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第一版金圆券

2013-11-25 09:25王小龙
收藏 2013年9期
关键词:法币第一版林森

王小龙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发行额已达5000亿元。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放任通货膨胀的政策,使当时的法币极度贬值,信誉扫地。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筹集战争经费,更加肆无忌惮地滥发纸币,致使国统区的经济和民生几近崩溃。1948年,法币贬值到连本身纸张价值都不如的地步,广东一家造纸厂竟然买进800箱票面100~2000元法币当作造纸原料。国民党内部也早已出现要求进行货币改革的呼声。当然,也有一批人反对进行货币改革,理由是法币系统虽然已经败坏,但毕竟存在多年,值此战火纷飞的多事之秋,贸然改革恐怕会弄巧成拙。两派意见争执不下,直到1948年前后蒋介石才意属改革,并出人意料地钦点没有国民党背景的“社会贤达”王云五出任财政部长,主持货币改革工作。王云五出任财政部长后,三易其稿拟定了货币改革方案,最后形成了“金圆券方案”并得到蒋介石的认可。1948年8月18日,非国民党员的王云五破例列席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会议,说明币改方案。币改方案经行政院会议通过后,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外汇资产登记管理办法》及《整理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4项办法。

金圆券币改方案的出笼是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参与方案讨论的也只有极少数核心人物,就连财政部次长徐柏园直到币改前夕才知道顶头上司王云五亲拟的秘密方案。如此严密的防范,却被财政部主任秘书徐百济事先泄露了出去。币改方案的泄密使得金圆券尚未正式发行便信誉大跌,商贾平民均对金圆券缺乏信任。依照币改方案,国民政府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300万元兑换金圆券1元,关金券15万元兑换金圆券1元,东北九省流通券30万元兑换金圆券1元;同时限期收兑人民手中的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金圆券发行以后,大部分商贾和百姓的金银、外币被强制收兑;而将法币兑换成金圆券后,物价仍然难以控制,金圆券很快就比法币更不值钱。金圆券改革最终不到一年就破产失败,而最苦的莫过于国统区的小商贾和平民百姓,他们多年的积蓄瞬间变成一堆废纸。

据统计,自1948年8月23日金圆券正式流通到1949年7月4日废止,共计流通10个月又11天。在短短的10个多月里,印制了66种版式(不包括字规、号码的差异),其中正式发行的主币券有47种,辅币券3种。已印就但尚未发行的主币券有8种、辅币券1种,仅见试模票或样票尚未印就的有7种。其面额有壹角、贰角、伍角、壹圆、伍圆、拾圆、贰拾圆、伍拾圆、壹百圆、壹仟圆、伍仟圆、壹万圆、伍万圆、拾万圆、伍拾万圆、壹佰万圆、伍佰万圆。印刷厂家分别有美国钞票公司、美商保安钞票公司、英国德纳罗印钞公司、中央印制厂、中央印制厂特约一厂(大东书局)、中央印制厂特约二厂 (京华书局)、中央印制厂特约三厂 (上海中华书局)、中央印制厂特约四厂 (三一印刷公司)及中华书局9家。

中央银行第一版金圆券是在1948年正式发行流通的,而券面上的年号却标注为1945年。据此有人推测金圆券改革早在1945年就已开始启动,并于当年就着手印制金圆券钞票。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

金圆券改革确系1948年才开始酝酿,而具体主持人正是当年才新任财政部长的王云五。那么为何第一版金圆券上的年号却是1945年呢?原来,抗战胜利之初,由于法币的严重贬值,国统区征税工作十分困难,国民政府决定向美国钞票公司订印一种“法币特种券”(而非后来发行的“金圆券”)专门用于征税。据《史学月刊》2008年第3期张皓《王云五与国民党政府金圆券币制改革》云:“按照俞鸿钧(中央银行总裁)所称,1945年印制的金圆实作为收缴税收所用,并不在市面流通。蒋介石决定发行金圆券后,要求俞鸿钧赶快印制。俞以时间仓促为由,提出以此作为第一批发行的金圆券。”由此可知,第一版金圆券实际上是后来金圆券的“替身”。这就是为什么券面上不印有“金圆券”字样,而且年号标注为1945年的原因。这一细节反映出国民政府在推动金圆券币改时存在的两个问题:第一,金圆券币改,早在抗战胜利之初就有实施的必要,然而国民政府一再拖沓,非到经济和民生濒临崩溃之日还不予应对,错过了币改的最佳时期;第二,等到法币制度已然无法运行之时,方在未经过充分考虑的情况下作出币改决定,连正式的“金圆券”都未印制出来便要匆匆推行金圆券政策。从以上两点,可以窥见国民政府这一时期的无能。总之,金圆券币改的失败,使国民党在大陆丧失了最后的一点民心,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

