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风梅 赵霞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的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基础治疗以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为主,而短期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血糖为主[1]。笔者对比门冬胰岛素30与赖脯胰岛素5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内分泌糖尿病科以2型糖尿病入院治疗患者的临床病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患者分为门冬组和赖脯组,经实验室和口服糖耐量试验等综合检查确诊,符合陈灏珠等著《实用内科学》[2]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门冬组45例,男/女为28/17;年龄39~67岁,平均(47.6±8.4)岁;体重指数23~29kg/m2,平均(26.5±2.6)kg/m2;病程2~9年,平均(4.8±1.2)年。赖脯组44例,男/女为27/17;年龄40~68岁,平均(47.5±8.4)岁;体重指数22~29kg/m2,平均(26.4±2.6)kg/m2;病程2~10年,平均(4.7±1.2)年。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在常规抗凝、降脂、低蛋白饮食基础上配合适量运动,每隔1 d检测一次血糖谱(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及凌晨3时的血糖)。门冬组给予早、晚餐前5~10 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诺和诺德(中国)制药生产,国药准字J20100037)0.5~1.0U/(kg·d);赖脯组给予早、晚餐前5~10 min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50(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10019)0.5~1.0U/(kg·d)。皮下注射剂量可根据患者的体温、运动、注射部位、血供情况、饮食习惯、代谢需要和生活方式等适时调整。
1.3 评价指标[3]三个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低血糖发生情况。当血糖低于3.9 mmol/L时,伴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者即为低血糖;若血糖低于2.8 mmol/L,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者为严重低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9.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校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实验室指标比较 三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x ± s,mmol/L)
2.2 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住院期间,门冬组低血糖发生率11.11%(5/45);赖脯组低血糖发生率4.55%(2/44)。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25,P>0.05)。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进行性内分泌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在长期口服降糖药后会出现血糖控制不佳的现象,极易导致各种血管或神经并发症的发生[4]。因此,通过早、晚餐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措施有效控制血糖是改善预后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之一。
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类似物,其中门冬胰岛素30主要包括门冬胰岛素30%与结晶门冬胰岛素70%,是将门冬氨酸替换人胰岛素β链28位的脯氨酸,赖脯胰岛素50主要包括赖脯胰岛素50%与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50%,是将人胰岛素β链末端28位的脯氨酸与29位的赖氨酸互换,这两种胰岛素种游离成分均能够在早、晚餐前5~10 min皮下注射后迅速起效,与精蛋白结合部分可以均匀、缓慢释放胰岛素,减少胰岛素分子的自身聚合,起效快,达峰早,在机体内持续作用时间短,能够很好模拟产后胰岛素分泌模式,保持了人体代谢学特征。但是,赖脯胰岛素50在控制餐后血糖方面与门冬胰岛素30存在差异,可能与中原地区糖尿病患者三餐以面食等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有关,也与赖脯胰岛素50超短效的比例较高有关,故游离成分较多时对餐后血糖控制较佳,对于门冬胰岛素30对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应联合口服降糖药或加大胰岛素用量,从而增加了治疗成本,与杨巧娟[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实验室指标显示,赖脯组在FBG控制方面与门冬胰岛素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赖脯胰岛素50在2 hBG、HbA1c、TG及TC等实验室指标明显优于门冬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组低血糖发生率11.11%与赖脯组4.55%比较,P>0.05,表明两组药物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之,门冬胰岛素30和赖脯胰岛素50均能减少胰岛素分子的自身聚合,起效快,达峰早,作用持续时间短,能够很好模拟餐后胰岛素分泌模式和保持人体代谢学特征,但赖脯胰岛素50实验室指标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体质制定个体化血糖控制方法,从而改善预后和预防并发症。
[1]黄宾协.诺和锐30和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的初步比较.中国医药导报,2009,3(6):37-38.
[2]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28.
[3]胡俊玲.门冬胰岛素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中国实用医刊,2012,39(04):94-95.
[4]润琳,王芳,李恒,等.门冬胰岛素30和赖脯胰岛素50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对比观察.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4):284-287.
[5]杨巧娟.两种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比较.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168,187.