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策略

2013-11-25 09:25吕静梅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情感

吕静梅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增强自己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相对于传统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建立起的以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可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作关系表现出来,又可以通过“教师长”和“学生幼”的伦理关系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师生间以情感为基础的心理关系表现出来。

首先,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平等对待学生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即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尊重学生保留与教师有不同看法的权利。

其次,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心甘情愿地与教师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权威”的宝座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切实实现师生间平等交流互相合作。

最后,师生成功合作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是师生在活动中步调一致,以最佳的方式获得发展。只有在这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课堂教学才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二、 尊重学生的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识活动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纯粹被动的机械反映,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主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动地建构起关于客体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智能与身心的和谐发展。

1.创造情境,诱发参与。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引导他们对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2.动手操作,多向参与。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3.引导发现,积极参与。为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自行发现科学原理,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4.组织讨论,群体参与。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点,组织学生讨论是引导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也是互助合作学习与广泛交流的有力手段。通过讨论,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能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在相互启发与争辩中,能有效地诱发群体的智慧潜能。

三、 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学生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任何游离于情感之外的教学学习活动都不能真正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始终要充满朝气、充满热情、充满关爱,让课堂教学充满吸引力。

情感具有感染性。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情感具有增强学习兴趣,有利于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情境,营造情感。首先,教师必须进入角色,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现代教学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现代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地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并把它作为教学目标来完成。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交流合作、操作实验的机会。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另一方面,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现实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真正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对自身的帮助,更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四、使学生享受成功

教师的成功不一定是学生的成功,而学生的成功一定是教师的成功。要使学生享受成功,必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作为开拓教学的主体,给他们以鼓励、以胆量、以热情,使他们享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因此而分享快乐。

根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在课堂上应采用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发言精彩时,可给予赞许,说出“你的回答真棒,老师为你感到骄傲”等赞扬的话语,以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应多给学生鼓励,“再好好想一想,你一定会回答上来的,老师相信你”,等等。事实证明,小学生特别愿意听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当他们听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后会表现得异常兴奋,思维会更加积极活跃,会更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享受成功体验,以增强学习自信心,这也是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策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享受成功,切实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南岭小学校)

责编/齐鲁青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情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情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台上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