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萍 张凤英 史有国 包海柱 刘哲懿
(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科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
内蒙古河套灌区大麦新品系“08PJ-36” 肥料与密度效应研究
刘志萍1张凤英1史有国2包海柱1刘哲懿2
(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科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
通过正交设计,对大麦新品系“08PJ-36”设置肥料与密度效应梯度,探索肥料与密度效应对“08PJ-36”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确定“08PJ-36”在黄灌区适宜的肥料施用量及播种密度。结果表明:啤酒大麦“08PJ-36”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生产潜力可达586.15kg/667m2,与此适应的肥料与密度为,纯氮9.0kg/667m2, 纯磷8.1kg/667m2, 纯钾1.5kg/667m2,密度31万株/667m2,此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千粒重能够符合GB/T7416—2008之要求。
大麦;08PJ-36;密度;肥料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市南部,西与乌兰布和沙漠相接,东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北抵阴山山脉。在北纬40°20′~41°18′,东经106°20′~109°19′之间。东西长250km,南北宽达50km[1〗[2-4]。
本研究以大麦新品系“08PJ-36”为对象,选择杭锦后旗陕坝镇为试验点,开展N、P、K配方施肥及密度效应相关栽培研究,揭示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对新品系“08PJ-36”的产量、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品种在当地高效种植及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1试验品种
应用于本研究的大麦品种为二棱啤酒大麦“08PJ-36” (千粒重44.0g,发芽率: 98%),该品种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待审定。
1.2试验条件
试验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科院科技示范园区内(陕坝镇),试验田前茬玉米,土质黏壤土,秋水保墒,肥力均匀,地势平坦。试验田土壤肥力为,全氮0.83g/kg、有效磷27.9mg/kg、速效钾156mg/kg、有机质14.3g/kg、全盐量1.8g/kg、pH值7.7。
1.3田间管理
2012年3月25日旋耕整地至待播状态,3月26日播种,4月15日出苗,7月7日成熟。全生育期灌水3次,应用2.4D-丁脂除草1次,管理水平略高于当地生产技术水平。
1.4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N、P、K及密度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每个因素设四个水平,即:施纯N 肥9.0、7.2、5.5、3.7kg/667m2四个水平;施纯P 肥9.0、7.2、5.5、3.7kg/667m2四个水平;施纯K肥6.7、5.0、3.2、1.5kg/667m2四个水平;保苗密度为40、35、30、25万株/667m2四个水平。
每一个处理小区种10行、行长5.0m、行距0.25m、小区面积12.5m2,区间距0.5m,不设重复。四周设保护行2~4m,整个试验田大约用地333.5m2。
1.5数据分析
以本试验的处理水平为自变量(X=X1X2X3X4,其中X1氮肥水平,X2为磷肥水平,X3为钾肥水平,X4密度水平),产量、蛋白质含量为目标(Y),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回归方程。本研究中采用SAS9.0数据处理程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5〗。
试验各处理设计及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统计见表1,不同试验处理对产量效应见图1。
2.1株高性状
本试验条件下,16个处理的株高变幅为90~105cm,最大变幅为15cm,其中处理10、处理13、处理14、处理15的株高最低为90cm,处理2、处理6、处理9的株高最高为105cm。调查结果表明,施N水平9.0kg/667m2与4个密度的所有组合处理均出现超过50%面积的倒伏。
2.2单株粒重
16个不同处理条件下,单株粒重变幅为2.56~4.18g之间,以处理1的单株粒重最低为2.56g,以处理6的单株粒重最高为4.18g。
2.3蛋白质含量(绝干计)
经检测结果表明:各处理蛋白质含量变异范围在9.7%~10.61%之间,以处理15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9.7%;以处理1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0.61%。在本试验条件下,16个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均达GB/T7416—2008国标优级。
2.4千粒重性状
16个不同处理的千粒重变异范围在48.1~52.5g之间,以处理1的千粒重最低,为48.1g;处理11的千粒重最高,为52.5g。
表1 各试验处理及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对应
2.5产量性状
16个处理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变幅为412.3~522.7kg/667m2,其中产量排在前五位(折产量超500kg/667m2)依次为处理1(N︰P︰K=9︰9︰6.7,密度40万株/667m2,产量522.7kg/667m2)、处理3(N︰P︰K=9︰5.5︰3.2 ,密度30万株/667m2,522.2kg/667m2)、处理2(N︰P︰K=9︰7.2︰5,密度35万株/667m2,产量515.2kg/667m2)、处理4(N︰P︰K =9︰3.7︰1.5,密度25万株/667m2,产量509.9kg/667m2)、处理11(N︰P︰K =5.5︰5.5︰6.7,密度35万株/667m2,产量507.2kg/667m2)。产量居前5位处理的所设密度涵盖了本试验的所有密度水平,即25万~40万株/667m2的密度处理。
2.6效应分析
以本试验的处理水平为自变量(X=X1X2X3X4,其中X1为氮肥水平,X2为磷肥水平,X3为钾肥水平,X4为密度水平 ),产量指标、蛋白质含量及千粒重为目标(Y),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
产量回归方程(决定系数0.9200):
Y(产)=-127.00+33.30X1+66.88X2+11.36X4+X12-3.12X22+3.17X32-0.18X42-1.32X1X2-6.49X1X3-0.14X2X4+0.57X3X4。
(1)
蛋白质含量回归方程(决定系数0.9636):
Y(蛋)=10.63+0.17X1-0.54X2+0.25X3-0.01X4+0.08X1X2-0.02X1X3-0.014X1X4-0.06X2X3+0.01X2X4+0.004X3X4。
(2)
千粒重回归方程(决定系数0.7876):
Y(粒)=37.6+0.86X1+1.82X2+1.65X3+0.13X4-0.15X1X2-0.02X1X3+0.01X1X4-0.09X2X3-0.02X2X4-0.02X3X4。
