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乐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已陆续出版了总共65 部省志丛书。这批省志丛书是我省新时期以来方志领域的一批重大成果,也为浙江的地方志苑增添了一抹新亮色。
浙江省政府已于去年正式启动《浙江通志》的全面编纂工作。全面检析这批丛书,对于顺利完成省志的编纂工作无疑有着极为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对经济部类浙江省志丛书作一初步分析,理纳其优点、经验和不足,以期从《浙江通志》编纂的角度,对合理利用省志丛书的已有成果提出一些看法。
浙江省志丛书的编纂工作是自1992年启动的,最初的规划是编纂82 部,至今实际已出版65 部。浙江素有“方志之乡”盛名,新中国以来我省的修志工作也是成果累累,这批省志丛书的编修出版,同样也是浙江作为文化大省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已出版浙江省志丛书统计表
书名 记述上限 记述下限 字数(万字)浙江省农业志1993 331.4浙江省粮食志1995 110浙江省林业志1995 206.8浙江省茶叶志1992 149.3浙江省盐业志1993 61.4浙江省水产志1993 185浙江省烟草志1990 98.8浙江省丝绸志1993 97浙江省纺织工业志1995 100浙江省二轻工业志1992 121.3浙江省轻工业志1995 151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志1987 78浙江省市场志1998 115浙江省建筑业志2000 170浙江省电力工业志1896 1995 68.3浙江省外经贸志2000 145浙江省金融志1995 110.4浙江省保险志 清同治年间1996 60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志 清末2002 90浙江省财政税务志1995 100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志1920 1998.12 137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志1949.5 2003.1 160浙江省政协志1950.4 2003.1 137.6浙江省民主党派志1950 1997 121.5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志1952 1997 28浙江省人民公安志1949.5 1994.12 123浙江省军事志1990 127浙江省人事志2000.12 150.8浙江省劳动保障志2000 128浙江省外事志1992 84.6浙江省工会志1995 92.1浙江省民政志1991 50浙江省统计志1995.12 101.8浙江省新闻志2000.12 162浙江省文学志1999 131.2浙江省书画志2000 73.3浙江省出版志2000.12 142浙江省图书馆志1990 67
书名 记述上限 记述下限 字数(万字)浙江省电影志1990 110浙江省教育志1989 166浙江省体育志1995 150浙江省医药志1995 103.7浙江省检验检疫志2002 175.5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志1840 1988 118浙江省科学技术志1990 166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志1991 64浙江省测绘志1989 94浙江省地震检测志2002 20浙江省人物志1990.12 157浙江省华侨志1998 52苕溪运河志2000 176浙江省乡镇企业志2001 224共计 65 部7816.96
除上世纪80年代末率先完成的《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志》(为方便叙述,下文提及各志皆省略“浙江省”冠称而直称“× ×志”)之外,每部丛书开首皆有省长署名的一篇“总序”。因为先后出书的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分别由葛洪升、万学远、柴松岳和吕祖善四任省长署名,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其后分别有1-4 篇不等“序言”,一般为时任厅局领导和相关专家(业务专家及我省方志专家如魏桥、陈桥驿等)所写,作基本内容介绍和总体评价。此外,各书皆在前面附有20-30 页不等的图片彩页,有的还对图片作了栏目分类。
这套丛书的编写体例基本类同,分别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方志通用体裁,一般皆由综述、大事记、正文及编后记等组成,纵述始末,横排门类,末附表录,有的还编了索引。正文一般采用篇(编)章节或章节结构,大多能遵循详今明古原则,既上溯事物的起源发端,又注意把记述的重点放在当代,展示事物的全貌和发展轨迹。同时遵循方志编修述而不论的原则,寓观点于记述之中。从总体来看,多数丛书都达到了内容全面系统、资料翔实客观的要求,行文也较为规范,作为“一方之全史”,基本上可称得上是所志行业或部门较完整的一部当代实录,也达到了修志者所称“其意义在承载历史演进,激励以史为鉴,承前以启后”的修志目的。[1]
