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锡珍 杨国亮 苗少辉 徐洋 刘伯强
(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066100)
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80%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1],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可以起到降低脑梗死发病率的重要作用。研究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2],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首选的无创检测方法。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0-06—2012-09在我院住院的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表1)。
1.2 观察方法
1.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2 MHz,由专人操作,受检者取平卧位,头颈尽量仰伸并偏向检查区对侧,充分暴露检查侧颈部,将探头从颈根部开始向上探测,检测颈动脉全程,先用二维超声图像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斑块形成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表面有无溃疡、有无纤维帽以及钙化形成,再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及斑块内部、表面血流情况。
1.2.2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IMT局限增厚超过1.2 mm并向管腔凸起定义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各组发现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数与总例数之比即为该组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②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根据斑块的形态、性质及超声下表现将斑块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及溃疡斑4种类型[3],扁平斑及硬斑为稳定性斑块,而软斑及溃疡斑为不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与不稳定性斑块同时存在者,统计为不稳定性斑块例数,各组发现不稳定性斑块患者数与总例数之比即为该组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使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60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不稳定性斑块42例,稳定性斑块12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检出不稳定性斑块10例,稳定性斑块2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超声检查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率及不稳定性斑块的比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较[n(%)]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方法,已有资料[4]表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可以直接显示颈动脉充盈及血流速度,还能清晰地显示血管IMT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或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数量,是否有血管管腔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具有定位准确、直观无创、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以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斑块的形态、性质及超声下表现可以将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四型,①扁平斑:厚度小于2 mm,中等强度回声,内膜不光滑,增厚,局部隆起或呈偏心性增厚;②软斑:斑块厚度大于2 mm,回声强弱不等或呈均匀的弱回声;③硬斑:斑块形态不规则,高低不平,强回声表现,后方伴声影;④溃疡斑:斑块呈溃疡状表现,斑块较大,基底较宽,表面不平坦,超声显示为“火山口”状。目前公认扁平斑及硬斑为稳定性斑块,而软斑及溃疡斑为不稳定性斑块。
本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且以不稳定性斑块为主,较非脑梗死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不稳定性斑块有密切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为:①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时,颈动脉出现狭窄,使颅内动脉末梢灌流降低,随着斑块增大,狭窄程度加重,最终形成脑梗死[5];②不稳定性斑块在病理学上具有纤维帽较薄或易变、脂质坏死核心大、胶原含量少、平滑肌细胞少、炎症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较多、斑块表面溃疡形成、斑块内出血等共同特征,斑块不稳定易破裂,破裂的斑块栓死远端的血管发生脑梗死,已有研究结果[6]提示不稳定性斑块脱落可引起脑梗死;③破裂或未破裂的斑块表面粗糙,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栓,血栓脱落至远端血管发生脑梗死。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不稳定性斑块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与脑梗死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监测和评价斑块的形态学变化,利于早期发现有脑梗死危险的患者,积极对其进行干预,可起到降低脑梗死发病率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脑梗死高危人群防治脑梗死的常规检测手段。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7.
[2]贺庆红,李治安,章新新,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初步探讨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2):1679-1681.
[3]赵玉霞,刘运芳,张梅,等.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10):762-764.
[4]于晓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硬化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0):61-62.
[5]华扬,郑宇,凌晨,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1(2):69-72.
[6]孙经武,刘成霞,李跃荣,等.高血压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1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