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藏医养生学理论内涵△

2013-11-29 08:01贡却坚赞扎西东主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外缘民族出版社养生学

贡却坚赞 扎西东主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

藏医药学具有两大目的,即治未病(无病延年)及治病。无病延年是藏医养生学的主要内涵。藏医养生学是藏医学数千年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它是藏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养生学(Nadmed Tsesang Rikpa)以人类身心合一的生命为出发点,特别讲究天地人和,辩证而又科学地阐释了人体各个系统在客观环境中所处的功能,从人体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出发,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和外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讲述如何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健康养生知识。为人们保护身体、养生、防病治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藏医养生学不仅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有着现实作用,而且对藏医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 藏医养生学概念

藏医药学中拥有丰富的养生保健内容,但目前为止,体系健全的藏医养生学理论与实践的相关书籍非常罕见。藏医养生学作为藏医药继承、发展与传播的重要路径或切入点,在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及名老藏医的书籍中均有记载。如何将现今社会需求的藏医养生保健内容加以阐释并发扬光大是当代藏医药学工作者的主要目标。《四部医典》中记载:针对“怎样研习无病健康”(1982,p.80)这一主题,章松俞力吉对章松柔白依序提出问题。同时本章节名为“不患病的章节(即治未病)”。依据这些名词术语,我们可以断定,无患病或无病(健康)的人类可以遵循延年益寿的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健全的理论与完备的实践基础,应命名为学,由此该学科全名为藏医养生学(Nadmed Tsesang Rikpa)是符合学科的体系的。

藏医学的目的有两大类,即治未病与治病。众多藏医学经典著作及藏医大师都谈到无病的生活与延长寿命的方法。《论述医典》提到:“应注意防病与延年益寿这两个方面”,强巴南杰将这一理论解释为(2001,p.166-167)健康的群众得到安乐,因安乐而延年并得到益寿的理念;苏卡落智嘉布曰:“经常无病且延年益寿的方法”(1989,p.228),与强巴的观点一致。藏医大师措如次郎堪布说:“无病患的生活与长寿的方法”(2001,p.191)《论述医典》:“人老了,体质逐渐衰弱,寿命也随之会逐渐缩短,要用滋补法保持健康,延年益寿。”(1982,p.81)这里延年的方法包括滋补法等内容。金巴次旺:“无病是安乐与生活的根本”,谈到无病安乐及其方法的重要性。无病健康但年老体弱应用滋补强身方法而得到延年益寿,这些理论与治病的理念完全不同,因此,藏医针对治未病的学科命名为藏医养生学(无病延年),即奈迈财桑,藏语音译,奈迈即无病,财桑即延年之意。

另外,藏医养生学的理论与实践必须适应当代社会和生活的需求。这要求我们深刻理解藏医药理论中“治未病”的概念,将藏医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合国际公共卫生学等其它学科知识,全面完善、填补藏医养生学内容,以便突破《藏医药预防保健学》在起居行为、饮食、滋补等方面的空白。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地球之间、身心健康、和谐统一、科学有效的藏医养生学理论。

2 藏医养生学的意义

藏医药学与世界各大医学不同的特点为不单一注重治疗,强调疾病预防,身体保健、延年益寿的理念,并认为身患疾病必须治疗。这一思想在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记载:“请各君告知,治未病和治病者应习医学秘诀,延年益寿者应习医学秘诀,正理财富安乐之果享获者应习医学秘诀,受他人尊重上敬者应习医学秘诀…”(1982,p.4)从中悟出藏医药学的第一目的为无病的众生健康,但因三因紊乱而引起疾病,得治疗疾病。以便达到长寿、得到安乐、正果、财富。金巴次旺曰:“治未病与治病是藏医学的主要内容”(2000,p.45)《四部医典》的总述要义中指出:“藏医内容虽然广泛,概括起来可将人体分为有病和无病两种情况,无病时,需要加强饮食,注意季节起居、日常起居、滋补强身”。要完成这些目的藏医学具有两大任务,即治未病与治病。

《论述医典》:“为了六道众生中占首位的人身无病、延年、安乐”(1982,p.15)堪布措如次朗曰:“首先谈及治未病非常关键,延年益寿而得到安乐、正果、财富的君子必须始终防止发病的条件及外缘,因此,无病健康是达到延年、安乐、正果、财富的最佳方法,需放在首位加以阐述。”(2001,p.598-599),这样的观念在《四部医典》及《四部医典》注释本中有非常清楚地阐释。在过去的年代,藏区没有根据西方的卫生法规建立起健全的卫生网络和卫生服务体系,而是依照本地环境和社会体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卫生服务体系。相较西方,藏族卫生状况是不合理的,藏医专家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实践藏医养生理论。五十年代后,各种因素使得藏区发生巨大变化,藏医药学仅仅注重治疗疾病而忽视治未病。80年代先后在藏区的各省、州、县、乡、村建立了各级医院、卫生所,人们在藏医药注重治病的理念上逐步达成共识,却依然忽视藏医养生学中无病、延年的内容,藏医学的半个目的没有完成,成为当前社会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3 藏医养生学理论体系

