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大为,张有光,冯文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空天电子信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北京 100191)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2010年以来,通过不断深化与生产、服务领域原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拓展新的合作模式,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等多种方式,积极提高教育质量,践行纲要精神。而与大唐电信集团合作建设的“北航-大唐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的“双赢”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在综合能力方面,特别是综合实验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1-2],从而对高校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3]。我校2005年利用“985”工程(Ⅰ期)教学实验条件建设资金建设了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通过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实验室建设经验[4-9],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建成了无线通信、实时并行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微波工程、电磁兼容及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等涵盖电子信息多个专业领域的软件和硬件实验平台,建立了电子信息类综合实验和专业实验相结合的完整实验体系。2007年和2009年又利用国家教学实验条件建设资金对6个平台做了补充建设。
每年有2 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实验中心进行相关实验,累计5 400余人学时。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10-12]。
大唐电信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无线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特种通信产业等方面取得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综合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成果,通过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采用“轻型工业化”发展思路,加快推动实现TDSCDMA 3G产业化,并成功实现市场化商用。同时,在TD-SCDMA国际化方面,由大唐电信集团主导提出并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TD-LTE-Advanced被国际电联接纳为4G国际标准技术,为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负责任、健康、绿色、和谐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准备了条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唐电信集团在科研方面一直保持合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大唐电信集团多项重点实验室研究课题,联合申请国家重大专项核高基、宽带移动通信等领域研究课题,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一定的合作基础。此外,双方地理位置临近,这些都为双方联手建设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奠定了基础。
“北航-大唐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平台”(见图1)于2010年初提出,双方积极探索建设方法。平台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空天电子信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工程、紧靠工业、培养工程领域优秀人才。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实践教育平台,探索企业实践、实际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模式,形成了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主体、中青年教师与高级工程师积极互动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平台。
结合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基础实验和研究优势,发挥大唐电信集团在移动通信领域产品开发环境和专业技术实验环境的工程实践优势,在工程实践教育上实现联合,探索构建校内外结合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教育中多层次开展广泛合作,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各类工程人才。
2.1.1 博士研究生培养合作模式
图1 北航-大唐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组成示意图
以博士联合培养和“双导师制”为核心,结合专业前沿资源共享和“博导有话说”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构建博士研究生培养合作模式。早在2010年,为创新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机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选择7所“985”大学和6个科技实力雄厚的工程研究院所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北航与大唐电信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成为试点之一。北航确定了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落实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具体工作,并与当年9月举行了北航-大唐联合培养博士生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聘请兼职博士生导师仪式。这次试点工作确立了博士联合培养和“双导师制”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成为构建校企联合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发端。此后,通过大唐电信移动通信专业前沿资源共享、“博导有话说”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丰富了博士研究生培养合作模式。
2.1.2 硕士研究生培养合作模式
以双向交流教育为指导,通过校企结合 “一体化”工程实践教育、企业核心培训课程反向延伸到学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等,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合作模式。学校以学生教育为主体,同时要考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具有面向工程、面向实践、面向应用的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工程领域优秀人才和中坚力量。同时,企业工程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再教育需求及对实践经验进行升华的意愿。通过双向交流教育,能够很好地符合双方的需求,进入良性互动[13-15]。
校企结合的“一体化”工程实践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培养理念与课程体系“一体化”,采用开放办学的模式,将“一体化”延伸到企业,以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作为目标,通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平台优势,结合大唐电信集团在通信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优势展开工程硕士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培养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唐电信集团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及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通过深入进行教学改革计划,合作培养适应通信行业需求的工程人才,由此提升企业员工工程实践能力及技术人才的管理水平。
在具体实施上,围绕信息通信领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有的较为成熟的专业基础上进行一体化课程设计,开设信息通信方向项目管理、信息通信方向工业工程、信息通信工程3个班级,共4个专业,分别为信息通信方向项目管理、工业工程、集成电路、电子与通信工程,其中集成电路、电子与通信工程课程阶段合班上课,论文阶段分别研究。
企业核心培训课程反向延伸到学校。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主流分配去向,参与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老员工流程、制度、管理模式的定期再教育培训。与大唐电信集团进行合作,把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先进的管理模式总结出来,编写《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开发管理》、《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成本控制与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等工程教育教材。在创新理念、产品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客户意识培养上不再有距离,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基础课程学习结束后可选择进入大唐电信集团实习。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情况,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对于实习学生的投入与培训。企业可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传递企业文化,留住优秀的、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实习学生加入到企业中来。
2.1.3 本科生培养合作模式
以意识培养为首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点面结合开展本科生培养合作模式。
针对本科生的培养定位,突出工程意识培养,聘请大唐电信集团资深专家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讲授工程教育,开拓学生产品设计视野,通过使产品构思-设计-实现、商业运作的实际案例等具体内容进入课堂,从而实现“走进来”。组织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到大唐电信集团实习、参观,培养学生掌握企业先进的管理知识,同时,通过大唐电信集团资深专家参与指导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育环节,让本科生直接参与产品设计、测试、优化、营销以及技术攻关等环节,直面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从而真正“走出去”。这样,由点带面打开形式多样的本科生培养合作模式的新局面。
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立之初,为了避免“重建设,轻运行”的困局,形成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就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运行模式进行了规范,从而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运行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具体做法有:
(1)“北航-大唐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行校企联合管理、运行模式,企业参与到教育中心发展规划、体系建设、教学改革、日常组织管理各环节。
(2)设立领导工作小组,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双方相关领导组成,负责规划、政策支持及条件保证。
(3)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双方相关技术负责人和学校教授组成,指导“北航-大唐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的实践体系、质量保证、教学改革等。
(4)设立日常运行办公室,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办公室具体负责,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集团)培训部协助,组织协调实践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关教师协助。
组织中青年教师去大唐电信集团参加重大项目的产品开发,在工程实践中深化理论。同时聘请大唐电信集团资深专家,培养中、青年教师工程能力。既可使中青年教师增强工程背景,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又可使他们在重大科研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前沿能力。
通过博士后流动站等形式,吸引大唐电信集团高级工程师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其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工程前沿资源能够为理论研究带来新鲜气息,同时研究过程中也能够就自身理论创新水平进行提升,有助于日后在企业发展中贡献力量。
校企合作是个老话题,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握发展机遇、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探索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北航-大唐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经过3年多来的运行,不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教育环境,也为企业积蓄了一批专业能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积极尝试和探索。
(References)
[1]刘磊,吴宏.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190-192.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95-101.
[3]谭大为,张有光,刘晚春.基于ARM 32位高速嵌入式微控制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4.
[4]周燕.MIT OCW效果评价对我国精品课程评价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4):89-90.
[5]陈翠荣,王坤庆.小而精:普林斯顿大学办学特色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4):105-109.
[6]徐美娜,王光荣.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诠释[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61-64.
[7]颜媛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启示[J].教育探索,2010(9):150-152.
[8]别敦荣,陶学文.芝加哥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137-142.
[9]别敦荣,李晓婷.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2):52-60.
[10]苏东林,孙则怡,闫照文.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08(4):44-46.
[11]苏东林,江月松,阎照文,等.构建电子信息类博士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2-34.
[12]闫照文,苏东林,王祖林,等.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12):9-11.
[13]李东升,李文军,毛成.校企工程教育深度合作模式的初步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88-92.
[14]易洪雷,薛元,张彩云,等.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39-142.
[15]刘义伦,刘铁雄.在改革工程教育中力促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1(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