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血管药物的合理使用分析

2013-11-22 02:27:56邓晓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1期
关键词:阻滞剂心电图心血管

邓晓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对药物的 排斥性也增强,而且副作用发生率居高不下。因此探讨如何合理使用老年人心血管药物有临床意义,充分认识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的改变情况以及老年人心血管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性才能真正合理的用药。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用药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32例,男78例,女54例,年龄55~87岁,平均(61.1±9.4)岁。其中冠心病48例,高血压49例,高血脂16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其余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心血管疾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用药前1~2周停用任何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入院后均予休息、氧疗、降脂、降压、降血糖、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消除基本病因及诱因。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观察组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胺碘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钙拮抗药、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心血管药物。患者治疗时使用以下药物,两组均持续28 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情况、心电图及血脂变化;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1.2.1 胺碘酮 胺碘酮富含碘元素,常用来治疗心律失常,可抑制心脏内多种离子的运动,具有延长动作电位、增加冠脉流量等作用。此外由于其高脂溶性的性质,被肠道肝脏吸收后积聚在脂肪组织内,清除比较缓慢。老年人的肝脏功能比较弱,代谢困难,剂量控制在每天50~200 mg。

1.2.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这种药物是治疗高血压、心肌梗死的首选药物,因其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少、清除率高等特点被广泛肯定[1]。患病初期使用小剂量,后逐渐加大剂量。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肾脏功能变化,此类药物会影响肾功能的正常运作。

1.2.3 钙拮抗药 钙拮抗药对心绞痛、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都有治疗作用,一般有头疼、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心动过缓等症状。由于老年患者的肝脏血流量比较低、血浆浓度高,患者只服用较小剂量。

1.2.4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用来治疗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反应能力比较低,并且脂肪含量高,药物在人体内维持时间长,老年患者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

1.2.5 利尿剂 利尿剂有利于缓解老年人的高血压和心衰,能够减少血容量的循环,降低血管的张力。根据患者的病情每天服用氢氯噻嗪6~20 mg,剂量越少越好,同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血压恢复正常,无心绞痛等症状发作,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血压恢复正常,但是偶尔出现波动,心绞痛等症状1周平均发作1次,心电图恢复正常;无效:血压持续偏高,不良反应多次发生,心电图无改善。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改善不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明显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随着近年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年龄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的明显减弱,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合理使用心血管药物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有效方式,在用药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机体和器官,尽量避免用药复杂,剂量选择适当,充分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副作用,对于效果较差或者是非必须药物则尽量不用,治疗期间同时观察患者其他器官的变化,最终实现合理用药。

[1]向利琳,许树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临床应用.药物流行病杂志,2010,5:15-18.

猜你喜欢
阻滞剂心电图心血管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电与循环(2021年3期)2021-06-03 07:49:40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2
miRNAs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