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鸣
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艺术品市场经历调整, 虚火有所降温, 一些天价艺术品走下神坛。而以砚为代表的文房雅玩反逆势升温,端、歙、洮等名砚涨幅竟达十数倍,名坑石如端溪老坑更高达几十倍。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拍卖公司也纷纷推出名砚专场,为藏砚爱好者提供了高端交流平台。但是,一片热闹之下,究竟有多少人识石懂砚?恐怕有不少砚商、古玩商对此也心中无数。
2013年春节间,笔者与沪上藏砚家蔡雪斌在上海笔墨博物馆举办了一个藏砚展, 展后又搞了一个砚友会,通过与砚友交流心得,发现不少砚友在藏砚上还是不得要领,为此,再谈些认识和体会。
什么样的砚才是好砚?答案众说不一,有的讲究石质,有的强调做工;有的厚古,有的爱新。着眼点不同, 看法难趋一致。玩砚的老前辈、大文豪苏东坡提出“八面受敌法”,意思是要弄清一个问题, 须多角度考察——既考量形式, 也研究内容;既知过去,也知现在。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不失偏颇。否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研究砚, 也当如此。
考察一般事物,应从质、形两方面着眼,质为事物的内涵,本质属性;形为外延,外部特征。但艺术品的情况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是以形式为本质的。砚的情况更复杂,一般情况下,砚在古代是实用工具,在当代则已普遍退出实用功能,成为工艺品、艺术品。但是,即使在当代,书画创作仍在使用砚,这就是说,在特殊领域,砚仍是实用工具。而古砚流传到今天,则成了文物、古董,同时,也不乏有书画家在使用,就是说,它仍有实用功能。
古有明训:砚者,研也。道出其本质属性。研墨不佳,一定不是好砚.。砚研墨效果的好坏, 取决于石质, 与形制无直接关系。好的砚材, 既要切削力强,又要细润坚韧,硬度恰好稍高于墨锭,研墨效果应达到出墨快且细,耐磨不退锋,还要易洗涤。再苛求些,就是所谓研出的墨汁严冬不冻,酷暑不腐。按此推求,端、歙、洮、澄四大名砚确实优于其他砚石,并非浪得虚名。其排列顺序也是有理由的。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就端砚而言,坑口众多,并非所有端石都优于其他砚石,即使是砚之王者——老坑端石,其顶板、底板石,与石肉也不可同日而语。歙、洮的佳材,足可比肩端砚中的麻子、坑仔,而且各有独到之处,如歙砚发墨快,易洗涤。鉴别砚材的优劣,关键在于要识石品,如端砚有天青、青花、鱼脑冻、蕉叶白、冰纹冻等十几种石品,石品与石质直接有关,起冻则石质细润,青花则最易发墨。辨别端砚的坑口,须综合考察,石品、石疵、石皮乃至石眼都是辨别的依据。歙砚有金星、眉纹、罗纹、鱼子诸般讲究,与端砚不同的是,这些石品是坑别标志,出自名坑,石质自佳。洮砚的鸭头绿、水波纹,澄泥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蟮鱼黄、玫瑰紫等色泽,都是藉以辨别坑口或质地的依据。其他砚种亦然。因此,所谓懂砚,首先要会辨识砚种、坑口、石质。
砚的形制,最初是仅为使用而设计的。在墨锭定型之前,砚甚至就是研磨器。宋以前,砚的形制简单,如唐之“风字砚”、宋之“抄手砚”都是直奔主题,为使用而设计的。以典型的抄手砚为例,相传为苏东坡首创。试想文人在墙、屏上题诗文,左手抄砚,右手挥毫,何等方便。明清以降,砚的形式逐渐丰富,装饰的成分多了,雕龙刻凤、诗铭题咏,不一而足。这-方面是文人的雅趣使然,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对砚的愈加珍视。清代许多随形砚中,有的很小,可以置于掌间,就是因为佳材珍贵、得之不易,虽不成形,也要材尽其用。了解了砚式的变化,对于辨别砚的新、老,古砚的断代,就掌握了基本规律。如遇一方雕琢精细的随形砚,却刻有宋人的铭文,就当知道肯定是到不了宋代的。纹饰也是判断砚之时代的重要依据,如砚的雕饰中常见的龙纹,明清就有显著的差别。马未都先生在说瓷的文章中,对明清龙纹装饰有详细的论述,在砚,道理是一样的。
