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词的翻译看音乐剧 《妈妈咪呀!》在中国的本土植入

2013-11-22 07:40谢小红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音乐剧

谢小红

摘 要: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于2011年在中国推出后受到中国观众的普遍欢迎,近几年来在各大城市长演不衰。本文介绍了《妈妈咪呀!》中文版歌词的诞生过程,剖析了中文版歌词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指出对歌词的创造性翻译是音乐剧《妈妈咪呀!》在中国本土成功植入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剧;《妈妈咪呀!》;歌词翻译;植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97-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53

1 . 引言

音乐剧《妈妈咪呀!》于1999年在伦敦上演,2001年进军纽约,迄今为止,《妈妈咪呀!》被翻译成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日语、韩语等十三种不同版本,在全球三百多个城市上演,超过五千万观众走进剧院欣赏这部经典的音乐剧,创造了全球二十亿的票房神话。在世界舞台连续十三年盛演不衰,足见《妈妈咪呀!》在全球巨大的影响力。自从2011年7月《妈妈咪呀!》第十四个版本——中文版在上海成功推出以来,《妈妈咪呀!》在中国几座主要城市已经连续演出了一百多场。2013年,《妈妈咪呀!》在中国又开始新一轮的巡演,尽管演出阵容有所改变,但《妈妈咪呀!》受欢迎的程度依然不减当年。

2 .《妈妈咪呀!》中文版歌词的创作过程

音乐剧《妈妈咪呀!》讲述了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一对母女以开旅馆为生。女儿苏菲即将出嫁,她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在婚礼上将她亲手交给丈夫,可惜她的母亲唐娜从来没有告诉她谁是她的亲生父亲。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菲偷看了母亲的日记,发现母亲当年有三个情人,这三个人都有可能是她的亲生父亲。苏菲分别给这三位男士各寄出一张请柬,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婚礼。很多中国观众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他们通过非中文版的音乐剧《妈妈咪呀!》以及2008年电影版的《妈妈咪呀!》知晓了这样一个充满悬念和趣味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方,存在着一些中西方文化差异,但是它所表达的情感却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如亲情、友情和爱情等,这些情感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植入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要使一部音乐剧吸引观众,必须做到好听、好看、好玩。好听取决于歌曲和配乐,而承载歌曲的歌词至关重要。如何将广为传唱的经典英文歌词转换成中文歌词,既能保持原意,又具有可唱性和可听性,是中文版《妈妈咪呀!》歌词翻译的挑战所在。

《妈妈咪呀!》中文版的诞生得益于前面十三个版本的成功。据《妈妈咪呀!》主创乐队ABBA成员比约恩·奥瓦尔斯透露,最初他们认为《妈妈咪呀!》只适合英语演出,后来在人们的鼓励下他们尝试用德语翻译,德语版一经推出,大获成功。从此《妈妈咪呀!》被陆续翻译成其他语种,在不同的国家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观众的追捧和欢迎。后来,《妈妈咪呀!》出品方开始尝试将其翻译成中文,登录中国。从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版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国内很多观众对于音乐剧《妈妈咪呀!》以及电影《妈妈咪呀!》的英文歌词非常熟悉,这种先入为主的概念以及较高的期望值增加了译者翻译的难度。中文版《妈妈咪呀!》制作方从许多的试译作品中经过筛选,最终选定了五个人的作品,将这五个人分成五组,把他们的中文歌词再翻译成英文发回英国给ABBA的原创审阅,让他们选出合适的版本后发回中方,中方再根据是否押韵、是否有可听性、表意是否贴切等标准择优选择。中方在试演的过程中对既定版本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才形成观众所见到的舞台版本。

中文版《妈妈咪呀!》的中国的演出创造了首部西方主流音乐剧被翻译成中文版本在中国上演的历史。与以往的音乐剧先有故事后有音乐的创作模式不同,《妈妈咪呀!》是先有音乐后有故事。剧名《妈妈咪呀!》来自ABBA乐队的一首歌的名称《妈妈咪呀!》(Mamma Mia)。Mamma Mia在意大利方言中是一个感叹词,相当于英语中的“Oh, my God!”以及汉语中的“我的妈呀!”。ABBA乐队的歌曲风格多样并具有内在的戏剧性,这些为《妈妈咪呀!》的制作者提供了创作灵感。他们将这些歌曲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先有音乐后有故事的创作模式在音乐剧创作中尚属首例。正如音乐剧专家费元洪(2011:17)所认为的那样,对于这种先有音乐再有故事的剧目,其歌曲不是用来推动剧情,而是用来抒发情感。这一特点决定了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歌词翻译有别于普通的歌词翻译。而音乐剧翻译属于艺术翻译的范畴,它与传统的文学翻译不同。经过舞台和观众的多次检验,音乐剧《妈妈咪呀!》出品方数易其稿,终于以理想的样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3 .《妈妈咪呀!》中文版歌词的翻译策略

