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推动高职教育特色发展

2013-12-02 05:37徐景波余红梅左明伟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校企石油实训

徐景波 余红梅 左明伟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发端于“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工科院校之一。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工学并举、道艺兼修”的传承理念,确立了“立足河北,融入承德,服务石油,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形成了“开放办学、产学结合、崇尚实践、强化应用”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急剧调整,对传统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高技能型与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此,学校立足校企合作,积极开创高职教育特色发展新思路,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断努力,很好地适应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特色建设工程

针对石油石化工业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特色,学校面向石油石化行业和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主导产业,按照“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的专业建设原则,努力培养“能够上手、用着顺手、安心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实践中,学校重点建设与石油石化行业及承德、河北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对应度高、人才需求量大的重点专业群,先后为石油石化行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2万余名,为石油石化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学校建有完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群,拥有中石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石油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以及河北省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培训和技能鉴定基地等,每年各类培训10000余人次。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单位,学校与承德市高新区建设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并先后与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

坚持工作过程导向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为重点建设核心专业课程,学校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发为课程目标,遵循职业性原则,以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为中心来选择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的“汽车电器与电路检修”等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另有省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40门,校企合作课程120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立项项目,获得国家750万元经费支持。

与此同时,按照“全面规划、重点优先,实境导向、贴近生产,多元投入、校企共建,注重效益、持续发展”的建设原则,学校不断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与社会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法和途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制度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成为真实生产企业。

实践中,石油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积极开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在校内建设仿真生产条件的实训基地,进行仿真生产操作实训。同时,教师利用基地条件进行技术开发,为企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成为行业的职工培训基地和技术应用推广基地。

以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为例,通过“学校+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实现校外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达到100%,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100%。完成3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及配套教材、课件的编写与制作,并将专业运行工、检修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到专业运行类课程、检修类课程,“双证书”教育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完成教学文件资料、管理制度等教学管理改革建设。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办学中,学校以高水平“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增聘企业优秀兼职教师,实施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双师”结构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为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学校先后聘请了三大石油公司等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专业团队获得了国家级专业团队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确定了以重点建设项目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及专业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6个大的重点建设项目,并不断在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展,先后有近150名教师在省市各有关学术组织中任职或兼任企业高管、项目经理,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中体现自身价值,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为全面加强学校各方面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实力,提高学校的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学校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增加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经历和工作经验,通过教师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承担企业员工岗位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与石油石化企业和地方政府开展广泛合作,学校探索建立了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积极承担中石油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保持在中石油集团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学校主动开展对西北、东北、华北地区职业院校的对口支援,先后与银川科技职业学院、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渤海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承德技师学院、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等院校缔结长期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培训师资及教学管理人员,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发挥学校辐射带动作用。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推动高职品牌建设

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学校内部运行与治理结构,引入中国石油石化等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建立有利于高职教育目标实现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创新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实践中,学校将统一规格培养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有机结合,把课程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设置科学合理、内容丰富的分层次的选修课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科技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创建学校的精品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增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毕业生成为人格健全、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社会人。

实践表明,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努力推进工学结合,取得了许多实践性的创新成果。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加强对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的研究,不断充实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争创高职教育新特色,为繁荣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校企石油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石油PK太阳能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