阔,选材的范围要宽泛,搜罗材料要齐全,还应收录本单位所在的全行业的情况。“大”是指上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举办的重大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工作或举措等。“要”是指上一年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做的主要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发生的主要变化。“新”是指过去未曾有过,上年发生的新情况、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新问题。“特”是指上一年发生的具有年度特点、地方特色或行业特殊性的事情,以及那些特别的事件,如突发性重大事件、自然灾害等。

二是把好文字关。过好 “文字关”是对年鉴编纂者最起码的要求。每个撰稿人、编辑都要对自己手中的材料稿件进行精雕细琢,经过把关、修改,使材料更 “准” 更 “实”。“准” 主要指用词准确,逻辑严密。各种名称要用全称,如有需简化的,在第一次出现时用括号说明。“实”即实事求是,真实可靠,语出有据,不弄虚作假,不说套话、大话、空话、废话,要确凿可信,朴实无华。

三是把好政治关。如果说 “真实”是年鉴的生命,那么 “政治”就是年鉴的灵魂,如果灵魂 “出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作为一名年鉴编纂者不仅要有精品意识,更要有政治敏感性。这种政治敏感性就是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为把好年鉴的政治关,避免年鉴中出现政治性错误,一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政治观点是否正确。二是入选资料中的人和事是否有政治问题。三是有无违反法规、政策的地方 (特别要注意不要违反民族政策)。四是有无不良的国际影响。五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级领导人以及单位领导人的排序是否有错误。

四是把好保密关。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要注意年鉴稿件中是否有泄露国家机密的问题,即要过好一个“保密关”,如一些未准公开的科学技术,以及内部文件、未经公布的计划等内容是否在初稿中出现,一旦泄露会造成不良后果。对是否涉密把握不准的内容要经单位保密管理部门 (机构)鉴别后再决定取舍。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 “四力”提技能

年鉴要创品牌、出精品、有特色,编纂人员承担着主要的责任,既需要在撰稿、编辑环节上下大功夫,更需要深化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即在把握时势能力、知识储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四种能力上有较高的素养。

一是把握时势能力。无论是地方性综合年鉴,还是行业性年鉴的编纂工作,都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反映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这要求撰稿及编辑人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敏锐的洞察力,不断深化对发展形势和地情特征的认识,注意捕捉各地、各部门加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新举措、新亮点,忠实记述各地各部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社会的事例。

二是知识储备能力。指的是知识积累和素养。撰稿及编辑的知识涉猎面要广,即要求有广博的知识,它包括理论知识储备、写作知识储备、科技知识储备。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要提升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较高的文字综合能力,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年度工作情况能理清思路、分清主次,对条目编排能把握分量,会捕捉 “重、大、特、新”的信息资料。

三是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要做好年鉴编纂工作,就要编纂者具备敏锐的政治判断力、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会用客观理性的手法忠实地记录历史,从以鉴后人的角度去把握、去编写。

四是组织协调能力。要求年鉴编纂者在社会关系方面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通畅的信息源,及时了解行业、部门的新情况、新发展。在年鉴的编纂过程中应及时加强同其他管理部门的工作联系,拓展年鉴编纂队伍空间,逐步在他们中间建立和扩大撰稿人员队伍,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努力扩大覆盖面。

诚然,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牵涉单位 (部门)多,工作要求高,从撰稿到成书要经过许多程序和环节,需要多部门参与和配合,可以说是 “众手成书”。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科学组织,才能保证编鉴工作顺利开展。各地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争取当地党委的领导,把年鉴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纳入各地、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管理,按照“五到位” (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要求,扎实开展好这项工作。

古人云:“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年鉴发挥着 “编鉴为用、编鉴育人”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年鉴社会效益,为各地经济社会提供现实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干部、管理者的重视。如地方综合年鉴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床头案前必备的工具书,在对外交往中也成为反映地方现状的一张 “名片”。古人云 “立言不朽”。年鉴编纂者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事业发展历史的记录者,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不但需要有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政治责任心,还要具备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的无私奉献精神,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做好做实,充分发挥年鉴的资政、存史和育人作用,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猜你喜欢
年鉴单位工作
2020 年各省(区、市)主要水果产量与变化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不工作,爽飞了?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选工作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