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研究

2013-12-04 11:14孟铁鑫
成人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导向课程体系职业

孟铁鑫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18)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强调按照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来选取教学内容、序化教学体系。这一课程建设理念遵循了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克服了学科化课程体系的弊端,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因此已经成为今后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一、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意义

1.体现了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最新理念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从实践来看,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职业指向性较强,比较适合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来进行课程的系统化开发。当前,很多高职专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取得突破,延续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诸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与实际岗位需要联系不强,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影响了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也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解构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未来的实际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并将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贯穿其中。

2.有利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是我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其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毕业生职业关键能力缺乏、专业素质不全面、职业素养偏低等方面。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的缺失便是其中重要原因。因此,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高职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和优化设计,整合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从而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大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益。同时,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培养下,高职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必将获得提高,有利于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特征

1.教学组织制度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导向思维,以行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来选取教学内容,设置课程顺序。这种课程体系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等特征,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求有一套涵盖教学内容选取、教师人事管理、教学监控评价等多方面的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来统筹协调,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机制上,更加灵活和有弹性,按照行业的工作流程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情境、项目指导;在对教师的人事管理上,由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所具有的职业性特征,有时候一门课程涉及到多个场地、多个情境、多位教师,因此在对教师的津贴分配、绩效考核等方面需要突破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2.教学方法多样化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有效实施的基础是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互动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分组讨论、实地调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强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应变技能。

3.教学环境一体化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下,加强学生与行业的实际联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为学生创设与工作现场环境相一致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充分感受到全真的职场环境,对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各种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做一体的职场环境下,学生通过边学、边练、边思考来实现理论知识的获得和实践技能的养成。

4.考核评价多元化

有别于传统的学科课程考核模式过于重视书面考核,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体系的考核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首先,体现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特色。评价的主体既有任教老师、学习小组成员等内部成员对学生某一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运用能力等做出评价,更有学生实习的企业、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外部成员对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加以测评。其次,将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另一大特色。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能有效地避免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与行业工作实际相脱节的弊端,使学生在毕业后就能持证上岗,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三、高职教育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途径

1.校企互动,构建符合行业工作实际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构建课程体系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只有在校企双方实现充分而有效的互动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丰富和创新,课程体系才能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的参与程度决定了高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校企互动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比如酒店管理专业,可以请酒店企业参加多种形式的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内容的研讨会,听取酒店业内精英和技能高手的建议,及时掌握酒店行业的最新变化情况,进而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的结构及教学内容;邀请酒店骨干直接参与课程的研发,尤其是在真实的工作场景设置、学习情境创设、工作案例获取等方面,充分发挥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的能力,使课程体系开发取得预期的效果。

2.多管齐下,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执教能力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里,单纯性的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而是把使学生掌握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放在了教学的核心位置,这就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为教师的角色转变提供有效的平台,通过吸引具有企业背景的专业人才、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等多种途径为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组织之间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骨干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或短期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结构和水平,同时,也可以聘请企业的业务能手来学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内涵。专业教师首现要主动转变自身角色,从授课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次要抓住各种与行业密切接触的机会,了解行业的发展态势、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强化行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

3.课证融通,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教材

教材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沿用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教材,有的甚至和普通高等院校采用相同的教材,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在类型和层次上的特色。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下,能否开发出顺应课程体系要求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材开发的内容上,可以考虑和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由于职业资格证书更直接而准确地反映了企业实际工作的标准和规范,所以如果能将这些职业证书的考证要求和课程教材的编写融合起来,就能实现高职教育所要求的“理论—实践—技能考证”三者有机融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率,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就教材开发的流程来说,可以采取分阶段实施的方法,在前期将课程内容以讲义的形式试用,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企业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多次修改,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后期可考虑经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样能够保证所开发教材的及时性、实用性。

4.三位一体,建设兼具教学、培训、对外经营等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训场所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高职院校的实训场所虽然与真实的工作场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受到资金、场地等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软件上还是在硬件上都与真实的企业工作现场有较大的差距,这显然很难符合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习即工作”的理念。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模拟客房、模拟酒吧等实训基地可以进行重新定位,将其打造成为融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和对外经营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样就能使教学内容与真实的工作融为一体,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1] 杜芳.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40-142.

[2] 胡晓晶,俞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1-22.

猜你喜欢
导向课程体系职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职业写作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我爱的职业
犬只导向炮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