在已出版省志丛书中,内容上可归属经济部类的占了最大比重,总共有30 部之多:《气象志》、《环境保护志》、《土地志》、《水利志》、《农业志》、《粮食志》、《林业志》、《茶叶志》、《盐业志》、《水产志》、《烟草志》、《丝绸志》、《纺织工业志》、《二轻工业志》、《轻工业志》、《供销合作社志》、《市场志》、《建筑业志》、《电力志》、《外经贸志》、《金融志》、《保险志》、《工商行政管理志》、《财政税务志》、《统计志》、《医药志》、《检验检疫志》、《测绘志》、《乡镇企业志》和《苕溪运河志》。
这30 部志书,绝大部分皆为专业志或行业志,多数是专家与行家相结合而修成,因此其中精品佳作不少。如被魏桥先生称赞为“编得相当成功”,“具开创之功”的《烟草志》,该志记述脉络清晰,全书分烟叶、烟丝、卷烟生产、卷烟流通、烟机辅料、科学技术、专卖、管理、文化10 编,从卷烟的原料到生产,再到流通和管理,最后写文化,一目了然,井井有条;所收资料既以“详今”为主,又不忘“明古”(反复考证弄清烟草业发展的脉络和过程);既着眼于当今现实,又深入挖掘,注重记述已经消失但具有存史价值的内容;既注意引用、利用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又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在烟草传入、烟税起源、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确实可称得上“是一部上档次、高标准、有深度”的佳志。[2]其他如《丝绸志》、《土地志》、《水利志》、《水产志》等,也皆广受业内和方志界的好评。
这批省志丛书的编纂,不仅为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留下了较为系统完整客观翔实的历史资料,也为进一步《浙江通志》的编纂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6年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方志的性质就是“全面、系统”的地方性“资料性文献”,而专门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来就是一部方志修缮质量的成败关键。应该说,浙江省志丛书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浙江通志》的进一步编纂打下了良好基础。
正如各部志书在《编后记》中所提及,每部志书在编写过程中所收集的各类文字资料之巨,皆是以千万字计数的:《水产志》收集资料超过4000 万字;《林业志》收集资料1000 多万字,制成资料卡片有11471 张;《供销合作社志》共查阅60 余年近2 亿字的图书和档案,收集了2000 余万字的文字资料……《粮食志》更是化费7年时间,共收集5000 万字的文字资料,与最后成书后字数110 万相比,两者比例几达50∶1。
绝大多数省志丛书在收集资料时都能上溯事物本源,穷究其发轫之始,充分注意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如《纺织志》专门组织人员四出寻访,走访了河姆渡、良渚博物馆及华东纺织工学院等,仅做成的资料卡片即有成千万字;《轻工业志》编辑部成立之初,全体人员更是投入到“访三老(老领导、老行家、老知情人)”和“查三馆(档案室、图书馆、报馆)”的工作,多方面了解掌握情况,收集资料超过2000 万字,还专门建立了本系统内的资料网。
值得一提的是《烟草志》、《丝绸志》、《水产志》等还特别注意了对“烟文化”、“丝绸文化”、“渔文化”等方面专项资料的收集,书中也特设了《文化》专章(篇)。因此如《丝绸志》,方志专家陈桥驿先生不仅评价其为“资料丰富,内容充实,记叙详悉,是一部学术性和实用性兼具的优秀专志”,还特别赞赏其中的《文化》篇,认为这一包括诗词,民间谣谚,小说、散文、传说,美术、影片、录像,风俗,遗址文物,地名七章内容的《文化》篇“内容非常丰富”,为整部志书平添了无限光彩,因而大大提高了志书的学术品位。[3]
在广采博取大量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各编志单位还注意把好资料稽核关,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资料进行疏理甄别,下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以确保所选用资料准确翔实,经得起历史检验。
修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一项工程的成败优劣,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多种因素。而前人的修志经验,从来就是值得后人认真借鉴的宝贵财富。浙江省志丛书的编修实践也留下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或者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无形财富。《苕溪运河志》在《编后记》中便专门总结了七条编志工作经验,颇有参考价值。其他如上文提及的《轻工业志》的“三查三访”等,也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好经验。
