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2013-11-26 02:19王换芳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模式

王换芳

摘 要: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08课程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机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课堂教学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98-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本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的三个目标——理想目标、爱国目标和人生目标,从而培育大学生的四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进而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现状

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课题,近年来,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大体形成了案例教学模式、专题式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实践式教学模式等。但就其实效性来说,却并不如人意。笔者在每年讲授基础课过程中,总是要以无记名的方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了解学生掌握课程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褒贬不一

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的关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并不高,甚至有的学生还产生厌学心理和逆反情绪。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少数同学认为思政课和他们的专业和就业无关,没有开设的必要;多数同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用功利心去看待思政课,为他们将来考研、考公务员服务,真正喜欢这些课程的学生微乎其微。

2.思政课的课堂气氛专业差别较大

以基础课为例,开设在大学新生的第一学期,受军训集体生活的影响和高中固有学习习惯的影响,在授课的第一个月,课堂气氛还可以,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逐步适应,很多同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干脆不到教室听课,有的看其他的书籍,甚至有的玩手机游戏、观看在线电影等等。从专业差别来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小学教育、外语、生物、数学等专业课堂表现不错,理科大多数专业的学生不太和老师互动,音体美专业的学生因文化基础较差,更难以和教师产生共鸣。

3.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基础课就其性质而言,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息息相关,学生本应在实际教学中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实际上,迟到早退、课堂讲话、吃东西等不尊重他人也不自重的现象时有发生,去食堂、银行不排队现象也屡见不鲜,大街上“中国式大学生过马路”也不罕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低效的成因

1.社会、家庭因素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国内外部分错误思潮严重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及价值取向,加之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作用,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社会的多变性产生了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使得思政课教学更加复杂和困难。较专业课而言,特别是理工科等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并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兴趣和吸引力的,而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已经受到了社会及家庭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受到冲突和挑战。

2.高校、教师自身因素

目前,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在高校的地位尴尬,日益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思政课在高校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受重视,除了投入不足之外,高校领导甚至其他二级学院都认为思政课是务虚的,而专业课才是务实的,因此主张淡化、削弱思政课的大有人在。就思政课教师地位来说,很多人认为思政课不算什么专业,随便什么人都能够照本宣科,这大大挫伤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上课和备课热情,甚至将更多精力放在科研或第二职业上,更难保证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3.思政课课程因素

思政课不是简单的单向性和纯知识性教学,还肩负着价值导向性的任务。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决定了该课程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培养大学生明确的政治意识、政治立场和政治敏感性,也就决定了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针对性、说服力和吸引力等问题,也就决定了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难免让学生产生空洞、枯燥的感觉。再加上思政课在教学班的安排上大班教学,少则一百多人,多则二百多人,教师难以把握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动态,课堂纪律也牵扯了教师很多精力,好的教学模式难以展开。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途径

高校思政课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能因循守旧。因此,一定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及实践教学环节上与时俱进和发展创新。把理论讲新、讲活,变严肃为活泼,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趣味盎然。在教学效果上,提高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高尚的人格修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高质量地组织基础课的教学,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的教学创新活动。

1.以教材为本,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基础课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特色,将目前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专题的方式进行授课,创新优化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高中政治、历史知识重复较多,只是更有广度和深度,再加上教材内容本身滞后于社会发展,难以对学生适应社会提供指导性;僵化的教学体制又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封闭,新理论不能得到及时在教材中得到体现,一些大学生广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教材中或者没有提及,或者是一带而过;思政课理论过于深奥,在现实中难以应用,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使许多学生感觉味同嚼蜡,很难激起他们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思政课教师既要立足于教材和教学大纲,又要不断分析、吃透教材,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敏感度。以基础课为例,教师在讲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时,就可以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梦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个人是社会的一份子,只有实现了个人的理想并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才能够实现全民族的中国梦,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升腾出巨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第二章“爱国主义”的讲授奠定基础。

2.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居于主体地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教学过程中满堂灌、注入式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则很少采用。这其中既有教师本身对于教学方法研究较少的主观因素,也有大班教学活动难以组织的客观原因。有的教师,即使使用一些案例,也是讲一段原理,再讲一个案例,甚至案例和原理的关联度并不大,充其量算是例子教学。大连理工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值得借鉴,与其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人和事,倒不如挖掘本地区乃至本校我们身边的例子,把主人公请到课堂上来,由他亲自讲述,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故事主人公和学生的距离。如在讲授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这一内容时,可以找我们身边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他们半工半读的举措树立大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也可以联系往届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者回到校园进行经验传授,比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效果要好得多。??

3.以实践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也是08方案实施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思政课是现实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动态的,积极反映时代的变化。因此,思政课除了课堂这个主阵地之外,还应该切实有效地进行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环节上,始终围绕着紧扣教材主要内容、关注学生成长成才需要、贴近大学校园生活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努力构建一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并行,理论探讨与实践拓展兼容”的新教学模式。

4.以网络为平台,创新教学媒介

网络的出现并迅速走红,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便利,同时也给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和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一个本”相比较,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的优势,深受学生喜爱和接受。智能手机的使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网络成为他们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应用网络这个现代化工具,改变传统的学生座谈会,以微博、QQ群、电子邮件的方式,以让学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可以反馈学生意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以基础课为例,旨在思政课教学内容方面克服“求全求多”、“空洞说教”偏向,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改革过去“注入式”、“满堂灌”的单向式教学,向师生良性互动式教学转变;在教学模式上改革过去单纯课堂教学,向课堂理论传授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转变,使得该课教学成效明显,课程地位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雪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2]葛贤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赵光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6.

[4]管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探索[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孙耀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

(责任编辑:宋 佳)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