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中企”实训基地 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2013-12-02 05:37黄毅英蒋梅玲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基地

黄毅英 蒋梅玲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设特色专业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推动“校中企”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是职业教育面对的一大难题。为了破解这些制约学院发展的难题,学院领导班子和各系部负责人进行了多次讨论协商,并与多家企业接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校中企”的合作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校企共建“校中企”教学实践中,学院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作企业的选择。学院是广西供销合作联社系统唯一的高等职业学院,担负着服务“三农”的重任,培养服务“三农”的技能型人才是学校需要实现的目标。基于此,农产品流通企业便成为学校理想的合作者。在众多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企业中,学校最终选择了广西特产网。该企业专业致力于广西各地土特产品的整合、开发、推广和销售,坚持走在线与离线服务相结合的路子,通过产品销售实现收入,用电子商务先进的手段成功地支持了广西土特产这个古老的薄弱行业的改造。既体现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又体现供销系统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思路。

二是合作实训基地的创建。2009年,学院与广西最早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商广西南宁桂特商贸有限公司(广西特产网)建立校企合作关系,2011年,共建校内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该项目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高职教育理念引领下,构建了一个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农产品流通生产性实训基地系统化建设方案。

基地下设农产品流通运营实训中心(大卖场、淘客部、产品信息采集部、网络推广实训区、展厅)和流通岗前实训中心(运营及顶岗实习区、岗前实训区),运营实训中心由企业负责日常生产运营管理,流通岗前实训中心由学院负责管理和培训。实训基地目前已完成两期建设,一期主要针对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岗前实训中心建设,已于2011年12月完工,既能让学生到岗前实训中心进行系列岗前工作任务实训,又为企业提供日常生产运营员工培训工作。二期主要对原有实训室设备和环境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实训环境,进一步深化与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广西特产网的合作,实现了校企之间互惠互利,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赢局面。

依托实训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学院组织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在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公司(实训中心)运营实际,由核心课程、核心内容先行切入,不断深化课程内涵,然后一边总结经验一边将其他课程有条不紊地逐个切入,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完善主干课程内容及资源库建设,建立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专业建设与课程一体化体系。一方面,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且自行设计的内容,针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设计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另一方面,根据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紧密结合当地农产品营销的发展和趋势,在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突出一些特色课程,实现教学内容职业化、实践教学社会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从而带动全专业的一体化建设。

依托实训基地,实行教师与企业员工通过角色互换、双向融通,实现无界化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教师通过参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商务运营,了解企业经营过程、熟悉企业各个岗位的能力要求、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不断提升,促进了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带领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参与基地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完成企业工作任务。二是企业员工通过参与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了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并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能力考核标准融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实践教学先进性、实用性、时效性,建立了一支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掌握职业教学规律的兼职教师队伍。

助推行业特色专业建设。在行业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专业老师深入调研,多方面吸收来自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专业建设意见。

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该专业围绕广西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服务“三农”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需要,充分发挥供销系统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坚持“依托行业、立足三农、面向区域、兴农宏商”,深化实施“突出核心、螺旋发展、五向并驱”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01年成立以来,与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方面进行了有效合作,建设以校企合作单位为支柱,以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拓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基地。

多年来,该专业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工作,先后为南宁市供销社、广西特产网等多家企业制作网站,使这些企业单位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发挥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训专业技能人才的作用,与供销系统紧密联系,为武鸣县供销社、柳州市供销社等各个行业单位,开展农民经纪人培训和农产品营销人员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等服务,5年来,共参与6届农民经纪人培训,培训人数达246人,专业影响力开始辐射到广西供销系统及各类农产品经营行业。

在与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中,学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下企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人上讲台,从而形成企业和校园共通的“双师、双栖、双岗”教学团队。

学院探索了实战型、零距离的校企共建农产品流通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了综合性、跨专业、充分利用资源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的运作形成了一个学院、学生、企业和社会四方共赢的格局。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利用学院教学条件优势实施对加盟商和各级员工的培训,提高销售能力,增加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在高校学生队伍里培养和储备企业干部,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借助与高校的合作,提升企业在网络的可信度,同时可以借助校园师生的口碑传播企业提供的服务,促进企业销售的提高。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参加真实环境的技能训练,减少外出训练的花费。可以了解到农产品流通全部过程所有环节,还有自己的相关科目老师和企业的老师指导;可以有大量的机会与产业链上的企业家接触,分享企业家成功的经验,为将来创业打下基础。还有机会获得在产业链企业就业的推荐;通过实战型实训并顶班工作,学生毕业已经具备相当的工作经验,很快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就业将会获得更多优势。

对于社会来说,项目为产业链输送一批批有实践技能的人才,让产业链上的企业解决后继乏人的局面。由于不包分配后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就业方向,很多学生不一定会在三农行业就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三农行业就业,自然会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在合作过程中,还会运用电子商务改造传统行业企业的思想,将来无论在任何行业就业都会将电子商务思想带到该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然,最大的受益方还是学院与学生。比如,依托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使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2011年被评为学院特色专业,被教育厅确立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并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2012年,该项目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而“校企共建农产品流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事实证明,“校中企”实战型实训基地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实训项目存在的多方面不足,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效地促进了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基地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