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贵军
作为具有百年护理教育和30年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学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医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始终坚持面向医疗卫生技能型岗位、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终身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为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医药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重视素质教育 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一所医护类高职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终致力于人才素质培养创新,并结合专业特色,创造性地将体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强调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够让素质教育流于形式,而是要将其落到实处。就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相结合,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实践中,学校通过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修养,以及运动技术水平。对于体育健康意识长期较为薄弱的学生,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先从提高其体育意识入手,帮助其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针对医学院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过分偏重于竞技运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过于封闭呆板等弊端,学校领导认为,医学类职业院校不是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目的,而是以培养能够适应医护类工作为目的,因此必须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开展体育教学实践。设立实验班,在实验班内开设特色体育教学。实验班的教材,在内容上不过分强调技术性,并且增加了趣味性和实用性。对于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要求学生了解而不要求掌握。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损伤。
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办学中,学校以科学性、指导性以及时代性作为编写教材的基本原则,从有利于身心健康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同时,运用体育心理学方法,以锻炼身体的方式改善学生心理状况,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增加体育项目,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范围,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同时,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优化考核方式。体育教学的传统考核方式是以单项成绩为标准的,实际上是非常不科学的,也正是因为这种考核方式,导致了长期以来体育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长期流于形式。对此,学校从优化考核方式入手。学生可以任选一项作为考核的内容,占考核成绩的30%。体育项目考核完毕后,学生必须参加能力考核,占考核成绩的40%。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作为考核内容,占考核成绩的10%。考核中增加了笔试部分,笔试考核的内容主要以体育理论知识及科学锻炼方法为主,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而是希望以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从而有助于其今后的工作。
此外,学校还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趣味性体育教学,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量,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娱乐活动。
优化课程设置 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领导认识到,应当让学生来选择课程,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尽管,这种动态的教学模式,无疑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并且让整个教学活动充满各种变量。但是,只要是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尝试,学校都应该全力以赴。
为此,在确定课程内容前,学校充分调研了学生的兴趣及喜好,发现学生们普遍倾向于小组学习。据此,学校缩短了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以给学生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从事练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适应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及工作。
同时,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医疗体育与康复体育学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康复保健运动处方处理专业中,增加了瑜伽形体课程;康复专业开设了太极拳、气功等课程;营养专业开设了运动与饮食课程;美容专业开设了交谊舞和有氧舞蹈课程;针灸推拿专业开设了辅助器械运动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调节自身的身体状况,同时能够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帮助更多的人恢复健康。
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从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从创新教学组织结构入手,采用分课分班的形式,打破原有的教学组织结构,使其变得更为灵活,更加适应专业的需求。例如,一年级时,学校根据专业发展要求,将学生们大致分为基础素质班和专项基础班。基础素质班的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对于体育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学院会将他们集中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专项基础班则是致力于为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同时为二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二年级时,学校增设了专业提高班,在学校现有场地和设备的基础上,开展更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活动,并有专业的教师负责指导。
在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深刻体会到,专业教学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育,而是要纳入到广泛的专业实践活动之中。为此,学院抽调人力、物力加强专业实训设施建设,为学生各类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活动设施以及专业的教师指导。
实践中,学校充分调动多方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专业教学落后的局面,不仅让原本枯燥的专业教学变得日益生动,而且在校园内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行业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立足职业特色 倡导终身体育
多年来,学校荟萃医、护、技、药各类学科,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特色鲜明,其中,护理专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针对医护类职业专业性强、劳动强度大及心理压力大等特点,学校领导班子指出,作为医护类学生,只有拥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才能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因此必须具备终身发展的职业理念。
为此,学校在开展专业教学过程中,将“终身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相结合”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特色。与此同时,学校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承担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不同的教育任务,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直接面向职业岗位,成为天津市卫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共实施医学教育培训2万余人次,岗位培训3万余人次,极大地发挥了医学教育培训的基地辐射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学校不断加强终身教育思想的宣传力度,充分借助学生社团平台,鼓励学生跨年级、跨学籍、跨专业组织专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并且通过增强校园的行业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同时,学校通过加强教科研活动,从理论上深化终身教育认识,推动专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融合。
学校领导班子指出,医护岗位要求学生不仅要形成终身教育理念,更要将这种理念带到工作岗位上,带到社会上,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这也是作为一个医护工作者应当尽到的社会责任。
多年来,秉承“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造能力统一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的理念,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了学校与医院共同进行专业开发与建设的机制,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护理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并被确定为全国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唯一的精品专业建设项目。
今后,学校将继续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办出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滨海新区的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