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党的十八大为城乡统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指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香坊区作为推进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机遇难得,责任重大。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挖掘地域资源,构筑发展优势,探索实现途径,全面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任务。
一、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香坊区作为哈尔滨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下辖20个办事处,同时辖有“三镇一乡”和一个具有农村体制的街道办事处,共计46个村,125个自然屯。这种特定的体制就为城乡统筹提出了客观要求。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看,推进城乡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近几年,我区经济总量不断增强。2012年,全区实现区域生产总值500.8亿元,增长3.3%。实现地方公共财政全口径收入5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454.5亿元,增长30.2%。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为1:61.8:37.2。人均GDP为66725元。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已经具备了城乡统筹的经济基础。从现有人均耕地和城乡人口比例及收入结构看,城镇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我区现有农村人口不足10万人,仅占全区人口的10%。农村现有耕地面积17.9万亩,人均耕地不足两亩,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水稻、蔬菜、杂粮等。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1.4%。农民收入来源形式多样化,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工资性收入及其他形式的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日益上升。特别是近几年来,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已呈现出诸多的城市化特点,部分村屯已经被包围在市区内,有的村屯已经没有耕地。朝阳镇的新发屯,黎明街道的安乐村、邓家村,幸福镇的园艺村等村屯已成为无地村。同时我们看到,我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生活条件还很差,农村的环境脏乱差比较严重。只有推进城乡一体化,才能够统筹城乡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
二、香坊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具备的优势
基于我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加之近几年的工作基础,我区已经具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明显优势。一是区域资源优势突出。我区有超过75%的土地在农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这些土地生态状况良好,颇具发展前景,尤其是东部的阿什河流域,拥有难得的湿地景观,适合发展生态型小城镇、生态文化旅游和现代化农业。二是交通基础优势明显。滨洲、滨绥两条铁路在香坊区穿境而过,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在建设,京哈、哈牡、哈五等高速公路呈放射状向外延伸。长江路和一些新建路桥竣工通车,公滨路打通工程即将完成,我区的主干路网结构更加优化,城区显现出逐年扩张发展的态势。三是城乡统筹有了一定工作基础。近年来,我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吸纳投资拉动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东部对俄出口加工区、南部食品工业园区和成高子全国小城镇试点,构建出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四是政策支持明确。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和首要任务提出来,市委、市政府将我区确定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以后,在土地指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配套、农民保障制度等方面将给予有利的政策支持。
三、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和途径
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这是一项全新的实践,必须认真研究,努力探索推进的方式。经过我们一个时期的实践,大体探索出五种推进方式:一是发展产业项目。根据总体产业布局和村屯的资源情况引进产业项目落户,通过产业项目建设带动村屯改造,实现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黎明街道办事处的双榆树村就是通过引进新供销合作广场项目,对村屯实现整体改造。二是用宅基地置换建设用地。面对城市圈的局限和不能逾越的土地红线,若想实现村屯改造,我们就必须做好合村并屯工作,实现农民居住集中化,腾出更多的宅基地用于项目建设,实践证明,在现有的条件下,用宅基地置换建设用地是可行的途径。当然,要争取土地部门的政策支持。三是大力发展农业项目。在以耕地为主的乡镇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立足现实寻求突破,最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就是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打造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成功落户我区向阳乡东胜村,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农业项目,对我区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就业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四是鼓励支持村屯自我改造。综观国内的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村,都是村干部带头作用特别突出。充分发挥好村级组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带动村屯农民群众实现自我改造,这是更具效果的一种途径。五是搭建棚改平台推进项目建设。棚改既是推进村屯改造的方式,也是一个成熟的平台,符合条件的村可以按棚改项目推进。幸福镇的园艺村、成高子镇和平糖厂、黎明街道邓家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等都是通过搭建棚改平台,以棚改政策支持推进村屯改造。
以上几种推进方式符合我区实际,要大胆实践,深入实施,灵活运用。同时我们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可行途径。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突出解决好的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区城乡一体化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妥善安置好农民。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更幸福,所以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考虑农民眼前利益,更要保证长期利益。解决好农民的住房问题、土地问题、就业问题和长期的生活保障问题,确保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保证和提高。二是解决好土地问题。要依据省市相关政策做好土地确权、流转、收储工作,对土地实现集中统一管理,规模化经营。同时要突出解决好458圈外的建设用地问题。在土地问题上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不能逾越法律红线。三是解决好规划方面的问题。要以提高档次、上升层次为着眼点,全面细致、高标准地修订和完善建设规划,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都纳入规划范围。四是解决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基础设施配套是涉及项目建设、企业生产运转和居民日常生活保障的基础工程,必须先期或是同期做好,以满足各方需求和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五是解决资金问题。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项目建设和安置好农民生活。要搭建融资平台,学习资金运作。通过招商引资、村屯集体出资等方式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在乡镇村屯,主体是乡镇村屯,必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需要调动全区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要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村干部是城乡一体化的直接实践者和推动者,一个村能不能发展好,关键看带头人。要培养、鼓励他们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带头人,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变成村级干部的自觉的行为。同时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方式,建设自己美好家园。二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镇、村两级党组织切实加强对城乡一体化的领导。充分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影响力、号召力,号召党员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当先锋、做表率。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焕发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努力成为城乡一体化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三要全区上下密切协同统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区的大事,全区上下都肩负着重要责任。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包扶重点项目,带头招商引资,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各部门要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围绕城乡一体化工作同频共振,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跟进服务,把资金、人力和物力向城乡一体化工作倾斜,积极为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系中共哈尔滨市香坊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