综合多部省志丛书的编修经验,大体可以归纳出如下几条:
一是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方针
在《农业志》的序言中,时任农业厅厅长赵宗英就专门强调:“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组领导、厅长主持、编委实施、专家修志,是保障修志质量的关键。”[4](P7)该厅虽经8 个春秋寒暑多次领导更替,修志工作始终被列为该厅的一件重要工作,连续而有序地顺利展开。《统计志》也是如此,该志编修历时11年,先后经历了四届领导,“纲目”也6 易其稿,但每届领导都十分重视修志工作,将其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故此该志得到省方志办的充分好评:“该志统贯古今,记述全面、系统,专业性强,设计合理,条目清晰,文字严谨,是一部成熟的、高质量志稿”。[5](P672)再如被魏桥先生称赞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品位和实用价值的煌煌巨著”[6](P5)的《水产志》,同样也被肯定为“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组织专家编纂而成”[6](P5)的成果。
二是坚持“行家修志”与“众手成志”相结合
这里说的行家,既指行业方面的专家,也包括修志方面的专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行业方面专家的作用更为重要。“专志贵专”,每部专志要反映一个专业或行业的全面情况,对修志者来说,当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专家甚至提出,志书的编修过程同时也就是一个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故而绝大多数专志,都是一种做学问的成果。因此一部高质量专业志书的编修,必定是专家和行家合力修纂的成果。如《农业志》,先后有50 余位专家参与编写,集思广益,众手成志,编成“一部统贯古今……融历史文献,当代论著,官方文件,调查研究,口述资料,统计数据于一书的集大成之作,其内容博大精深,翔实有据”,“专志贵专,又专中求全求深”,[7](P6)无疑是颇具影响的佳志之一。又如《测绘志》,两位主编皆为专家,这部志书也得到了省方志办“资料丰富,有一定深度,层次分明,系统性强,结构严谨,记述概括,文字朴实”的高度评价。[8](P699)
方志的编修,毕竟也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必须要按照一定的体例,遵循一定的规范去“众手成书”,因此方志专家的业务指导同样必不可少。这些志书的编写,几乎全部是在浙江省方志办的专业指导下完成的,有几部甚至可说是合作完成的,如《丝绸志》中的《文化》专篇即由方志办专人承担编纂,《建筑业志》则由省建筑厅与方志办协作组建编辑班子编纂完成。
三是部门之间协同作战,合力攻关
省志丛书大多由单个部门负责编修,但也有少数是由部门之间协作完成的,这种跨部门的合作修志相对难度更大。但只要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多家协作,团结一心,仍然能够合力成志。这方面的典型是《苕溪运河志》,这部200 多万字的巨篇,由浙江省水利厅牵头,召集了苕溪和运河(浙北段)流域内的杭嘉湖三市水利局等相关单位,组织起了包括相关领导和专家共21 人的编委会,统一认识,落实任务,历时7年最终完成。再如《财政税务志》也是省财政厅、国税局和地税局等多家单位协作的成果;《检验检疫志》则是浙江局和宁波局共同努力而成书。相对于浙江省志的编修工作,很多卷都会牵涉到部门单位之间的协作问题,所以这方面的经验更具有实际意义。
四是眼光高远,着力打造精品佳志
在2002年浙江全省的首次方志工作会议上,时任省长吕祖善在曾专门提到要坚持志书编修质量的问题,强调要层层把关,精益求精,“要把创佳作,出名志作为方志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使我们的志书无愧于‘方志之乡’的美誉,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9](P4)综观这批省志丛书,大多皆是长期细加修改,精心打磨后的成果,成书最少的耗时4年,最多的则长达13年之久。从编定纲目开始,一直到最后经专家论证而最终定稿,往往是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力求高质量。因此这批丛书多数皆有较高质量。除了前面提到的《烟草志》、《丝绸志》等,其他如《林业志》、《土地志》等也颇受好评,前者修志历时七年,先后七易其稿,魏桥评价,该志除大量引用古今文献资料外,还十分注重收集口碑资料和民间资料如林谚等,“生动活泼,为志书增色不少”;同时还在记叙方式上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创新”。