3 . 1 注重译文的韵律,延续原文的可唱性

当一部音乐剧被翻译成其他语种时,译文必须和原文一样具有可唱性,这是音乐剧本土移植的关键。“译者在将歌词翻译成汉语时,要注意抓住歌词原文的音乐特征,译成汉语之后要对照曲子和歌词原文,反复诵读、仔细推敲,看看译文是否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具体而言,译者在翻译时尤其要注意歌词的节奏和押韵问题”(谢庆立,2009: 132)。《妈妈咪呀!》全剧共有二十多首歌曲,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这些歌曲的插入能充分抒发剧中人物的感情,强烈地渲染观演氛围。该剧伊始,唐娜偶然发现昔日三个恋人同时出现在她的旅馆里,她非常震惊,一时方寸大乱,主题曲《妈妈咪呀!》(Mamma Mia!)表达了她当时百感交集的心情。译者在翻译这首歌时充分考虑到歌词的韵律。例如

原文:

I dont know how, but I suddenly lose control.

Theres a fire within my soul.

Just one look and I can hear a bell ring.

One more look and I forget everything.

译文:

我不明白,这种不安分的心跳。

心中一把火在撕咬。

一眨眼,我看见你在微笑。

一瞬间,我的心开始燃烧。

译文每句话都押的同一个韵尾,这样唱起来朗朗上口。译者对这首歌中的语气词的翻译堪称神来之笔。例如:

原文:

My my, how can I resist you. Mama Mia, does it show again?

My my, just how much I missed you. Yes, Ive been heart-broken, blue since the day we parted.

Why why, did I ever let you go.

译文:

拜拜,不该说得太早。妈妈咪呀,已经逃不掉。

来来,一个拥抱也好。看不到你的时间,要怎么停止想念。

快快,把我带到你的面前。

在对这一段歌词的翻译中,译者采用了意译。但意译并没有降低原文的表达力量,反而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唐娜时隔数年又见昔日恋人时的又恨又爱、不知所措的复杂心情。对于原文中出现的语气词“My my”和“Why why”,译者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分别译为“拜拜”、“来来”和“快快”。这样翻译既押韵,又能使得中文唱词保留英文唱词原有的节奏和韵律,在对外来作品本土植入的改造中保留了其自身的特色。

3 . 2 保留部分英文单词,增强歌曲的传唱性

三个旧情人的突然造访让唐娜顿时陷入了窘境,一方面,她不知道如何向女儿苏菲解释这一切,另一方面她更担心他们的到来会搅乱婚礼的计划,此刻的唐娜焦头烂额,心烦意乱。唐娜的两个闺蜜露丝和谭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俩翻箱倒柜找出唐娜年轻时穿过的服饰,扮成摇滚歌星,唱起《舞蹈皇后》(Dancing Queen),鼓励唐娜拿出当年曾为摇滚明星的气概,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唐娜受到了感染,迅速振作起来。三个人到中年的女人引吭高歌,激动而兴奋,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代。这首歌的歌词翻译应该突出三个女人不服老、不服输的气势。例如:

原文:And when you get the chance, you are the Dancing Queen.

Young and sweet, only seventeen. Dancing Queen.

译文:一旦有了舞台,你就是D a n c i n g Queen。

十七岁甜美多年轻,Dancing Queen。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原歌词中的Dancing Queen被保留了下来,没有译为汉语。这样不仅唱起来比唱“舞蹈皇后”要顺口,而且能保留原歌词的强大的气场,渲染了剧情。每当演员们在台上唱起这首歌的时候,观众犹如置身于现场演唱会,他们的热情被点燃,不管观众的英语水平如何,他们都跟着演员同唱“Dancing Queen”,演出氛围十分热烈。

婚礼的前一天,唐娜向两位好友诉说自己独自经营旅馆的艰辛,歌曲《金钱》(Money Money Money)表达了唐娜的心声。这首歌的歌词翻译中同样也保留了部分原文。例如:

原文:Money, money, money, must be funny, in a rich mans world.

Money, money, money, always sunny, in a rich mans world.

译文:Money, money, money, 谁都想要,再多都嫌少。

Money, money, money, 如此美妙,有钱人知道。

这两句歌词的翻译为了押韵,做到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生活化的语言与老百姓的心理十分贴近。英文歌词中的money, money, money依然保留,如果译为“钱,钱,钱”或者“钞票,钞票,钞票”则即不押韵又显得俗气,势必会降低歌词的艺术格调。

3 . 3 在“神似”与“化境”中实行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我国翻译艺术家傅雷先生早在1951年就提出了“神似”的翻译观。“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罗新璋,1984: 558)。傅雷主张译者应该深切领悟和彻底理解原文,并用译入语将所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译文效果与原文效果相似或近似。“鉴于每种语言体系各自的独特性,翻译上寻求两语言间形式的相似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因此译者所应关心的不是计较原文一字一句之得失,而是传出原作的神韵,况且要想传达出这一‘神韵,译者就必须抛弃原文的语言形式。这就要求译者不得字面翻译原文,而是要首先阐释原文、将原文化为己有”(谢思田,2010: 181)。再以《妈妈咪呀!》中的歌曲《金钱》为例来说明翻译的“神似”效果。

原文:A man like that is hard to find, but I

cant get him off my mind.

