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

2013-11-26 02:19段美枝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大学生

段美枝

摘 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增设的专业,然而,近几年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实践表明,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通过分析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认为突出专业特色、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78-02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新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1999年我国第一批8所院校开始招生到现在,该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现在国内已有100多所高校及职业院校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然而,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列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而且也是适应我国社保事业的发展需求为提高社保经办能力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现状

内蒙古财经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院校,2003年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从2004年开始招生,该专业设在财政与税务学院。截至到目前,已招生了9届学生,累计为社会培养了约300多名本科毕业生,现有在校本科生约230人。

(一)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通过对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8~2012年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的调查,发现他们主要就业方向如下:在企业就业大约70%,行政和事业单位(包括社区)6%,继续深造(在国内高等院校就读研究生)占10%,其他约14%。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就业者中,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高度相关的不到20%,有一定关联的占30%,基本没有关联的超过50%。

(二)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类。理论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五大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程是全校统一的,具体有: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体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民族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经济法、经济应用写作等课程。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有: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险、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有:福利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社区工作概论、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双语)、卫生经济学、社会保险精算等。实践课程共26学分,具体包括军事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2012年增设了社会保障实训实验课。

三、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时间较短,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所以在专业建设实践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经过九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专业特色不突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阔,是一个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万金油”。从前面的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缺乏专业特色,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保险学、卫生学等都要涉及,但这种“宽口径、厚基础”式的教学难免每门课程都是“蜻蜓点水”,没有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出的大学生不符合对专业要求细化的企业的需求。而在专业特色教学方面以下高校值得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偏重于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方向,他们充分利用其学科优势, 除了一般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课程外,还开设了薪酬管理、工资收入与分配、就业与培训、职业生涯设计等劳动人事管理方面的课程, 因此大量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一些大企业、大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苏州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在社会学院,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为特色,主要依托于该校社会学院雄厚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支撑,其开设的课程增加了诸如社会学、人口学、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思想、民政工作概论、发展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体现了这一专业特色[1]。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在保险学院,突出了保险精算的特色。东南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设在公共卫生学院, 偏向医疗保险方向, 具有鲜明的医疗特色[2]。

(二)课程设置无基准

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自2004年开设以来,不断对其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但是由于本专业的建设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所以课程设置没有一个基本的依据,随意性较大。在实践中往往是借鉴区外其他高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经验,来增减自己的专业课程。比如,在2004年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中,有“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而在2008年的课程方案调整中,就把这门课程删掉了。大家知道,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理论和实务会越来越成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再比如,“社会保险精算”这门课,它需要扎实的高等数学知识作为基础,而现实情况是每年招收的社保专业学生中有多半学生是文科出身,而且三分之一学生高等数学成绩不及格。这样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社会保险精算”这门课仅仅是“摆设”,但每年照开不误。这样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课程设置,就不难想象学生在四年学业后进入社会就业的尴尬境地。

(三)实践教学效果差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实践教学的加强,内蒙古财经学院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已经将各种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对于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等工作往往滞后,在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得实践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这些课程设计的最初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但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实践过程,学校往往不注重跟踪和考核。最终的考核依据是每位学生提供的书面性文字性材料,经过指导老师的评阅,学生得到了学分,学校也把它作为上级部门进行教学评估检查的必备材料,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对于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貌似无关紧要,这就注定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四)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课堂的实践教学(比如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费事费力,既需要教师收集大量能反映现实情况的典型案例,又需要学生课前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还需要在课堂中师生的默契配合,所以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从内蒙古财经大学目前的师资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和博士学位,对于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实践操作能力欠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表现为以理论教学为主。

四、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对策

(一)突出特色,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优势

专业特色的确定, 一方面要以目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为依据, 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力量和自身优势去确定。内蒙古财经大学作为内蒙古唯一一所地方财经类高等院校,具有雄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而且作为财经类院校(非综合性大学),应以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为主,再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应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险服务作为重要的专业方向。

(二)优化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特色,合理优化培养方案,在充分考虑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完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安排好各课程之间的衔

接关系,合并重复的内容,强化特色专业内容,删除当摆设的课程。比如《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和《社会保险》这三门课程有太多的重复内容,《劳动关系学》与《劳动法》有较多重复内容,《劳动经济学》与《发展与就业》有较多重复内容,如果在教学中能把这些具有较多重复内容的课程合并,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可以为强化特色专业增加课程留出一定的空间。

(三)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及其管理评估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方面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毕业生本人的就业能力,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是其就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企业的招聘用人,往往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学校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并且要注重实践教学的效果。首先需要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实验实训课、实习基地、毕业实习等。其次要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及其过程、考核方法、达到的目标等。最后需要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向型”师资队伍,只有培养和打造一支既有业务技能又有理论素质的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唐华茂,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思考[J],管理,2011(11)

[2]刘玉娟,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定位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4)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