[10](P7)后者除得到魏桥先生的充分肯定外,相关领导也认为这部志书具有很高的用志价值,可以为今后的合理用地、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各部省志丛书的组织编写,客观上还有一大贡献,就是培养了一支编志人才队伍。每部志书的编写,都成立有专门的编辑室,一般专职人数在10 人左右。其人员的构成一般是“四结合”,即有行政领导,有行业专家,有专聘的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文字基础且能承担工作的老同志,还有部分有志于方志事业的年轻人。这批人为着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他们经过一定的业务培训,在长期的编志工作实践中不断锻炼成长,历经数年志书编就,这批人也基本成了编志的行家里手。这批人才,部分人至今仍奋斗在浙江省的方志工作战线上,为方志工作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江通志》和浙江省志丛书,是相关但又不能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作为通志概念,首先在时间的纵向上要“通”,不光是上接最近的一部浙江通志《雍正通志》,还应该根据我们现代的眼光和已知材料去穷尽事物的最初发端、现实发展变化以及今后趋向。其次从高度上说,整个省志就是一个统一体,是一整个的系统工程,而每一个分卷都是在这个大系统工程之下的一个子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当代的宏观社会时代大背景下更多地去认识和关注事物之间的互相内在有机联系,注意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更好地整理取舍相关材料,或者说在具体材料的把握处理上更要注意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
所谓部门志印记,就是编修者往往是过多地站在部门的角度去考虑和把握志书的内容和结构,而欠缺本应更为宏观科学的逻辑性把握,从而影响志书的整体质量。比如《检验检疫志》,本应从全省经济发展的高度记载检验检疫事业自身的发展轨迹,但该志编纂的主导思想似更多地关注其部门本身的沿变历史,以及其主管的实际工作职责,因此确定了一个“1234 工程”作为其修志主线,即“一部志书、两大机构(省局和宁波局)、三个历史阶段、四大工作职责(原商检、卫检、动植物检和检疫)”,[11](P1203)这样的修志思路固然是从其自身实际所出发,但显然难以有机地反映检验检疫事业与当时浙江乃至全国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
又如《农业志》,所志内容只局限于农业厅行政所管辖的一块,而欠缺了农业本应涵盖的涉及农办、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主管的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垦以至新农村建设等内容。
另如公认质量不错的《土地志》,入志资料也明显存在着过杂的问题,如本单位的“档案宣传”、“廉政建设”等内容都一一以专节写入志书。《二轻志》因为二轻局曾经统管过所有各手工业行业,所以把历史上的造桥、造船等应属建筑业、制造业的内容也全收了进来。还有《电力志》把与“电”毫不相关的“多种经营”养猪种桔之类也写了进去(还有图片),因为曾经是该部门所做实际工作之一。
详今明古是当代修志的一条原则,就是既要将修志的重心要放在当代,又要注意把相关的事物缘起发展变化脉络也交代清楚,做到“纵不断线”。可能由于在资料的收集上存在实际困难等原因,部分省志丛书中这一点仍做得不够,可以说是详今做到了,明古则不足。最明显的是《保险志》和《统计志》,志书只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内容,而新中国以前的“保险”和“统计”相关内容几乎全无反映,“大事记”也是自1949年开始记述,没有去溯及所志事物的发端和历史发展沿变。又如《工商管理志》,其所记述内容的上限时间,有的从晚清开始、有的从1949年开始,而古代的相关内容则基本没有。《粮食志》也同样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明古的线脉不足。
尽管各志已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但如站在省志的角度看,大多志书入志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仍显不足,仍需大加补充。要按照横不缺项的原则,补充原来比较欠缺的相关资料。这之中特别要注意对那些职责虽不属于本部门管辖、但性质类同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纂。比如《林业志》,包括林业教育部门的有关资料要作补充;《金融志》对近年来越来越普遍使用的信用卡、电子计算机在银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也应予以客观反映,以体现时代特征;《茶叶志》也可对茶具、茶食、茶艺、茶道等方面的资料作进一步的收集整理;《医药志》须补充如对中药饮片的管理、中药执业药师的管理等内容,“人物”也感觉收录不全,还有是否要增设“中医文化”专章也值得考虑。还有《纺织志》,至少当年步鑫生的改革应该补上一笔,这在全国都是有影响的,新近出的《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中便列有专条记载。