And if he happens to be free, I bet he wouldnt fancy me.

So I must leave. I have to go to Las Vegas or Monaco.

And win a fortune in a game.

My life will never be the same

译文:这样的男人很难找,但我怎么就忘不掉。

就算有黄金单身汉,他也不会对我来电。

所以我就只好飞到澳门去搏一票。

看眼前筹码堆成山。

我人生变得不一般。

原文中的拉斯维加斯和摩洛哥在译文中变成了澳门,因为这三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赌场密集的地方。相较于遥远而陌生的拉斯维加斯和摩洛哥,中国观众更熟悉澳门。在翻译中这样巧妙的处理使得中文歌词更本土化,观众感觉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这样的翻译因为“神似”而传神。

“神似”翻译观是对信、达、雅的一个突破,但“神似”并不能取代信、达、雅。“假如说信、达、雅可以作为包括文学翻译在内的翻译工作总的标准,那么传神说大抵只是文艺翻译的一种标准”(罗新璋,1984: 13)。而音乐剧的翻译正是文艺翻译的范畴,因此“神似”翻译是应该大力倡导的,“神似”翻译在两种文化中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有利于二者的对接和交融。

除了“神似”翻译观之外,“化境”翻译观也是一种重要的翻译视角,这是作家兼翻译家钱钟书先生于1964年提出的观点,也是他认为的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为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罗新璋,1984: 696)。苏菲在婚礼前夜对可能是自己父亲的比尔唱了一首“The Name of the Game”,这首歌的副歌部分的歌词如下:

原文:Whats the name of the game?

Does it mean anything to you ?

Whats the name of the game?

Can you feel it the way I do?

译文:故事走向何方?

你的角色又是怎样?

故事走向何方?

你的感觉是否一样?

从这一段歌词的翻译来看,译文并没有受到原文字面意思的限制,译者着眼于这首歌在整部音乐剧中的定位,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在翻译时对原文进行了加工。“故事走向何方?”似乎是在向观众提问。因为故事进展到目前为止依然有一个悬念一直未解决,到底谁是苏菲的父亲呢?“你的角色又是怎样?”观众和苏菲一样都心存疑问,在剧中苏菲借用这句歌词巧妙地试探比尔,同时,译者借苏菲之口道出了观众的心声。这种“化境”式的翻译赋予了译文以鲜活、灵动、机趣的品质,使原文滋生出另外一种生机和活力。

4 . 结语

音乐剧的歌词往往用来发展剧情,而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歌曲中的歌词更多以表达情感为主,这给歌词翻译者提供了二度创作的空间。但是作为原版引进的《妈妈咪呀!》,英方对中文版的制作提出了诸多要求和限制,该剧导演保罗·加灵顿期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力求运用有中国特色的短语,让观众感受到这是原创剧而不是一个舶来品。可见,《妈妈咪呀!》歌词的翻译无疑是“戴着脚镣在跳舞”。从《妈妈咪呀!》歌词的翻译策略可以看出译者以“信、达、雅”为基础翻译准则,同时又能针对艺术作品的特性,以“神似”、“化境”等翻译方法发展了“信、达、雅”这一标准。“惟先信而后求达,先达而后求雅”。雅与文艺美学息息相关,音乐剧作为一种高雅艺术,用一种文字将其转换成另一种文字,它的形式之美、内容之美和风格之美只能增不能减。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歌词翻译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它能成功植入中国本土的关键所在。《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成功为更多优秀的外国音乐剧在中国本土的植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中国的音乐剧的发展、成熟和繁荣,我们也可以将我国优秀的音乐剧以及优秀的戏剧戏曲等译介到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翻译作为沟通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将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相信,今后,随着音乐剧领域的国际间交流日益增多,音乐剧的翻译将成为继话剧、电影等艺术作品翻译之后的新领域而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顿官刚.西方翻译理论文献选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费元洪.惊喜之后,期待精彩——《妈妈咪呀!》中文版预演观后[J].上海戏剧,2011(8).

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谢庆立.英语歌词汉译研究[J].语文学刊,2009(9).

谢思田.“信、达、雅”重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音乐剧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中国音乐剧产业运营发展策略探析
East Side Story
以偏概全要不得!
聚焦华语原创音乐剧(上)
音乐剧《保镖》 英国伦敦阿德尔菲剧院
看音乐剧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音乐剧:文化消费的又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