第一版金圆券面额分别为壹圆、伍圆、拾圆、贰拾圆、伍拾圆和壹百圆6种,各面额券面情况如下:

壹圆(图1) 券面尺寸为62×147毫米,主色调为宝石蓝色。正面居中为蒋介石像,背面主图为重庆忠县石宝寨图景,英文签名为李骏耀、俞鸿钧。

伍圆(图2) 券面尺寸为62×147毫米,主色调为橄榄绿色。正面居左为林森像,背面右为北京颐和园罗汉锤图景。英文签名有俞鸿钧、李骏耀和俞鸿钧、梁平两种。

拾圆(图3) 券面尺寸为62×147毫米,主色调为棕色。正面蒋介石像居右,背面左为贵州花溪四孔桥图景。英文签名分别有孔祥熙、李骏耀;俞鸿钧、李骏耀;俞鸿钧、梁平三种。

贰拾圆(图4) 券面尺寸为62×147毫米,主色调为翠绿色。正面居中为林森像,背面中间为山东泰山南天门图景,英文签名为李骏耀、孔祥熙。

伍拾圆(图5) 券面尺寸为64×150毫米,主色调为深蓝色。正面主图分别有孙中山像和蒋介石像两种版别,背面主图为杭州六和塔图景。孙像版英文签名为李骏耀、孔祥熙;蒋像版英文签名有俞鸿钧、李骏耀和俞鸿钧、梁平两种。

壹百圆(图6) 券面尺寸为68×155毫米,主色调为胭脂红色。正面右为蒋介石像,左为林森像,背面中部为山东济南大明湖图景。英文签名有俞鸿钧、李骏耀和俞鸿钧、梁平两种。

中央银行第一版金圆券深受美钞设计风格的影响,具有美钞的许多特征:1.票面设计,在主图外采用大片留白的方式,整体图案构图紧凑,形成封闭的花纹边框。从细节图案上看,除了图景具有中国元素外,正面有多处巴洛克、洛可可式浮雕风格的图形,这是欧美纸币常用的装饰元素。2.票面尺寸,过去法币的设计尺寸一般较大,而此版金圆券则尺寸较小,这与美钞设计尺寸相似。3.面额采用1、5、10、20、50、100的设置模式,与美钞相近。中央银行第一版金圆券呈现美钞风格的原因,除了是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以外,也是当时国民政府各方面向美国看齐的一个体现。

中央银行发行第一版金圆券,这是蒋介石、林森的头像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法定货币上。过去,国民政府正式发行的法币上,如若采用人像,均以国父孙中山头像作构图,而此次为何采用蒋介石和林森头像呢?林森是国民党元老,在蒋介石第二次下野后继任为国民政府主席,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1943年林森因故逝世后蒋介石兼任国民政府主席。蒋、林二人头像分别登上不同面额的国家法定货币本无可厚非,但将二人同时置于壹百圆面额的纸币上似不太合理。将已故国家元首与健在的国家元首并排放在同一券面上,在世界纸币史上是极其少见的。

责编 陶贝

猜你喜欢
法币第一版林森
林森:现实,充满文学张力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点解读
抗战中不为人知的假币暗战
国际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商品吉芬化分类、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
比特币取代法币的可能性分析
把头版让给老百姓——浅析《义乌商报》第一版改革实践
一路踽踽独行
一路踽踽独行
《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三批第一版)有关修订情况的解读
张执浩著作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