砚的雕饰,与砚的优劣也有相当的关系。好工无差料。一方雕琢精美的砚,材质一般不会很差。但事有例外,如砚材真的好到顶级,又反而不雕了,一方面天生丽质无须雕饰,雕之反而损材。所以资深藏家如遇一方光素的平板砚,一定极为重视。砚的雕饰要适度,过犹不及。见过一些砚,雕工极精,龙之须、蟹之爪、鹤之嘴,雕得极细,肯定一碰就坏,试墨都不敢,这就成了“看砚”。
砚铭是砚的传承记录,广义的砚铭包括诗文题咏、藏家印鉴,制作家印鉴等。据此可以知道那方砚为何人之砚、何人制作、何人所藏。古砚最贵有铭,有铭的古砚在拍场上,价格是一般古砚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当代的砚,如为名家制作,也是价值倍增。但是,对砚铭的真伪一定要认真辨别。在中国的文物管理体制下,重要的名人用砚、藏砚大多收藏在各大博物馆。如徐世昌藏砚,绝大部分在天津艺术博物馆;陈端友制砚,则大都藏于上海博物馆。再加上经历“文革”浩劫,民间留存的名人砚更如雪泥鸿爪。故对现今拍场上有名人铭砚,千万要存十二分的小心。有一点可佐辨识,就是一般而言,无论名人用砚还是名家制砚、名家藏砚,砚材一定上佳。名人往往或位高权重,或学识不凡,粗陋之砚,岂能入其法眼?制砚名家焉能不识砚材,在劣质石材上妄费心血?藏家更是个中老手,目光如炬,不可能走眼的。退一步说,一方良材好砚,即使铭文为伪托,也自有其价值。
经过上述剖析,问题似乎基本明了了,砚之优劣,首重石质,石质优良,是一方好砚的基础。要收藏砚,就要能辨识砚材,不懂砚材,就失去了研究砚的立足点。形制是砚的外部特征,砚是有千年传承的东西,在我们心中有约定俗成、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形象。如果过度变形、过度雕琢,玩砚家就会感到没有“砚味”。“砚贵厚重”“砚贵方正”这些行话,就是基于砚的特性提出的。换成其他东西,可能会“贵轻巧”“贵圆润”了。雕琢与铭题,是附加于砚的文化价值,与砚之优劣无直接关系。有之则锦上添花,愈加珍贵;无之则于砚何损?名人的砚、皇家的砚拍卖出天价,其实卖点在于名人与皇家的赫赫威望,换成皇家的痰盂,也能拍出天价。雕琢精美的任何东西都有价值,与是不是砚无关,它的价值在于雕刻艺术。喧宾常常夺主,一方佳砚,如有精美雕琢、名人铭题,往往异化成文房清玩,供陈设、把玩,石质再好,也不会磨墨濡毫,常伴案头了。
放笔至此,忽然觉得这样讨论仍是就砚说砚,仍是“身在此山中”。那么我们跳开一点,务实一点,站在今天的收藏热中来看砚,讨论一下砚在当代收藏市场是一个什么角色定位,什么砚值得收藏?
应该说,砚确实已经异化成了文房清玩,成了收藏品,古砚尤其如此。以笔者自己而言,当初确是为找一块好砚来研墨写字的,但今天坐拥百砚,还是研墨所需吗?显然不是。笔者虽然天天写字,但却以藏砚家名世。既是收藏,着眼处就主要在收藏价值,用一句大白话概括:好玩、好看、值钱。既然务实,什么砚值得收藏的话题就从此处说起。名家铭题,文辞优美,书法精湛,好玩;如是皇家御砚,出身尊贵,更好玩。名家制作,雕琢精美,好看;如是名坑石材,石品丰富,更好看。好玩好看,自然值钱。但这是最理想的,这样的砚要收藏成一定的规模,搞个“百砚斋”,必当是巨富才行,于常人何异痴人说梦。所以,一般来说,可以先从当代砚着手,但要收名坑砚,杂坑的没价值。名坑砚石材因过度开采,资源枯竭,及时收些,有增值空间。名坑石是资源性的东西,收藏石材也有价值。以端溪老坑为例,十数年间涨幅达十几倍。更重要的是,藉以弄清石种、坑别与石质,懂石是玩砚的基础。当代名家制砚附加值高,拍场上往往拍出高价。收当代砚,20世纪70、80年代的砚值得留意,雕工精的,可能是名家当年的作品,也就是说,有漏可捡。有机会可收些明清古砚,因其在市面上日见稀少,故不必非要有名人铭题。明清砚形制较精,墨锈包浆润泽,古雅可赏,好看又好玩。如有原配的砚盒更好,一个老红木砚盒价格在几千元。高古砚有代表性的也可收,这类砚大多外形破败,破败就不好玩、不好看,尽量收完整些的才有价值,但要当心冥砚(专门为陪葬而制作的砚)。藏砚和收藏其他东西一样,定位要准,量力而行,有目标、有计划,漫无目的则不成亊。在现今,还须警惕假货,须多学多看,购藏时要慎之又慎。
古人说,听其言,观其行。陈某如是说了一大堆,其行如何?随文附了一些笔者多年收藏的砚,以资佐证。也请方家指教。 责编 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