藏医养生学理论体系的内涵是2个原理与4个因素,2个原理即内、外环境情、器世间的原理、身、心的原理。4个因素即时令、邪气、饮食、起居的合理性及防治。

藏医鼻祖宇妥在《四部医典》中已记载治未病与治病的详细内容,构成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础。 《论述医典》写到:“身体的性相分为受害物身体、作害物两方面。”(1982,p.25)受害物为七大精华物质和三秽物组成,是病邪侵犯的对象。作害物包括隆、赤巴、培根三因素,通常三因素在人体保持平衡,发挥着各种生理功能,一旦受外干扰时,他们的平衡便失调,功能发生偏盛或偏衰,这时的三因则变成引发疾病的病邪。三因素与十大物质存在相互依存而又对抗的关系,犹如木与火的关系,木是火燃烧的对象,火为木作燃烧的物质。 《论述医典》:“各种疾病都是由外缘诱发内因而发病,没有外缘的诱发,不可能产生疾病。因此,要随时注意防止诱发各种疾病的外缘发生。时令、器官、饮食起居、药物性味等出现失调、不及、过甚、颠倒时引起疾病。所以饮食起居、应用药物要适当,则是保持健康的主要因素。” (1982,p.80-81)搞清楚受害物与作害物的因果关系,以及中间缘的变化等非常重要,是领会身体、疾病、发生疾病的条件的前提条件。

人体与三聚的概念可参见藏医大师措如次郎所著的《四部医典大详解》:“一般人体是指”积累或集聚而形成的,是土、水、火、风、空、灵魂(意识)等相聚而形成的”(2001,p.87)可以概言为人体为三聚相集,三聚即没受干扰、平衡的隆、赤巴、培根组成的人体是无病(健康)的。关于三聚的概念,旺堆教授指出:依据功能命名的隆赤巴培根的总称,聚的意思是指隆、赤巴、培根三因素本质异同相互依存而分布在全身,维持人体的生命。(1982,p.265),身体受干扰、平衡失调、功能发生偏盛或偏衰的隆、赤巴、培根为身体的作害物,贪、嗔、痴为心理的作害物。第司桑杰嘉措曰:“贪嗔痴是心理疾病,隆赤巴培根是身体疾病”(1982,p.25),指出心理疾病是由贪、嗔、痴引起,并是所有疾病的远因,其发生的隆、赤巴、培根是所有疾病的近因。其分支疾病404种,细分1200多种都是作害物的本质。作害物怎么变成疾病呢?《论述医典》:“受害物没发生变化时,为无病健康,受害物发生变化时。则是疾病。”(1982,p.27),没受干扰的三聚隆、赤巴、培根与发病条件外缘时令、邪气、饮食、起居相遇而受害引起疾病,丧失延年、正果、财富、安乐的机遇,危及生命。《根本医典》:“一切疾病是由3种内因、4种外缘引起,由6条入侵口侵入。”(1982,p.10),简言其意义是人们所住的环境、季节、邪气、饮食、起居行为等不当而引起疾病,引起疾病的外缘有三个:生发、积发、外缘。所谓的生发,是对疾病的产生和蔓延而言;所谓积发,是指疾病潜伏、发作的过程;所谓外缘。是指诱发疾病的外因。详细阐述在《藏医病机学》:“在时令、器官、起居行为方面有不及、过盛、颠倒三种情况,从而发生疾病。时令是指热季、寒季、雨季三季节。凡热、寒、雨三者的成分都较小时,称之为不及;在这三个季节中极热、极寒、下雨极多者,称之为过盛;在这三个季节里热、寒、雨等现象都没有时,称之为颠倒。在这三个季节里热、寒、雨三者均衡地发生、发展时,则不会发生疾病。”(1982,p.35),总之,健康的身体引起疾病的原理是隆、赤巴没受干扰时人体形成、生活、增盛降低紊乱而死亡,是人体如何平衡、安乐的原理。

4 藏医养生学(Nadmed Tsesang Rikpa)内涵

藏医养生学的内涵是综上所述理论体系中外缘的相遇,即两个原理及四个因素。在《四部医典》之《论述医典》中详细阐述了无病延年的主要手段,两大外缘起居与饮食,藏医大师金巴认为时令与邪气包涵在起居里面。三因、七大精华、三秽物等依靠自己的本性与四个因素(外缘)未遇时正常的生活而无病延年,合理饮食、起居、药膳、滋补等是藏医养生的内涵,金巴指出:“防止外缘才能无病健康,滋补强身使延年益寿(2000,p.399),因此,藏医养生学的内涵或内容包括时令、邪气、饮食、起居的外缘,细分内容非常丰富。在两个原理具体实施例如六季特点与起居饮食方面,详见表1。

5 结语

藏医药学的核心内容“治未病”与“治病”的原理如能在生活中普遍平衡地应用,可使世界各族人民及青藏高原居住的人类得到无病健康和延年益寿、安乐、正果、财富等,以及今世的幸福与后世的善报。藏医药理论中有丰富的养生学内容,藏医养生学又是藏医药学中最高境界的思想,发展与当代社会步伐相适应的藏医养生学成为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因此,藏医养生学应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对理论体系、学科内涵、服务对象等内容进行深刻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两性兼备的新型学科,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懈努力做出贡献。

表1 六季特点与起居饮食简表

[1]宇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M].拉萨:西藏民族出版社,1982.

[2]措如次郎.四部医典大详解(第一册)[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

[3]金巴才旺.四部医典详解[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0.

[4]旺堆.藏医词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

[5]帝司桑杰嘉措.蓝琉璃[M].拉萨:西藏民族出版社,1982.

[6]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医词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7]强巴南杰扎桑.论述医典注释甘露渊源[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

[8]强巴南杰扎桑.,青海藏医药研究院整理.四部医典注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8]苏卡落智嘉吾.祖先口述(上册)[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外缘民族出版社养生学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传统体育养生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中国白肩天蛾属记述与一新记录种(鳞翅目:天蛾科)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互联网时代民文出版数字化转型研究
浅析藏医学中的疾病产生机理
论深入研究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必要性
The Analysis of Teacher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n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论《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论图式”特征
从建筑文化传承中解读建筑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