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景(湖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四氯化钛是钛及其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品,为钛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沸腾氯化法制取四氯化钛。
沸腾氯化法生产是采用细颗粒富钛物料与固定碳质还原剂,在高温、氯气流作用下呈流态化状态,同时进行氯化反应制取四氯化钛的方法。 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 年版),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原料和产品中,氯气、四氯化钛、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液碱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其中:氯气为剧毒气体(23002),一氧化碳为易燃有毒气体(21005),四氯化钛为酸性腐蚀品(81051),易与水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此三种危险化学品均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此外,二氧化碳为不燃气体,盐酸为酸性腐蚀品、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氢氧化钠为碱性腐蚀品。
根据安监总管三【2009】116 号文件的规定,氯化工艺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
(1) 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 尤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氯化,反应更为剧烈,速度快,放热量较大。
(2)在液氯气化、氯化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偏差,如加热温度失控可能导致物料达起火燃烧并发生爆炸; 设备破裂使大量蒸气逸出,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会发生燃烧爆炸。
(3)氯气为剧毒化学品,氧化性强,储存压力较高,氯化时液氯先汽化再氯化,一旦泄漏危险性较大,会发生中毒事故。
(4)氯气中的杂质,如水、氢气、氧气、三氯化氮等,在使用中易发生危险。 特别是三氯化氮积累后,容易引发爆炸危险。
(5)生成的氯化氢气体遇水后腐蚀性强;
(6)氯化反应尾气中的CO 为有毒易燃气体,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塔内温度达到140-145℃,被处理物均在沸点范围进行蒸发或冷凝, 系统内始终呈现气液共存状态, 如果某一环节出现偏差,可能导致物料达起火燃烧并发生爆炸;设备破裂使大量蒸气逸出,会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生产装置运行中主要的危险是: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触电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淹溺等;主要的有害因素是: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等。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 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为:中毒、火灾、爆炸危害为Ⅲ级(危险的)-Ⅳ级(灾难性的);灼烫、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高处坠落、高温和噪声危害为Ⅱ级(临界的)。
液氯在容器破裂时会发生蒸气爆炸。 当容器爆炸后液氯不燃烧,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
当某个容积为45m3 的液氯贮罐破裂 (80%储存质量为W=48t)时,处于过热状态的液氯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放出的热量为:
(贮槽破裂前的环境温度t 取15℃, 液氯的沸点t0 为-34.5℃,液氯的比热C 为0.96kJ/kg℃。 )
假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贮罐内液氯的蒸发,液氯的汽化热q为2.89×102(kJ/kg),则其蒸发量W' 为:
在沸点下蒸发蒸汽的体积Vg(m3)为:
资料显示,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9%时,人吸入5~l0 分钟即可致死,即0.09%为氯的危险浓度。 则蒸发体积为Vg 的氯气可以产生的令人致死的有毒空气体积为:
假设这些液氯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该液氯的扩散半径:
通过以上对液氯贮罐作事故后果摸拟分析可以看出: 一旦某个45m3液氯贮罐破裂造成液氯泄漏, 贮罐周围104.9m 范围内的人员在5-10 分钟内可因吸入氯气而死亡。
1、 沸腾氯化法制取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物料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危害性,特别是液氯为剧毒气体,发生泄漏后的危害性较大,危害范围较广。 因此,应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根据氯气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加强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和管理,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2、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液氯、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应按照安监总管三〔2011〕95 号等文件规定的要求,装备功能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严格工艺、设备和安全管理。
3、 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存在重点监管的氯化危险工艺,应按照安监总管三〔2009〕116 号等文件规定要求,落实安全监控措施。
参考文件
①刘长河,我国四氯化钛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稀有金属快报,2007,26(4):1-6。
②《安全评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北京:煤炭出版社
③ 《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 号)
④ 《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