其中最突出的是《市场志》,这部志书不仅要大量补充基本资料,还要重新构架章节结构,不宜以现书这样简单地以各市县地域来安排章节,而要站在全省的高度,把各类市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记录。即一定要“以类相从”,以不同性质的市场类别来布局谋篇,而不是以“空间”或“时间”标准来划分章节。
再如《外经贸志》,全志11 篇,第一二篇记述从古至今浙江对外经济贸易情况,属于史的写法,不符合志体横排竖写的传统。《二轻志》的第四篇“合作组织与机构沿革”的第一章第一节写“建国前”,第二节写“建国后”;第二章“机构沿革”分五节,也是按照“建国初”、“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划分,实际上也是用分期法代替了分类法。
章学诚提出修志书要做到“四要”:“要简、要严、要核、要雅”,特别把“简约”列为“四要”之首。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也曾指出当代志书有在文字上“越编越长”的不良倾向。[12]
浙江省志丛书的篇幅大小不等,篇幅最大的《农业志》全书达331 万余字,分上下两册;字数最少的《地震监测志》也有20 万字。一般的篇幅在百万字左右不等,全部总字数超过7800 万字。各志是否都需要搞成如此巨著宏篇自需从各自实际出发,但至少在各部丛书中一些不太相关的内容还是可以删除的,比如《林业志》中《野生动物》专章(作为“林业资源”)包括相关插页图片及黄杨木雕(应属“工艺美术”)是否入志即值得商榷,而《林业文化》专篇(包含林业宣传、林业文艺和林业工艺)因其内涵界定不够科学似也可总体删除。其他如《供销合作社志》末节的“函授电大”(教育专章)、《烟草志》中关于“烟草志评审”、“雄狮杯网球公开赛”等内容也可删除。而《二轻志》第六篇“市(地)县二轻工业”,用了占全志相当大的比重去专门记录各市(地)县的二轻工业情况似也无必要,作为省级志书只须清楚地反映全省整体的情况即够,反映下一级各地的情况自应由各市县志去承担,或者作简单记述即可。
各部丛书皆收有大量图片,但在图片的入选上显然也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最明显的是领导的照片用得过多。有一部志书,所附图片几乎全是反映领导人的,凡来过该部门视察工作的历届的国家级领导人从国家主席至人大政协国务院副职,以及历届的厅局领导、现职的全体副职以上厅局领导,每人一张。而真正有价值的反映事物历史或现状的图片却用得不多。反映领导活动的图片不是全不收,但太多了就失之过滥,没有了存史价值。有这么一句老话:后人看今人犹如今人看古人,我们读古代的方志,其中又有多少反映历代官员类似礼节性活动的内容?还有《建筑业志》,上册末和下册首皆有大量建筑企业的“广告”图页,更似有谋利之嫌。图片入选标准的混乱,肯定会影响到志书的总体质量。
此外,由于还有少数部门和单位未能完成自己所承担行业内容志书的编纂工作,造成了这套丛书在总体内容门类上(比如第二产业相关部分)的欠缺,因此浙江省志丛书总体上还是一套不完整的丛书。这在通志总体框架的设计上,也必须要加以弥补。还有少数志书在写法文风上,也没能全面体现求实存真风格。如《财政税务志》行文中好用一些修志所忌用的浮词虚语如“最基本”、“大量”、“经常性”等,甚至还夹杂一些如“必须大力宣传……”之类的套话。个别志书甚至在在指导思想上也未能完全脱离陈旧观念的影响,比如仍按姓“资”姓“社”的观念处理有关历史资料。其他还存在如记功不记过、一些概念提法不科学等问题,也是要注意避免或纠正的。
[1]浙江省工商管理志(序言)[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浙江省烟草志(序言)[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3]陈桥驿.丝绸:中国的骄傲——兼评《浙江省丝绸志》[J].中国地方志,2001(Z1).
[4]浙江省农业志[M].上海:中华书局,2004.
[5]浙江省统计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浙江省水产志[M].上海:中华书局,1999.
[7]浙江省农业志[M].上海:中华书局,2004.
[8]浙江省测绘志[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9]二轮修志?浙江论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0]浙江省林业志[M].上海:中华书局,2001.
[11]浙江省检验检疫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2]朱佳木.在内蒙古视察地方志工作时的讲话[J].中国地方志,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