(3)
对方程(1)解析可得, 当施纯氮9.0kg/667m2、纯磷8.1kg/667m2、纯钾1.5kg/667m2,种植密度31万株/667m2时,可获得单位面积产量586.15kg/667m2。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含量为11.94%,千粒重为44.16g,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指标均达到国标GB/T7416—2008的酿造标准。
2.7处理因子与产量、千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各试验处理与产量、千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由表2可见,在本试验中,施N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731,并达到极显著水平;NP、NK及N与密度的交互效应对产量的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处理因子与千粒重的相关性中,NP、N与密度及P与密度的交互效应与千粒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向相关,其中以N密度互作效应的相关系数最大。
处理因子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中,N、NP、NK及N与密度效应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其中以NP互作效应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633。
表2 处理因子与产量、蛋白质及千粒重的相关系数
备注:X1:施N水平,X2:施P水平,X3:施K水平,X4:种植密度; **表示0.01的极显著水平,*表示0.05的显著水平。
本研究试验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陕坝镇进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产量结果统计可知,“08PJ-36”的生产潜力为586.15kg/667m2。与此相适应的肥料水平及种植密度为,纯氮9.0kg/667m2,纯磷8.1kg/667m2,纯钾1.5kg/667m2,密度31万株/667m2;此条件下,蛋白质含量及千粒重均能够符合GB/T7416—2008之要求。
从田间记载及效应分析结果看,二棱啤酒大麦“08PJ-36”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适宜高氮、高磷、低密植型的栽培模式;从倒伏情况调查来看,凡是施N水平为纯氮9.0kg/667m2的组合均出现了超过50%的倒伏面积,因此,综合考虑而言,该品种在河套灌区的种植密度控制在25万~33万株/667m2为宜,而施N水平则以略低于纯氮9.0kg/667m2为佳。
从处理因子与产量、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分析来看,除钾肥(X3)因素外,其余处理因子(包括交互效应)与千粒重均表现了负向相关,分析其原因,是穗期出现了倒伏所致;处理因子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施N因子(包括交互效应)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因此,适当降低施N水平,可确保该品种在啤酒制麦中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
[1] 屈永华,段小亮,高鸿永,等.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光谱定量分析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5):l362-1366
[2] 段晓男,王效科,欧阳志云,等.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生产和乌梁素海湿地保护综合模型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4):628-633
[3] 刘志萍,张凤英,史有国,等. 内蒙古自治区黄灌区啤酒大麦蒙啤麦一号氮、磷、钾肥料及密度效应研究 [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24-26
[4] 陈彦才. 内蒙古的种植业现状潜力与发展[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5] 裴喜春主编. SAS及应用[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09-110
EffectofFertilizerandDensityonNewBarleyVariety“08PJ-36”inHetaoIrrigationDistrictinInnerMongolia
LIU Zhi-ping1, ZHANG Feng-ying1, SHI You-guo2, BAO Hai-zhu1, LIU Zhe-rui2
(1.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Huhhot 010031, China;2.Bayannaoer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yannaoer 015000, China)
To set up fertilizer and density gradient effect for the new barley variety “08PJ-36”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study the effects of fertilizer and density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08PJ-36” and confirm the appropriate fertilizer rate and density for “08PJ-36” in Irrigation Are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otential yield of malting barley “08PJ-36” in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in Inner Mongolia can reach 8792.25kg/hm2while the fertilizer rate should be N of 135.0kg/hm2, P of 121.5kg/hm2,K of 22.5kg/hm2and planting density should be 4.65×106 strains/hm2. Under the conditions mentioned above, the protein content and 1000 grain weight can mee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GB/T7416-2008.
Barley; 08PJ-36; Density; Fertilizer
2012-05-18
项目来源:农业部现代农业—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CARS-05)。
刘志萍(1967-),女,研究员,东北区土肥与栽培岗位科学家团队成员,主要从事大麦遗传育种及生产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